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平頂山葉縣保安鎮李吳莊村第一書記李玉江: “老兵,好樣的!”

“我在李吳莊村駐村5年了,從新農村建設幹到了鄉村振興......”4月14日上午,平頂山葉縣保安鎮李吳莊村第一書記李玉江,向走訪調研的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宋宏洲,講述著李吳莊村這五年來的變化。

【基層動態】平頂山葉縣保安鎮李吳莊村第一書記李玉江: “老兵,好樣的!”

  “能把一個曾經的軟弱渙散村轉變如今的明星村,這背後離不開你和村幹部們的共同努力。老兵,你真是好樣的!”聽完李玉江的話,宋書記不禁感慨道,對他伸出了大拇指。

  李玉江家在汝州市,曾在部隊服役17年,1999年轉業後到平頂山學院後勤科工作,於2015年到保安鎮李吳莊村任第一書記。這將近五年的駐村生涯,李玉江經歷過太多的酸甜苦辣,李吳莊村也成了他的第二個“家”。

曾牽頭組建“三合一”村班子


  “李書記吃飯了嗎,來家吃點兒吧。”從李玉江租住的院落到村部距離不遠,村民見到他都熱情地打招呼。“李書記是個好人,見俺走路不穩,就趕緊上前攙一把,跟自己親孩子一樣。”正在門口曬太陽的八旬老人霍榮說。

【基層動態】平頂山葉縣保安鎮李吳莊村第一書記李玉江: “老兵,好樣的!”

  然而,李玉江剛入村時,群眾看見他可不是這種待遇。

  李吳莊村屬淺山區,轄6個自然村,位於保安鎮西北部。村子積貧積弱,歷史遺留問題較多。他剛駐村時,因為村裡道路不好,自我介紹說要帶領大家脫貧的時候,許多村民不屑地說:“又是一個吹牛皮的人。”

  “村子破落、基礎落後,村民還這麼冷漠。”李玉江曾做過駐村幹部,面對這種境遇,李玉江很是意外,便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這個窮村。

  但現實比想象的還複雜:村兩委班子不健全,農村宗族勢力盤節,多年來幹群關係冷漠,項目落地難、阻力大。還經常有群眾酒後找他尋釁滋事……

  回憶起剛來村裡的境遇,這個軍人漢子竟然哽咽了。“必須有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才能凝聚力量形成共識,完成脫貧任務。”李玉江在扶貧日誌中寫道。如何發揮好第一書記的作用,他在苦苦思索著。

  2016年6月,在全縣產業扶貧觀摩會上,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委書記古松的講話讓他豁然開朗:村兩委班子必須健全,不健全的話,第一書記任村黨支部書記。

  他果斷向保安鎮黨委請示,根據組織程序,組建了李吳莊村“三合一”黨支部:由第一書記李玉江兼任村黨支部書記,駐村工作隊長任副書記,村委會主任、村會計任黨支部委員。

  2017年,李玉江兼任村支部書記。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管事。李玉江牽頭出臺實施了一套黨務、村務、財務工作機制,黨員幹部明確分工,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各司其職,努力幹好分內的事。

幹群共建掀高潮


  2017年,新的村兩委班子成立後,黨員幹部照章行事,凝聚力大為增強,李玉江加快了實施村莊改變規劃。為改造村裡的一處抗旱應急水井,讓500口村民不再擔水吃,他製作一面“黨員幹部突擊隊”大旗豎在田埂上,十幾個黨員幹部幹得熱火朝天。群眾出工一天發100元工錢,黨員幹部算義工。“緊要關頭,黨員幹部就要盡義務。”李玉江這樣規定。

【基層動態】平頂山葉縣保安鎮李吳莊村第一書記李玉江: “老兵,好樣的!”

  為了整修村道,李玉江協調平頂山學院支持整合多方資金。為了趕進度,修路放線在晚上進行,李玉江嘴裡銜著手電筒,兩手拿著尺子,胳膊裡夾個筆記本,測量一段記一段。憑著這股幹勁,在鄉村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先後為村裡修建道路15公里多,還硬化了排間道,鋪設了下水管道……

  “整天見他都是一身泥、一身土。”74歲的村民嶽平安稱讚李玉江。

  在該村,不時能看用鐵皮油桶改造的垃圾桶。“這是李書記的創造,塑料垃圾桶100多元一個還不耐用,用油桶改造成垃圾桶,成本才75元。”村會計續建忠說。

  由於村裡生產路沒有橋涵,每逢收穫季節,村民要湊錢墊溝,讓大型農機進田作業,但洪水一來,墊土又被沖走,來年還得墊。為此,李玉江又協調資金,為村裡修建了32座生產路橋,徹底解決了年年墊溝的問題。

  “修建這些生產路橋時,村民們主動出工,1千元錢幹完了5千元的活兒。”李玉江感激地說。

  由於幹群的共同努力,該村各項工作加速推進,徹底扭轉了被動局面。目前,該村黨群綜合服務中心、標準化衛生室、文化廣場都順利建成,六改一增、危房改造工作順利開展,尤其是安全飲水工程,在該村的大力配合下,自來水管道免費通到了家家戶戶,徹底結束了該村吃水難的歷史。

  目前,村級光伏電站、村集體標準化廠房也都在該村落成,為該村提供了不少公益崗位,每年村集體有10幾萬元收入。

幫貧濟困成常態


  李玉江說,為鄉親們辦實事是最高興事。村民誰家有急事,他總第一時間趕到。

【基層動態】平頂山葉縣保安鎮李吳莊村第一書記李玉江: “老兵,好樣的!”

  村裡有個小姑娘,父母離異,家人疏於照顧,每到換季,李玉江就買衣服送給她。一次,小姑娘被狗咬傷,鄉親們直接領著去找李玉江,他二話不說,帶著孩子趕往縣城打狂犬疫苗。

  貧困戶高九齡患精神病20多年,需要常年吃藥,妻子司花彩不能外出打工,生活十分貧困。李玉江自費1200元買了34只母雞送給他們飼養。如今,該戶每天賣雞蛋就能收入二三十元。“幾次拿著錢還給李書記,他說什麼都不要,送給他些雞蛋,還非得付錢。”司花彩說。

  貧困戶高九旭家危房改造時沒錢墊資,李玉江就借給他4萬元。去年6月,高九旭患上腦梗死,李玉江又借給他4000元救急,康復中的高九旭說:“李書記是俺的救命恩人……”。

  為給貧困戶餘喜發改院改廚改廁,李玉江又墊了1.47萬元……

  逢年過節,單位看望他拿的物品,他都悉數送給貧困戶,誰家婚喪嫁娶他都“表示”。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合文化廣場建設等工程,往往等驗收後才能撥付工程款。為確保工程順利進行,李玉江就自己墊付。據粗略統計,駐村將近五年,李玉江幫扶、借款、墊資金額近16萬元。

  “真心實意為我們著想,這樣的幹部,看著就親!俺村有這樣的第一書記,是俺全村人的福氣。”這是李吳莊村貧困戶高九旭發自內心的認可。

  “脫貧奔小康是黨的光榮使命,既然被派到這個崗位上了,就要像軍人一樣值好崗,不為別的,只為無愧於心、無愧於民……”他堅定地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