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絕頂的人,往往最失敗!

“智商”這個詞通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聰明與否。但再聰明的人也有其短,再笨的人也有一長,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愚必有一智。

聰明絕頂的人,往往最失敗!

在小編看來,凡事都是學來的,只要你肯學,一定能在某一領域有所發揮。聰明不是錯,也不是罪,只有利用好自己的聰明,才能為自己的人生錦上添花;否則,你的聰明便會成為美麗的包袱。

在中東有一位哲學家,氣質高雅,談吐不凡;因此,很多女人為他著迷。有一個女子專程來拜訪他,女子向哲學家表達愛慕之情:“錯過我,你將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

聰明絕頂的人,往往最失敗!

哲學家習慣性地說:“容我再考慮考慮!”哲學家用他一貫研究學問的精神,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與壞分條羅列下來,結果發現好壞均等,這讓哲學家陷入了長期的苦惱中。後來他終於得出一個結論──人若在面臨抉擇而無法取捨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歷過的那一個。不結婚的生活狀況他是清楚的,但結婚後會是怎樣生活他還不知道。所以,哲學家決定接受那個女人的愛意。

哲學家來到女人的家中,對她的父親說:“我決定娶您的女兒為妻!”女人的父親冷冷地回答:“你來晚了十年,她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了!”哲學家聽後,一臉懵逼的整個人幾乎崩潰,他萬沒有想到,自己向來引以為傲的精明頭腦,換來的竟是一場追悔莫及!哲學家因此抑鬱成疾,臨死前他將自己所有的著作丟入火堆,只留下了一段對人生的批註:若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生的哲學是“不猶豫”,後半生的哲學是“不後悔”!

聰明絕頂的人,往往最失敗!

有句老話說“知易行難”。懂得道理很容易,付諸行動卻很難。聰明人喜歡“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的瀟灑,但是,他們往往只限於“頭腦風暴”,而不善於與人打交道,剛愎自用,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

三國時期的周公瑾何等聰明,但最終卻以悲劇收場。現代企業管理中,商場上無數次的跌宕起伏,似乎都證明了這個簡單的真理:很多人,他們有著最聰明的頭腦,有著最敏銳的商業嗅覺,一拍腦門,點子就來……,但是這些人,卻往往不是最後的成功者。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但事實卻真的如此。

有人給“聰明”做出了定義:一個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說的聰明人。順著這個邏輯,我們發現很多成功的企業家並不是絕頂聰明,相反他們可能曾是差生。據統計數字顯示,他們只有不超過10%的人智商超群,其餘90%的智商絕對只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們成功了。

聰明人的機會是比較多的,可是他們往往定力不夠,一個個栽倒在某個美麗的陷阱裡。他們很容易自負、浮躁、急於求成,做事情變來變去,顛三倒四,最後連自己也搞不清是怎麼回事了。 

聰明絕頂的人,往往最失敗!

在小編看來,成功需要阿甘精神!【小編公眾號:書香一世,微信搜索關注,閱讀更多精彩內容,還有豐富的學習資源!】電影《阿甘正傳》相信大多數人都應該看過,阿甘的智商只有75,上小學都困難;但是,他幾乎做什麼都成功;長跑、打乒乓球、捕蝦,甚至愛情,最後,他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而比他聰明的同學、戰友卻活得並不成功。這簡直是對聰明的一種嘲諷!

阿甘常說的一句話:“我媽媽說,要將上帝給你的恩賜發揮到極限。”這部電影表達了一種成功理念:成功就是將個人的潛能發揮到極限。

聰明絕頂的人,往往最失敗!

個人素質主要包括形體素質、智商、情商三部分。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決定一個人成功的諸多要素中,居核心與決定地位的是情商,智商位居其次。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常看見學歷不高的人總是當上了老闆,而高學歷的人往往只是打工者。具備高學歷並不一定就能成功,它只是具備了成功的可能性而已。

阿甘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拜賜於他的輕度弱智、不懂得計算輸贏得失。他唯一做到的就是簡單堅持,認真地做、傻傻地執行。很多時候企業裡缺的不是“聰明人”,而是這樣的“傻子”。聰明人遇到問題總是怨公司、罵上司,算計著要有一分收穫才肯一分耕耘,沒多少收穫便不肯耕耘了。每個決策,每個命令,都要看自己有多少得益,有多少損失,如果不划算,便“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殊不知,很多事情前期是十分耕耘,三分收穫,後期才是三分耕耘,十分收穫。阿甘並不是真的愚者,真的愚者是欺負他的人。他成功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不計成本的努力。他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他的“單純”或者說“執著”。

聰明絕頂的人,往往最失敗!

人生常面臨許多選擇,我們在摸索中學習到許多可貴的經驗,我們也許都比阿甘聰明,可是我們都不能夠專注於一件事上,雖然做了很多事,卻常常失敗。阿甘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比別人專心,結果他成功了。

話說回來,聰明不是錯,也不是罪;只有利用好自己的聰明,才能為自己的人生錦上添花;否則,你的聰明便會成為美麗的包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