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容易養成“討好型”人格

很多父母認為聽話的孩子最好了,認為聽話是一種很好的品質,希望孩子對自己說的話做到言聽計從。不聽話就是不正確的。這樣的觀念也很容易讓孩子成為討好型人格。

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容易養成“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存在很多的弊端,孩子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會認為想要別人喜歡自己就要討好別人,這樣的孩子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眼光,容易受到外界條件的約束,當別人提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讓自己幫忙,不好意思拒絕,怕拒絕了別人會帶來外界的異樣眼光,從而委屈自己也要幫別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用錯誤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容易養成“討好型”人格


父母以威脅的方式教育孩子。

在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父母著急的沒有辦法,用威脅的口氣跟孩子說,你要再這樣不聽話,以後我就不管你了。

孩子在小的時候很依賴父母,如果父母用這種威脅的方式與孩子交流,孩子也無法判斷其真假,孩子很可能認為父母是真的不管自己了,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父母的陪伴和自己與父母之間穩定的關係,這時候孩子就會害怕,認為自己聽話了,父母就不會不要自己了。之前看到一個4歲多的孩子在媽媽面前背誦弟子規,媽媽說是孩子就喜歡背弟子規,每次讓孩子從三字經與弟子規,道德經挑選一個背誦給媽媽的時候,孩子都會選擇弟子規來背誦,在之後問到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歡背誦弟子規的時候,孩子回答說不是,而原因是因為這樣做媽媽就會開心,這位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非常嚴苛,也經常用到威脅的方法,經常會說你不背誦就不準吃飯,不背誦媽媽就不開心了等,慢慢的孩子害怕媽媽會生氣,害怕媽媽會不要自己了,孩子會用討好達到讓媽媽滿意的目的,而不是孩子這樣做就真的開心,真的是願意做的。

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容易養成“討好型”人格


不合理的謙讓

家裡孩子多的,父母會告年齡大的孩子要學會謙讓。但是謙讓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礎上,父母如果總是要求孩子不合理的謙讓會導致孩子產生做什麼事都要讓著別人的想法。例如在上體育課的時候,體育運動就需要有競技精神,就需要爭個高低,凡事因事而論,家長要告訴孩子什麼情況下要謙讓,什麼時候要去競爭。

過分謙讓,不爭不搶,孩子以後的戀愛遇到無理取鬧的女孩子,不敢反駁,戀愛關係中變的過分妥協。遇到競爭機會,都不敢去爭取,怕因為自己的“競爭”引來異樣的眼光。

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容易養成“討好型”人格


藉以外界眼光來教育孩子

看你這樣,別人肯定不喜歡你。你不這樣做,別人會怎樣看你。孩子會誤以為只有這樣做了別人才會喜歡自己,從而造成了做事的時候過於在意別人的眼光,無法去堅持自己的觀點,形成討好型人格,做事的時候不是追求更好,正確,更加傾向於考慮別人的感受,無法真正認識到本質問題,不能形成獨立的人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