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意義你知道嗎?原來我們看輕了,瞭解這幾點會讓您人生如意

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會掃墓,祭奠親人,但是我們真正感悟過清明節的意義嗎?清明節與我們的人生與命運又有什麼樣的緊密聯繫呢?看完本文並消化後,可能會讓您的人生與往日不再相同——吉祥,如意,富貴,安康,凡有所願,一一實現。有這麼厲害嗎?讓我們跟隨本文,一起感悟吧!

清明的意義你知道嗎?原來我們看輕了,瞭解這幾點會讓您人生如意

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周朝時就很重視,已有幾千年歷史,起源很多,最核心的一個是祭奠我們的祖先,緬懷親人,寄託我們的哀思。很多人過清明節,最常見的,可能就是燒紙了吧,一家人去到墓地,先是擺上供品,水果呀、甜品呀、飲料呀,各種好吃的,一樣擺上一些,逝者如果生前喜歡喝酒的,就會供上一瓶酒,擺個酒杯,瓶蓋打開,把酒、飲料灑在地上。然後說一聲:“爹孃(爺爺奶奶),我們來看您了!”然後拿樹枝在地上畫個圈,把買好或疊好的金元寶、紙錢、黃紙等“值錢”的東西拿出來,點上火開始燒,一邊燒一邊嘴裡唸叨:“爹孃,給你們送錢來了,過來拿去花吧!”後邊可能就是,保佑一家人健康、平安、富貴等的話。燒完了,在墳頭立一會兒,就結束了,剩下的時間可能就是趁著清明小假期,趁著春色去踏青吧。

清明的意義你知道嗎?原來我們看輕了,瞭解這幾點會讓您人生如意

清明美食,祭奠先人

我想,這是大部分人過清明節祭奠先人的一種方式吧。這種方式寄託了我們的哀思,和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減緩了現代人的生活壓力,不過,其實我想跟大家說的是,清明節的意義和對我們的影響,遠非如此,如果我們深入分析下去,您可能會對清明有個更深刻的認識,讓清明節這個節日變得更加非凡與親密。

清明節這一天,是我們一年當中對祖先恩德的思念,激發了我們內在的孝思,是孝道的表現。古時候,很多人在這一天,因為對祖先的思念,而開悟,生髮出前所未有的智慧;也有的人,深刻感悟祖宗懿德,當下改變,讓生活變得更加如意;還有的人,因為清明節盡孝盡誠,而加官進爵,躋身名流。

這些好處,並非功利的去追求而得來,而是因為激發了內在的“孝”所致。真的有這麼厲害嗎?這其中的道理是什麼呢?

清明的意義你知道嗎?原來我們看輕了,瞭解這幾點會讓您人生如意

中華智慧,熠熠生輝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孝道的表現,中國最偉大的就是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裡熠熠生輝的就是我們的漢字,中國的漢字是象形字,是智慧的符號,全世界找不出第二家,我們來看“孝順”的“孝”這個字,上邊一個“老”字,下邊一個“子”字,“老”和“子”合成了一個字,就是孝字,也就是說,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體!我和我的父母是一體!老上還有老,過去無始,子下邊還有子,未來無終,都是一個整體。

我們細細去思維,我們和我們的祖先是一體,我們是祖先生命的延續,祖先是我們生命的源泉,此時,是不是感覺自己與往日稍有不同?這就極大的激發了我們的孝心。

再細分析一層,假如一個姓頓的人(筆者姓頓),他的父親自然姓頓,母親姓什麼?很顯然母親不一定姓頓,那麼比如她姓楊,那“頓”這個人身上就有了頓和楊兩個家族的傳承。再往上走,“頓”的爺爺必定姓頓,奶奶可能姓劉,姥爺姓楊,姥姥可能姓石,這樣“頓”身上就有了“頓、劉、楊、石”四個家族的傳承,再往上一代去呢?就會有八個姓氏,一直往上推上去,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是百家姓的傳承——我們是炎黃子孫,本是一家人,我們的祖先也本是一個根——黃帝炎帝,而我們都是黃帝炎帝的子孫,子孫和祖宗都是一體。

由此我們推出,我們所有的炎黃子孫都是一體,就像是一棵大樹,同一個根,不同的枝幹上不同的葉片一樣……我們吸收的是同一個根輸送上來的水分、養分,這樣想來,大家有什麼樣的感悟呢?

