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至清明節 重溫“我的父親”

呂佩義

“戎馬半生歸故里,投身教壇育才英。丹心一片撒手去,白髮兩淚憶浩兄。”這是已故民革委員谷豐先生在我的父親去世時發來的詩文。詩文中的浩兄,即指我的父親。

慈父呂公浩仁,農曆1916年7月6日出生,公曆1995年10月9日辭世,祖籍長垣。我的父親自幼隨父母謀生於鄭州。因家境貧寒,先後在鄭州鐵路警官學校、京漢鐵路北京警察教練所求學、求職。1939年參加國民革命軍,1941年入國民革命軍陸軍軍官(黃埔軍校十七期)學校學習;後在國民革命軍中任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團長等職。1948年參加起義後到鄭州;1950年10月迴歸故里長垣;1951年參加革命工作,從事教育教學至1980年退休。慈父一生積極向上、一生坎坷曲折、一生清貧,一生嚴謹、一心志在教書育人,德高望重。在那場災難性年代飽受著艱辛的日子裡,依然光明磊落。晚年更顯慈祥有加。

我的父親離開我們已經25年了。20多年來,他的音容笑貌時時浮現於我的腦海中。父親做人低調,一向對人謙和,對我們要求嚴格。他做事認真,一絲不苟。從教近30年,無論在講壇上,還是講壇下,他從不馬虎上課。對學生們的作業也是一本一本的看,一句一句的批改。還常常把學生叫到身邊,面對面指導,一對一幫助。誰家有困難繳納不了學費時,他會從微薄的工資中替學生交上。在他教過的學生中,留下了讚譽。在我的老家,十里八村,一說呂老師,50歲以上的人無人不知。大夥讚譽父親的人品,讚譽父親教書育人認真負責的態度。記得父親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當老師乾的是良心活,不能誤人子弟!”

在我內心深處,父親埋得最深!多年以來,我一直想寫寫自己的父親,但多次是提筆又擱下,醞釀過多次,終未如願,我一直認為我還沒有完全理解、詮釋父親的能力。

父親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他言語不多,但他的行動教我做人要誠實、勤勉,讓我懂得只有付出努力才會有所收穫,只有誠實信用才能做到坦然面對。“做人講厚道,做事講地道!”他的這句話,影響我一生,已經成為我做人處事的座右銘。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對父親的印象是不愛說話,很嚴肅的人。因為他工作在學校,或許是他在學校已經說得太多;或許是那個特殊年代,他怕,他不敢多說!

父親退休後,他主動到二哥的花卉基地看場子,也好,花卉基地距家不遠。工作時,他教書育人;退休後,他育苗養花,也合乎父親的性格。

在家裡,我們姊妹5人。姐姐老大,我上邊3個哥,我不知道父親對我們的感情如何,我只知道所有的父親都是這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他們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或許是男人們共同的悲哀。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父親忍氣吞聲,孤獨無助,嚐盡了人間疾苦!特別是在幹校“改造”的那段時間……

1995年10月9日。這是一個讓我今生不能忘記的日子!這天下午2點多,我剛剛到單位不久,三哥打來電話,說父親身體情況反常,讓我抓緊回家。此前的兩年中,也曾經有這種情況發生過,但父親都挺了過來,安然無恙!但這次,從接到三哥電話的那一刻起,我心慌意亂,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不祥之感籠罩心頭!

下午5點多鐘,我趕回老家。大哥、二哥出差在外,還沒有趕回。當晚,我坐在父親的床邊,拉著他少氣無力的雙手,望著他瘦弱的面頰,眼睜睜地瞅著他咽盡最後一口氣!眼睜睜地瞅見他與這個世界告別!

父親節又至,懷念我的父親!多麼美妙的語言能形容父親的愛呢?用什麼方式來懷念父親的偉大呢?!

如今,我已經50多歲了,很快樂地工作著,因為我的心頭有座豐碑——那便是我的父親!我有一個期盼,就是每一天父親都在我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