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縣西崗鎮郝街村王在娥一家九口人三代同堂和睦相處成佳話


淇縣西崗鎮郝街村王在娥一家九口人三代同堂和睦相處成佳話

王在娥和她的兩個兒媳

淇縣西崗鎮郝街村68歲的王在娥一家是個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她和兩個兒子、兒媳婦加上孫子、孫女們一家九口人同住一個屋簷下,婆媳、妯娌之間和睦相處,一家人其樂融融,這讓年過花甲的王在娥沉浸在幸福中。

“村裡人都問我,兩個兒子沒分家,三代人一起住,怎麼還能處得這麼好?我總是告訴他們,一家人高興地生活在一起的‘秘方’就是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以心換心。”4月14日,王在娥開心地向記者分享了他們家的和睦相處之道。

婆婆待兒媳像親閨女

王在娥說,她只有兩個兒子,沒有女兒。20多年前她的丈夫意外去世,她與兩個兒子相依為命,家境一直很困難。“俺孩兒他爸走了以後,家裡窮,眼看著倆兒子大了就怕他們娶不上媳婦,愁得我晚上睡不著覺。”王在娥說,讓她慶幸的是倆兒媳婦通情達理,知道家裡困難,嫁到這個家後和他們一起努力打拼,讓她的心裡一直覺著愧對倆兒媳婦。

說到這兒,王在娥的大兒媳婦李莉笑著接過話,“俺婆婆把我們妯娌倆當做自己的親生女兒對待,平時總是任勞任怨,把所有家務都承擔了,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安心地工作,日子雖苦點兒,但我們一大家子在一起過得很幸福。”

“人人都說婆媳關係難處,可俺媽從沒和我們妯娌倆紅過臉,遇事我們都是商量著來,誰說的對聽誰的。大家都說俺媽是個有福人,找了兩個好兒媳,實際是我們找了個好婆婆。”李莉說,她平時工作忙,兩個孩子都是由婆婆幫忙照顧,有時看著婆婆既要照顧孩子還要去地裡幹農活兒實在辛苦,她想請假回家幫婆婆,但婆婆總是對她說,“工作就是個良心活兒,我不能讓家裡的事拖你們的後腿”。因此李莉與弟媳王雙雙從未操心過家裡的活兒,都是婆婆王在娥操持,這讓倆兒媳心存感激。

“她倆一個是基層幹部,一個是老師,肩上都有擔子,我得給她們做好後勤保障才行。”王在娥說,她年輕時沒有人幫襯,深知做一個女人既要帶孩子又要上班的不易,所以她要儘自己最大努力幫助孩子們,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同時她這個做婆婆的更要以身作則,讓她的孩子們在一個勤奮、上進、團結的大家庭裡開心地生活。

婆婆不慎摔傷

倆兒媳床前悉心照料

在家裡,王在娥的兩個兒媳婦關係處得跟親姐妹似的,二兒媳王雙雙告訴記者,她失去了雙親,嫁到這個家後,家裡人對她都很好。比她大6歲的嫂子李莉,平時總把她當親妹妹一樣照顧,她倆性格也特別合得來,什麼事大家商量著來,有啥事兒都是互相幫忙。

去年10月份,婆婆王在娥幹農活兒時不慎摔倒,造成腰部骨裂,躺在床上兩個多月,這可愁壞了王在娥。“我這一受傷,4個孫子、孫女還需要人照看,你們可咋上班啊?”王在娥既懊惱又擔心地對倆兒媳婦說。

這時候李莉說:“媽,你只管養病,啥都不要想,家裡有我們4個人呢,誰都能照顧你,再說平時都是你幫我們,現在你受傷了,也該是我們床前盡孝、回報你的時候。”“對啊,媽,我跟我嫂子照顧你,你安心養傷。”倆兒媳婦不斷地寬慰王在娥。

“我養傷的那段時間,多虧了倆兒媳婦,大兒媳婦下了班就趕快回來給我們做飯,二兒媳上完課後負責帶4個孩子,晚上倆人輪流給我換尿墊、翻身,還不嫌我髒,給我洗頭、洗腳,這兩個月一天都沒落下。”婆婆王在娥在提起自己受傷期間,倆兒媳盡心伺候她的場景時滿滿的幸福。

好家風就是母慈子孝、和睦相處

在王在娥家裡,不管有多忙,每到換季,她的兒子、兒媳都會帶上老人、孩子去縣城裡逛逛,給每人購置新衣,然後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餐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講講發生的趣事,一家人熱熱鬧鬧的。“我們大人對婆婆好,孩子們也都看在眼裡,現在俺媽腰部墊著腰墊,走路還得小心,孩子們也會學著我們的樣子扶著奶奶走路,這樣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二兒媳王雙雙說,婆婆王在娥就是他們家的主心骨。聽到這句話,王在娥感動得溼了眼眶。

“俺媽是個熱心人,街坊四鄰誰家有困難,她都去幫忙。俺鄰居家的閨女生孩子還喊我媽過去幫忙,她都盡心盡力地幫別人。”王雙雙說,婆婆王在娥在他們家就是寶貝,她和嫂子李莉都覺著能做婆婆的“閨女”,是她們妯娌二人最幸運的事。

採訪結束時,王在娥悄悄地對記者說:“我這一輩子沒啥文化,說話直,可我倆兒媳從來都不和我計較,俺這輩子最幸運的就是娶了一對好兒媳,我們同住一個屋簷下,全家擰成一股繩,日子也會越過越好,這就是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