清明的意義你知道嗎?原來我們看輕了,瞭解這幾點會讓您人生如意

上下一體,如樹之根與葉

中華民族的根就是孝道,因為孝道,中國文明在世界上是唯一個沒有斷過歷史的古文明,一直延續至今。中國的長治久安、社會安定,全部來源於孝道。因為孝道,生出了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也正是因為這些德行,讓一個人在明白道理並落實這些後,獲得了人生吉祥如意。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章》


清明的意義你知道嗎?原來我們看輕了,瞭解這幾點會讓您人生如意

國學智慧

因為愛父母,所以生出對老師的尊敬;

因為愛父母,所以生出對兄弟姐妹的友愛;

因為愛父母,所以生出對另一半的責任;

因為愛父母,所以生出對子女的嚴與慈;

因為愛父母,所以生出對國家與上司的忠;

因為愛父母,所以生出對下屬的義;

因為愛父母,所以生出對朋友的信;

因為愛父母,所以生出對一切人的禮;

因為愛父母,所以生出為官者的清廉;

因為愛父母,所以生出一個人內心的吹哨者——恥;

因為愛父母,所以生出一個人對所有眾生的仁愛之心;

因為愛父母,所以生出一個人對待萬物時的“和”;

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根: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

而這些根中的根,就是五倫中的第一倫:父子有親,父母與子女之間天然的親愛,一出生就有的,不是發明創造的,沒有人教,完全是天性,是人性的第一德。所有的德行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沒有了這個根,其他的德行無由所生。

清明的意義你知道嗎?原來我們看輕了,瞭解這幾點會讓您人生如意

八德

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

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孝經·聖治章第九》

《孝經》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不愛不敬自己的父母,而去愛敬其他人,就是悖德與悖禮,這樣的人一定有所圖,今日可以如此對父母,沒有利益時,必定會以此對任何人,所以,明白此理,我們就知道自己的行為如何去做——敬而遠之。

明白了人與德的根源,我們順流而下,向下遊走——所有的德行展開,就是如理,理就是德,如理就是妥善處理好自己當下的角色與人事物之間的關係,具體的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起到的作用,就是吉祥如意,富貴安康等,各種人生的美好。

試想,假如一個人,把上邊這些德行都落實到位了,會不獲得人人追求的這些美好嗎?

所以,文章開頭說的,假如一個人,真正體會了清明節深層的意義,人生也就可以吉祥如意了。

而失去了愛親,所有的德行不再有根基,人生也將乖舛坎坷,顛沛流離,諸事不順,苦難憂悽。

所以,

現在還未對父母好的人吶,趕快回頭,想一想父母含辛茹苦把您養大的不易;

現在還對父母惡劣的人吶,快快回頭,思一思您對您孩子的心是否如您父母對您一樣的珍惜?

清明的意義你知道嗎?原來我們看輕了,瞭解這幾點會讓您人生如意

父母之愛子

《三字經》中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人的本性是善的,之所以變壞,是因為後天受環境的影響,現在的殺人犯,出生時也是潔白無瑕父母愛惜的嬰兒。沒有誰出生就貼著“不孝”與“壞人”來的。

千萬別小看《三字經》,裡邊蘊含了中華民族幾萬年的智慧,有道理,有理念,有方法,有證明,宜多讀。

《三字經》:“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至。”

三字經裡的這句話,告訴我們,人都是可以教好的。

當我們明白了,我們與父母是一體,與祖宗是一體,與所有同胞同氣連枝時,我們就可以愛父母,效仿祖先懿德,可以推己及人,從而愛每一個人。這時,一個人的氣質就會發生徹底的變化,眼神流露出慈悲,舉動透露著仁愛,起心動念想著天下蒼生,磁場就會變得讓人喜悅,充滿力量與希望,生命也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正的脫胎換骨,靈性激發。

而這一切,都源於,您認識到了您的根,您通過根,恢復了力量與智慧。

清明的意義你知道嗎?原來我們看輕了,瞭解這幾點會讓您人生如意

仁愛之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這都是明白人的覺悟。

孝道,也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根基。以後有機會,咱們再細細探討。

清明的意義你知道嗎?原來我們看輕了,瞭解這幾點會讓您人生如意

古人智慧


中華智慧典籍當中,告訴我們這樣的真理與智慧的,還有很多很多。


清明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燒紙錢、上供、討吉利、思念親人,從此刻起,更多的,追思祖宗懿德,起身奮力效法。

上思報祖宗之德,下思立子孫之模。

內思報父母之恩,外思答國家之情。

遠思立自己之志,近思暖周邊之心。

每天留5分鐘時間靜靜的思維,會使自己每天都保持強大的動力,舒適的氣質與明澈的智慧。

清明節,古人留給我們清淨身心的機會,以後每個人可不能再錯過!

,致力於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協助有緣人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歡迎關注,相互促進、提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