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兩個方向與文化的一種未來—重構文化趨勢自己想要的未來


疫情的兩個方向:疫情發展在全世界範圍內有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一個是以中國疫情控制為代表的“相剋相生”基本控制方向,簡單說就是中醫“千人千方”普遍防疫;另外一個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的“適者生存”群體免疫方向,簡答就是西醫“可驗證可重複”普遍感染。

中國的事情美國看不懂:戴口罩、禁足、封城等防疫措施,既違背自由精神,也嚴重侵犯人權狗權什麼權……

美國的事情中國看不懂:不戴口罩、不封城甚至在疫情嚴重情況下游行集會抗議防疫措施,“不自由毋寧死”,特別是強行拔掉老人的呼吸機給更年輕的患者使用,這他媽的年齡是可以不治療的理由嗎?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或者應該也不合法……

對錯問題在這不做評價,只談走向。

走向就是東方暫時控制疫情,在最初爆發的情況下,實現疫情在中國以及東方區域呈現可控態勢,理想情況下,東方因為控制疫情而成為遭受疫情影響最小的孤島,進入“外放輸入,內放反彈”膠合狀態。

西方在一定情況爆發以後,呈現逐漸感染的爆發情況,很多人因為感染以及基礎疾病死去,另外年輕者,在自身恢復以及優先醫療的基礎上,不同程度感染後恢復,西方成為“大水漫灌,優勝劣汰”選擇膠合狀態。

疫情在東方成為洪水猛獸,有疏有堵有治有防有研究;疫情在西方成為稀鬆平常,類似流感,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

兩種趨勢在實現初步穩定以後,通過交流再相互作用,東方以相剋相生邏輯對西方有意願群體進行幫助,合作抗議,擴大影響;西方以適者生存邏輯對東方存在放輸入漏洞的區域進行滲透,輸入各種感染情況,同時東方防疫方法也通過某種方式,在西方感染者意願需求之下,東方防疫滲透到西方需求群體之中。

這是的情況就類似與鴛鴦火鍋,東方的清湯與西方的紅湯各自烹煮,吃的時間長了就會發現,由於清湯被紅湯沾染不斷變紅,紅湯又因為清湯注入不斷變淡——好好的鴛鴦火鍋,吃到最後很容易成為微辣涮涮,兩邊都很難保持自身獨特風味,大概率是相融共生為一種全新的混合存在。

很多人看到這,馬上得出防疫無法進行,疫情最終無法控制的最終判定。

實際上不是那麼簡單,實際上更多可能是各種控制並行,不斷找到各自可以接受解決方案的過程。

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背後的邏輯是文化。

東方文化表現為:中國人和中國的關係,就像是家人與家的關係,疫情屬於傳染病,家人生病,救助生命肯定是第一位的,每一個生命都金貴的,為了救助家人,中國人可以忍受封城、禁足、戴口罩等所有防疫措施,個人願意為了集體自願犧牲奉獻,自由的邊界是個人、暫時自由服從長遠、集體需求,自願遵守防疫規定。

西方文化變現

為:美國人和美國的關係,就像是員工與企業的關係,員工生病也是很大的事情,但是企業盈利是第一位的因素,對企業經營者來說,員工生病更多有員工自己解決,公司盈利才是經營者的頭等大事,一旦盈利無法保障,員工防疫做的再好也沒有用,公司破產或者董事會更換經營者,都是當時經營者無法承受的代價。同時,封城、禁足、戴口罩又同其他人的自由發生碰撞,特朗普發推要解放各個州,各地群眾聚會抗議防疫規定,就是西方文化在抗議中的真實反應。

隔離沒病,不隔沒命——在東方文化很容易實施,每個人都把自己遵守封城、禁足、戴口罩當作自己保護自己、保護他人的應盡義務。

不自由,毋寧死——在西方文化貌似理所當然,封城、禁足、戴口罩貌似侵犯了個人自由權益,生病可以,權益被侵犯不行。

疫情會經過不斷深化,將兩者完全不同的文化不斷融合,共生出一種全新的能夠適應疫情的全新方式。

東方的家與家人方式和西方公司與員工方式,二者各有不同,只是各自文化傳統在當下防疫中的表現而已,但是對防疫走向有著很大的影響。

東方防疫的相剋相生在維護生命健康安全方面有著很大作用,西方的優勝劣汰在維護經濟運行發展方面有著獨到之處。

隨著防疫不斷深入,東方防疫不斷擴大影響,在西方感染者意願的需求之下,更多人通過相剋相生找到防控方法,救助很多西方感染無法得到醫治的老人等,影響不斷擴大;西方防疫不斷擴大影響,在東方經濟運行需求與交往中,被感染康復以及攜帶者不斷把感染帶入東方。

醫療以及疫苗等解決方案不斷出現,在各種因素綜合作用下,抗擊疫情實現綜合因素作用下的動態平衡,這時候的疫情以及以全新的相融共生形式,呈現出一種全新的文化未來——這種文化既不是東方文化,也不是西方文化,而是東西方文化在疫情變量作用下,因變而變,融合共生,重構文化趨勢自己想要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