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限購!鬆綁在下一城 下一城又是誰?

據《每日經濟新聞》和《揚子晚報》等媒體報道,有消息稱,江蘇蘇州下轄的張家港市取消已經實施了兩年多的限售政策。

記者諮詢後獲悉,張家港取消限售政策屬實,但目前政府沒有明確文件下發,具體細則還在擬定中,最終還是要等官方口徑。

取消限購!鬆綁在下一城 下一城又是誰?


如果消息屬實,這意味著,取消限售,終於又重出江湖。

早在2018年底,山東棚改第一大市菏澤就取消了限售政策,成為全國鬆綁限售第一城。

然而這一趨勢並未蔓延開來,2019年年中,河南開封試圖取消限售,最終因引發輿論爭議而不了了之,當地隨即取消了“取消限售”,政策最終淪為“一日遊”。

如果這一次取消限售能堅持到底,那麼標誌著樓市試探性鬆綁,進入第二階段。

在張家港之前,已有多地在樓市調控的邊緣反覆試探。

大灣區向港澳人士放開購房資格,深圳取消部分二手房“豪宅稅”,廣州社保個稅互認,成都天府新區放寬限購範圍,佛山對本科生鬆綁限購,珠海多區鬆綁限購,南京六合區、海南三亞對大專以上學歷鬆綁限購,天津對部分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職工放開限購……

不難發現,這一階段的試探性鬆綁,多是在人才政策的包裝之下,且基本都是邊緣性政策,尚未真正觸及作為調控核心的“四限”政策:限購、限貸、限價、限售。

取消限售,則是新的一躍,直面樓市調控,正面鬆綁。


  • 取消限售的出現,意味著什麼?

要知道,張家港是蘇州下轄的縣級市,且蟬聯百強縣第三名,經濟底子不錯,房價接近1.5萬元,與中西部的二線省會相當。

取消限購!鬆綁在下一城 下一城又是誰?

不過,2019年以來,張家港出現“有價無市”的局面。

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張家港商品住宅成交量為16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4%,成交均價為14498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5%。

與此同時,當地經濟出現降速現象:作為工業城市,2019年前三季度,張家港工業產值僅增長0.6%,而入庫稅收收入下降0.4%,進出口總額同比-5.4%,全社會用電量同比-1.1%,面臨的壓力不是一般之大。

取消限購!鬆綁在下一城 下一城又是誰?

這種背景下,試探性鬆綁的出現,就再正常不過。

值得一提的是,張家港並未出臺嚴格的限購政策,樓市調控只有“限售2年”作為抓手,所以能鬆綁的也就只有限售了。

這也是許多三四線城市面臨的困境:與一二線不同,許多三四線城市本就沒有出臺樓市調控手段,市場一直都在“鬆綁”狀態運行,想要刺激樓市,根本就沒有政策可以騰挪。

對於這些城市來說,能選擇的也就只有“限跌令”,或者發放購房補貼了。

  • 取消限售,到底有沒有用?

要知道,限售政策,作為這一輪樓市調控的標配,本身就有兩面性的:既是限制,也是保護。

取消限購!鬆綁在下一城 下一城又是誰?

一方面,限售提高了樓市投機成本,2-5年的限售時間,讓投機資金無法進退自如,對炒房浪潮起到顯著遏制作用。所以取消限售,能鼓勵更多資金重回市場。

另一方面,取消限售,無疑放出了被冰封的房源,這些房源一旦拋售,勢必對市場形成明顯衝擊。今年以來,部分一二線城市限售陸續解凍,二手房放盤量隨之增多,市場拋盤壓力之大前所未有。

到底哪一方發揮的作用更大?

這要看所處的樓市階段:

如果在樓市上行期,取消限售無疑是火上澆油。

如果在樓市下行期,取消限售則意味著拋盤壓力。

如果是橫盤期,則要看大環境,若有大環境寬鬆的配合,那麼取消限售就意味著積極的市場信號。


事實上,菏澤取消限售之後,當地樓市並未出現井噴。可見,沒有大環境的配合,除非是強能級的城市,否則單一的試探性鬆綁,效果並不顯著。

當然,深圳是例外。

弔詭的是,這期間,唯一收緊樓市調控的地區,基本上被所有人忽略。

黑龍江要求房企拍地不得使用貸款融資,這一政策不可謂不嚴,但因無論知名度還是樓市熱度,都不及長三角和珠三角,因此這一消息被許多人有意無意忽略了。

有意思的是,位於東北邊陲、從來都不受重視的黑龍江在逆市收緊調控,而試探性鬆綁的多半都是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經濟重鎮?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

經濟壓力顯然是第一位的,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沿海城市,多是工業重鎮和進出口重鎮,容易受到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

此外,這些地方的樓市調控之密集、尺度之嚴,在國內也是首屈一指。所以,從這些地方開始試探性鬆綁,解除一些相對邊緣的政策,也在情理之中。

同時,由於樓市存在板塊輪動現象,長三角和珠三角是2015年以來最早上行的區域,也是2018年以來最早調整的區域,而中西部的三四線城市多數步其後塵,尚未進入實質性調整階段。

無論如何,在“穩字當頭”的大背景下,樓市試探性鬆綁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容忍,但樓市調控仍要服從“大熱必有調控,遇冷則有鬆綁”的規律。

冷了,試探性鬆綁。一旦熱了,自然也會有調控加碼。

那麼,下一個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