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畫作失竊:偷畫的人,不該被“歌頌”!

梵高畫作失竊:偷畫的人,不該被“歌頌”!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報道,荷蘭Singer Laren 博物館的官員透露稱,該館的梵高畫作《春日花園》於3月29日凌晨3點15分被盜。據悉,盜竊者闖入博物館,在暴力砸破了玻璃後,偷走了這幅創作於1884年的畫作

梵高畫作失竊:偷畫的人,不該被“歌頌”!

戲劇性的是,《春日田野》並不是辛格拉倫博物館自家收藏的作品,而是他們從格羅寧博物館租來的,對這兩家博物館來說,這是唯一的梵高真跡。

不過幸運的是,除了這幅畫之外,並沒有其他畫作被盜

梵高畫作失竊:偷畫的人,不該被“歌頌”!

而湊巧的是,3月30日,恰好是梵高167年誕辰。

梵高畫作失竊:偷畫的人,不該被“歌頌”!

這幅被盜走的作品,是梵高在1884年4-5月間創作的。在4月初寄給弟弟提奧的444號信中,梵高稱他驚豔於這座古樸花園的獨特風格。這座驚豔了梵高的花園,描繪的就是他當時居住的尼嫩鎮的花園。

梵高畫作失竊:偷畫的人,不該被“歌頌”!

當時梵高的父親被任命為小教區的牧師,梵高就和爸爸媽媽共同居住在該教區,他還在冬天給花園粉刷。

雖然,這幅畫不如梵高後時期的另外幾副來得出名,但是可以說它是使梵高成為梵高的開端。畫中也傾注了梵高的無限情感,作為梵高早期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與研究價值。

畫作失竊的新聞一出,除了坊間對這場盜竊案表示憤怒的聲音之外,也有人表示——這場“災難”造就了它的價值。畢竟過去也有這樣的先

梵高畫作失竊:偷畫的人,不該被“歌頌”!

例如作為“盧浮宮三寶”之一的畫作《蒙娜麗莎》,在1911年失竊之前,可以說完全就是個不值錢的作品,被敷衍的擺放和保管著。甚至在被偷竊後的第一時間裡,工作人員都不知道它丟失了,以為是送去哪裡維護了。

從無人在意到名聲鵲起,有時候確實是因為一些戲劇性的故事。有故事的藝術品其價值很可能會增長,但這並不是藝術品的全部。

梵高畫作失竊:偷畫的人,不該被“歌頌”!

這幅畫之所以珍貴,除了600萬歐元的估值,還是因為梵高存世的真跡太少了,早期作品更少,這幅畫無論是在藝術還是研究領域都有著極高的價值。《春日田野》若是因盜竊而被損壞,那將一定是全人類的損失。

然後,最匪夷所思的是,有不少網友竟被竊賊“感動”了。

梵高畫作失竊:偷畫的人,不該被“歌頌”!

由於盜竊日期與梵高的誕辰極為接近,所以不乏有無數網民將盜賊包裝成了愛畫之人。於是出現了:“在你死後,全世界突然愛你”“這麼巧,突然感覺變得真摯起來了,因為熱愛,所以在愛的畫家誕辰那天,去把愛的那幅畫佔為己有”,以及“他穿越回了美術館,自己帶走了自己的畫。因為這是他的生日,他想送給自己一幅春天,祝自己生日快樂。”

如果說第一種說法尚有可取之處,那麼第二種說法完全就是看客們將“強盜邏輯”強行“浪漫化”的自我意淫。華人頭條小編認為,這種“感動”真的沒有必要

梵高畫作失竊:偷畫的人,不該被“歌頌”!

無論是不是梵高的追隨者,對畫本身進行強取豪奪的私有化,本身就是一場錯誤。藝術,是讓人發現生活之美,它來源於生活,卻又脫離了生活。但心有藝術、熱愛藝術之人,無論如何都不應當做出這樣粗魯的舉動。如果是真的熱愛,那就應該讓這幅畫待在它應該待的地方,繼承作者的意志,讓它輻射到更多熱愛它的人。

而且在現實社會中,盜畫者也不是出於熱愛,多半還是為了在獲得名家真跡後,好在黑市進行變賣,本質目的還是為了“賣錢”,大家沒必要為這種手段意淫。畫的丟失一定是一件悲傷的事情,如果真的有人為了愛一幅畫而去偷它,這是對藝術品的褻瀆。而且,在全世界都在抗擊疫情時趁虛偷竊,實在不是令人“感動”的行為。

梵高畫作失竊:偷畫的人,不該被“歌頌”!

我們應該清楚,藝術品的遺失並不會帶來美好,這種“殘缺美”是藝術品最不需要的。

因為消失了,藝術品最終留下的只會是一個故事和惋惜,然後就被迅速遺忘,也就沒有任何價值可言。藝術是為了人而創作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審美和感悟,影響的人越多它的價值才能越高。這也是為什麼每年有幾百萬人去盧浮宮看《蒙娜麗莎》,《清明上河圖》一開展大家可以凌晨5點就去排隊,即使只能看30秒但也很滿足,因為大家都希望從這些藝術品身上得到些什麼。

無論如何,眾說紛紜之下,畫失竊已經是事實。經由此次事件,我們當然希望畫能被找回,同時也希望歐洲許多博物館能夠加強安全防範。畢竟,從巴西博物館失火到梵高畫作被盜,歐洲部分博物館管理缺失的問題沒有被重視。而對於這位偷竊者的自私與違法行為,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都不應該被歌頌,甚至被感動

梵高畫作失竊:偷畫的人,不該被“歌頌”!

梵高究其一生都想被“看見”卻不得志,但他現在卻影響著無數的人。我們這些後人唯一能為他做的,就是保護好他的作品,讓他豐富的內心世界繼續影響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