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呼吸机看国产医疗器械


从呼吸机看国产医疗器械


 这次疫情,让呼吸机进入了大众视野。呼吸机能够替代、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按照连接方式,呼吸机分为:

1、无创呼吸机,通过面罩连接到患者,用于治疗轻症患者。

2、有创呼吸机,通过气管插管连接到患者,用于治疗重症患者。

 无创呼吸机技术含量相对不高 ;有创呼吸机由于需要经口、鼻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来连接到肺部 ,所以价格昂贵、制造难度大、操作难度高。

 此次新冠疫情肆虐期间,大家从新闻中对ECMO也有所了解,ECMO的功能比呼吸机更强大,甚至可以挽救一名危重接近死亡的患者,正是功能强大可以救人命,因此售价也不菲,国内很多三甲医院都没有配备ECMO,而全球占有率最高的ECMO同样是来自德国的工业品牌——迈柯唯。

 除了ECMO,国内医院的高端医疗器械基本被飞利浦、通用、西门子三大医疗装备公司垄断,这些设备每台价格都是几百万元,最贵的核磁共振设备高达近千万元,后期的耗材费和维护费更是高的惊人,医院根本没有议价权 。

 再看看中国厂家,中国现有的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共有20多家,其中几家的主要产品取得了欧盟强制性CE认证,至少占全球产能五分之一以上;但是呼吸机的核心部件主要来自德国和日本,比如其中的关键部件涡轮风机一般来自德国或者瑞士micronel,传感器来自瑞士或者美国霍尼韦尔,比例阀来自德国或者日本。因部分关键零部件来自目前疫情严重的外国,物流受阻,供应链脆弱,国内的厂家要想增容扩产却不容易。

 从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制造可以看出,随着全球产业化的分工,很多行业的组装或者低附加值产品基本都由中国生产,但是高端制造或者核心配件还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把持。

 中国医疗器械整机厂商这几年发展也很快,出现了迈瑞医疗、新华医疗、迪安诊断、微创医疗、鱼跃医疗、乐普医疗等实力很强的医疗器械公司,国产厂家正处于赶超阶段。未来这些厂家除了应该能生产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外,更应该尽力培育本地零部件厂家,支持国产替代。虽然国产替代零部件要花费很多时间测试评估,更有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风险。但是,有国产替代零部件可以选择,就可以避免关键时候被卡脖子。整机厂家在购买零部件时,议价也会占有优势地位,至少可以避免外国厂家漫天要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