聽說80%的人喝過沙棘汁,但沒見過沙棘本人

聽說80%的人喝過沙棘汁,但沒見過沙棘本人

在海霧與冷雨中

酷鹹的海風如刀

你覺得這枯黃的沙棘

會被摧殘得骨立形銷

但在那被鹽沫洗刷過的

苦難一般蒼白的枝條中

棘刺間簇生著橘紅的漿果

多麼壯美,如在燃燒

這是蘇格蘭詩人Helen Cruickshank的《沙棘》一詩,看起來頗像是小學課本里的雞湯文,如《白楊禮讚》之類。不過雞湯在某些個特定時期自有它特定意義,就不多評價了。這首詩原文夾雜了方言、縮寫、錯別字,有點難讀,不過寥寥數行,已經描寫出了沙棘這種植物的大致形態和生長環境。

聽說80%的人喝過沙棘汁,但沒見過沙棘本人

沙棘是胡頹子科,沙棘屬的幾種植物的總稱,英文統稱為sea buckthorn。其中最廣佈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有8個亞種,它的分佈範圍從英國一直延伸到中國西北部,橫跨整個歐亞大陸。在分類上,胡頹子科和鼠李科的關係最近,沙棘的英文名稱就是“海濱鼠李”,而拉丁文種加詞rhamnoides意思也是“類似鼠李的”。形態上看,它確實跟鼠李科很多植物一樣多刺

聽說80%的人喝過沙棘汁,但沒見過沙棘本人

多刺的枝條。圖片:wikipedia

沙棘在亞洲是典型的半沙漠乾燥地區植物,從名字就可以聯想到它的生活環境了。十幾年前,第一次看到別人喝這種東西做的飲料,我還以為是沙果之類的東西,然後重新思考了一下,說:“這不是喂駱駝的東西麼?”

沙棘屬在中國的幾個種都分佈在西北和西南,如甘肅、內蒙、西藏、新疆等。常生於向陽的山坡、谷底,一般是形成叢生灌木,也能長成幾米高的小喬木。沙棘葉子細長,枝條和葉面都生有灰白色的細密鱗片或星狀毛,這些特點可以減少水分蒸騰。根系發達,常含有根瘤菌,可以改良土壤,在西北一帶,人們常種植沙棘來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聽說80%的人喝過沙棘汁,但沒見過沙棘本人

圖片:be.worldmapz.com

沙棘強大的生命力使它在大陸另一端的惡劣環境下也可以生長得很好,西歐的沙棘種群主要分佈在海岸,它可以忍耐高鹽度環境,在鹽沫終年沖刷的海崖上,沙棘具有其他植物無法相比的優勢。就算是在蘇格蘭這種窮山惡水之地,沙棘也可以結出鮮豔的果實。

聽說80%的人喝過沙棘汁,但沒見過沙棘本人

生長在海岸邊的沙棘。圖片來源見水印

胡頹子科盛產好吃的野果,如羊奶子、沙棗等等,沙棘的果實顏色鮮豔,成熟時一簇簇擠在枝間,紅紅火火,有如一團瑪瑙珠,特別美觀,在日本有個雅緻的別名叫砂地茱萸(スナジグミ)。雖然看上去很好吃的樣子,但野生的沙棘單寧含量較多,吃起來除了酸就是澀,因為葉子細長似柳,也俗稱醋柳,人不適合生吃,倒是很吸引鳥類。

聽說80%的人喝過沙棘汁,但沒見過沙棘本人

鮮豔的果實。圖片:wikipedia

聽說80%的人喝過沙棘汁,但沒見過沙棘本人

取食沙棘的白眉歌鶇Turdus iliacus。圖片:helgeschulz.de

加工過的沙棘更受歡迎些,通常是做成飲料、酒、果醬、茶等等。因為它具有含量較高的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和不飽和脂肪酸,在保健品領域也非常活躍。基本上,一種東西從食物被升級到保健品之後,它的形象就會浮誇一萬倍。沙棘被宣傳的保健效果包括細胞保護、抗應激、調節免疫力、護肝、抗輻射、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腫瘤、抗微生物、組織再生等等,基本上應有盡有,就差提高性功能了。

聽說80%的人喝過沙棘汁,但沒見過沙棘本人

大家最早接觸的沙棘產品應該是類似這種的果汁吧,實際上沙棘果肉和種子含脂肪不少,鮮榨的話味道未必好。圖片:seabuckthorn.com

聽說80%的人喝過沙棘汁,但沒見過沙棘本人

一種較傳統的加工方法就是做成果醬。圖片:klarstein.com

聽說80%的人喝過沙棘汁,但沒見過沙棘本人

沙棘的一大作用就是榨油,可用於工業、藥用,在化妝品領域也很火。圖片:naturesaid.ca

聽說80%的人喝過沙棘汁,但沒見過沙棘本人

沙棘因為顏色漂亮,經常被當成擺盤裝飾,用在下午茶點心上。圖片:cumbriafoodie.com

對於我這種非吃貨來說,沙棘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更讓我看重。沙棘果熟期9-10月,果實可以一直掛到來年,因此是一種極具觀賞性的冬季觀果植物,種在花園中,遠遠看去一片亮紅,在色彩單調的冬季裡,非常引人注目,還可以吸引鳥類,沙棘本身多刺,也可以當花園的籬笆。

聽說80%的人喝過沙棘汁,但沒見過沙棘本人

需要注意,沙棘也是雌雄異株,如果在種植的時候不考慮雌雄搭配,就只能看葉子了。圖片:wikimedia commons

關於沙棘有很多傳說,其一是成吉思汗在橫掃歐亞大陸途中發現了沙棘的保健價值,因此不但他的軍隊百戰百勝,他的孫子忽必烈也得享高壽,80歲還能學他的祖父射大雕(然後就死了?)。考慮到沙棘的分佈區,這個傳說有幾分可信。不過據說公元8世紀的藏醫書《四部醫典》就記載了沙棘屬的藥用價值,而古代西藏人的平均壽命也不是很高。

聽說80%的人喝過沙棘汁,但沒見過沙棘本人

圖片:shutterstock.com

另一個傳說是古希臘時代,馬是極其重要的生產、生活、戰爭工具,人們對馬很有感情,因此不會殺死老弱傷病的馬,而是放它們去野外自生自滅。有一次在放走馬後幾個月,馬全都回來了,並且變得毛色光亮,體魄強健。古希臘人因此發現了馬的重要營養口糧--沙棘,並把這種植物叫做Hippophae,也就是今天的屬名,意為hippo(馬)和phaos(閃亮)。甚至傳說它是飛馬座珀伽索斯的食物。從此古希臘人也常常食用沙棘,靠它來治療胃病和壞血病。

古代人受生活條件限制,能吃的東西有限,營養缺乏很常見,或許沙棘真對他們有過很大幫助。但是到了現代嘛,還是那句話,關於食物,不要過多糾結它的保健性能,日常的均衡飲食已經足夠了。更不要痴迷於這些神話傳說,要知道神話傳說在當下最大的價值,就是用在廣告裡。

聽說80%的人喝過沙棘汁,但沒見過沙棘本人

你說四不四,嗯?圖片:pinterest.com

=== 紅紅火火的分割線 ===

不論我們注意或者沒注意到,餐桌都是我們與生物圈交流最頻繁的一個環節。2016年《餐桌物種日曆》將為您還原每種熟悉或者不熟悉食材的全貌——每天一個物種,好吃的靈魂終會相聚。

物種日曆還可以隨身攜帶,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guokrpac),每天午夜12點,當日物種介紹將會準時抵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