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平顶山叶县保安镇李吴庄村第一书记李玉江: “老兵,好样的!”

“我在李吴庄村驻村5年了,从新农村建设干到了乡村振兴......”4月14日上午,平顶山叶县保安镇李吴庄村第一书记李玉江,向走访调研的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宋宏洲,讲述着李吴庄村这五年来的变化。

【基层动态】平顶山叶县保安镇李吴庄村第一书记李玉江: “老兵,好样的!”

  “能把一个曾经的软弱涣散村转变如今的明星村,这背后离不开你和村干部们的共同努力。老兵,你真是好样的!”听完李玉江的话,宋书记不禁感慨道,对他伸出了大拇指。

  李玉江家在汝州市,曾在部队服役17年,1999年转业后到平顶山学院后勤科工作,于2015年到保安镇李吴庄村任第一书记。这将近五年的驻村生涯,李玉江经历过太多的酸甜苦辣,李吴庄村也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曾牵头组建“三合一”村班子


  “李书记吃饭了吗,来家吃点儿吧。”从李玉江租住的院落到村部距离不远,村民见到他都热情地打招呼。“李书记是个好人,见俺走路不稳,就赶紧上前搀一把,跟自己亲孩子一样。”正在门口晒太阳的八旬老人霍荣说。

【基层动态】平顶山叶县保安镇李吴庄村第一书记李玉江: “老兵,好样的!”

  然而,李玉江刚入村时,群众看见他可不是这种待遇。

  李吴庄村属浅山区,辖6个自然村,位于保安镇西北部。村子积贫积弱,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他刚驻村时,因为村里道路不好,自我介绍说要带领大家脱贫的时候,许多村民不屑地说:“又是一个吹牛皮的人。”

  “村子破落、基础落后,村民还这么冷漠。”李玉江曾做过驻村干部,面对这种境遇,李玉江很是意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个穷村。

  但现实比想象的还复杂:村两委班子不健全,农村宗族势力盘节,多年来干群关系冷漠,项目落地难、阻力大。还经常有群众酒后找他寻衅滋事……

  回忆起刚来村里的境遇,这个军人汉子竟然哽咽了。“必须有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才能凝聚力量形成共识,完成脱贫任务。”李玉江在扶贫日志中写道。如何发挥好第一书记的作用,他在苦苦思索着。

  2016年6月,在全县产业扶贫观摩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古松的讲话让他豁然开朗:村两委班子必须健全,不健全的话,第一书记任村党支部书记。

  他果断向保安镇党委请示,根据组织程序,组建了李吴庄村“三合一”党支部:由第一书记李玉江兼任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长任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任党支部委员。

  2017年,李玉江兼任村支部书记。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管事。李玉江牵头出台实施了一套党务、村务、财务工作机制,党员干部明确分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各司其职,努力干好分内的事。

干群共建掀高潮


  2017年,新的村两委班子成立后,党员干部照章行事,凝聚力大为增强,李玉江加快了实施村庄改变规划。为改造村里的一处抗旱应急水井,让500口村民不再担水吃,他制作一面“党员干部突击队”大旗竖在田埂上,十几个党员干部干得热火朝天。群众出工一天发100元工钱,党员干部算义工。“紧要关头,党员干部就要尽义务。”李玉江这样规定。

【基层动态】平顶山叶县保安镇李吴庄村第一书记李玉江: “老兵,好样的!”

  为了整修村道,李玉江协调平顶山学院支持整合多方资金。为了赶进度,修路放线在晚上进行,李玉江嘴里衔着手电筒,两手拿着尺子,胳膊里夹个笔记本,测量一段记一段。凭着这股干劲,在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先后为村里修建道路15公里多,还硬化了排间道,铺设了下水管道……

  “整天见他都是一身泥、一身土。”74岁的村民岳平安称赞李玉江。

  在该村,不时能看用铁皮油桶改造的垃圾桶。“这是李书记的创造,塑料垃圾桶100多元一个还不耐用,用油桶改造成垃圾桶,成本才75元。”村会计续建忠说。

  由于村里生产路没有桥涵,每逢收获季节,村民要凑钱垫沟,让大型农机进田作业,但洪水一来,垫土又被冲走,来年还得垫。为此,李玉江又协调资金,为村里修建了32座生产路桥,彻底解决了年年垫沟的问题。

  “修建这些生产路桥时,村民们主动出工,1千元钱干完了5千元的活儿。”李玉江感激地说。

  由于干群的共同努力,该村各项工作加速推进,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目前,该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广场都顺利建成,六改一增、危房改造工作顺利开展,尤其是安全饮水工程,在该村的大力配合下,自来水管道免费通到了家家户户,彻底结束了该村吃水难的历史。

  目前,村级光伏电站、村集体标准化厂房也都在该村落成,为该村提供了不少公益岗位,每年村集体有10几万元收入。

帮贫济困成常态


  李玉江说,为乡亲们办实事是最高兴事。村民谁家有急事,他总第一时间赶到。

【基层动态】平顶山叶县保安镇李吴庄村第一书记李玉江: “老兵,好样的!”

  村里有个小姑娘,父母离异,家人疏于照顾,每到换季,李玉江就买衣服送给她。一次,小姑娘被狗咬伤,乡亲们直接领着去找李玉江,他二话不说,带着孩子赶往县城打狂犬疫苗。

  贫困户高九龄患精神病20多年,需要常年吃药,妻子司花彩不能外出打工,生活十分贫困。李玉江自费1200元买了34只母鸡送给他们饲养。如今,该户每天卖鸡蛋就能收入二三十元。“几次拿着钱还给李书记,他说什么都不要,送给他些鸡蛋,还非得付钱。”司花彩说。

  贫困户高九旭家危房改造时没钱垫资,李玉江就借给他4万元。去年6月,高九旭患上脑梗死,李玉江又借给他4000元救急,康复中的高九旭说:“李书记是俺的救命恩人……”。

  为给贫困户余喜发改院改厨改厕,李玉江又垫了1.47万元……

  逢年过节,单位看望他拿的物品,他都悉数送给贫困户,谁家婚丧嫁娶他都“表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文化广场建设等工程,往往等验收后才能拨付工程款。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李玉江就自己垫付。据粗略统计,驻村将近五年,李玉江帮扶、借款、垫资金额近16万元。

  “真心实意为我们着想,这样的干部,看着就亲!俺村有这样的第一书记,是俺全村人的福气。”这是李吴庄村贫困户高九旭发自内心的认可。

  “脱贫奔小康是党的光荣使命,既然被派到这个岗位上了,就要像军人一样值好岗,不为别的,只为无愧于心、无愧于民……”他坚定地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