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21歲創辦蘋果:會用“黃金思維圈”的人,一開始就贏了

喬布斯在早年接受採訪中,有這麼一段對話,讓我印象深刻。

主持人問喬布斯: '' 你在21歲這麼年輕的時候就創辦蘋果公司,而當時的你對管理全無經驗,你是怎麼學會管理公司的?''

喬布斯21歲創辦蘋果:會用“黃金思維圈”的人,一開始就贏了

喬布斯的訪談

喬布斯說:'' 在生意場多年,我發現一個現象。我做事前總問為什麼,可得到答案永遠是 “ 我們向來這樣做”,沒人反思為什麼這麼做。''

喬布斯舉了個例子,他說公司當初組裝APPLE I 時,成本明明算得清清楚楚,可投入工廠生產時,工廠卻總是用自己的一套成本模式估算成本,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再作調整。

喬布斯問工廠為什麼這麼做?得到的答案是,我們以前一直就是這麼做的啊。

經過深入調查,喬布斯發現,原來工廠以前的信息管理系統不夠完善,導致無法精確計算成本,只能先估算,然後再修正。而這種情況一直沒人去改善,所以大家就跟著以前的習慣做事。

發現真實原因後,喬布斯拋開陋習,改良成本計算,經過層層努力,最終成功做到了精確控制所有成本。

喬布斯說:"生意場上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定,我稱為陳規陋習:因為以前這樣做,所以就一直這樣做下去。只要你多提問多思考,腳踏實地工作,你很快就能的學會經商,這不是什麼難事。''

喬布斯21歲創辦蘋果:會用“黃金思維圈”的人,一開始就贏了

因為以前這樣做,所以一直這樣做

做事多問為什麼,而不是照著前人怎麼做就機械地跟著做。喬布斯的這種思維方式,實際上是運用了著名的 '' 黃金思維圈 ''

什麼是黃金思維圈?

'' 黃金思維圈 '' 是美國知名演講家西蒙·斯涅克,在TED的一次演講中提出的一個思維方式。它是我們認知世界最基礎卻最有效的思維方式之一。

成甲的《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一書中,詳細地用以下三個圓圈圖來展示黃金思維圈的定義。

我們看問題的方式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1 第一層:What 層面,即事物的表象,我們具體做的每一件事;

2 第二層:How 層面,即我們如何實現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3 第三層:Why 層面,即我們為什麼做這件事。


喬布斯21歲創辦蘋果:會用“黃金思維圈”的人,一開始就贏了

黃金思維圈


你可能會說,這不是挺簡單的概念嗎,不就是“ 是什麼What ? ” “ 怎麼做How? ” “ 為什麼 Why? ” 三個問題嘛!有什麼好稀奇的?

是的,很多事物看似簡單,但用錯了方法,結果就大不相同。

絕大多數人,猶如文章開頭喬布斯說的工廠員工那樣,是因為以前這麼做(What層),就一直照著這麼做(How層),他們覺得循規導矩就是工作的全部意義(Why層),即由外及內的思考方式。

不問為什麼地一味蠻幹,有問題的地方就一直有問題,甚至漸漸還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問題。

究其原因,就是沒有人深究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怎樣做才能解決問題?

不從核心Why層思考問題,就像射箭未瞄準靶心一樣,浪費許多力氣及弓箭,卻達不到好的效果。

喬布斯21歲創辦蘋果:會用“黃金思維圈”的人,一開始就贏了

瞄準靶心

那麼,為什麼黃金思維圈由內而外的思考,會對結果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呢?這種思維方式有沒有什麼權威的根據呢?


根據生物學,分析大腦黃金思維圈


根據生物學的研究,沒錯,是權威的生物學!人類大腦主要分成三個最主要部分,而這三個部分與黃金思維圈匹配得非常好。

1 大腦皮質:大腦表面的一層,對應外圈的What層,它主要負責理性和邏輯的思考,包括語言功能。

2 端腦(包括左右大腦半球):大腦最大的兩個半球部分,對應How層及Why層 ,它主要負責我們所有的情感,行為和決策,但沒有語言功能。

喬布斯21歲創辦蘋果:會用“黃金思維圈”的人,一開始就贏了

大腦

換句話說,當我們由外向內交流時,人們可以理解大量的複雜信息(What 層) ,比如事物的特徵,優點,事實和圖表,但不足以激發行動

但當我們由內向外交流時,我們直接同控制行為及情感的那部分大腦對話( How 層 及 Why 層),我們所說和做的事情,都是發自內心的決定的來源

比如當你展示數據或圖表給客人時,他們可能說:” 我知道這些數據和圖表是什麼意思,但就是感覺不對。” 你有沒想過,他們為什麼我們會用“感覺”這個動詞?

因為控制決策的那部分大腦,並不支配語言,他們只好說:“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感覺不對

”。而當我們從Why層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時,更容易與別人建立信任與情感上的共識。

因為只有打動人心的東西,人們才會因此而買單。

我們知道了為什麼黃金圈思維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又應該如何運用其原理,幫助我們解決職場中的各種問題呢?具體建議按以下三方面著手。


01 用蘇格拉底三步反問法,死磕出核心問題(WHY )

喬布斯21歲創辦蘋果:會用“黃金思維圈”的人,一開始就贏了

蘇格拉底

既然黃金思維圈最重要的是Why 層,那麼找到核心問題Why, 則是最重要的事情

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人生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從提問到尋找答案的思考過程。一種觀念是否正確,跟它是否被大多數人接受,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有獨立去思考,反覆地用理性去推敲,才能找到真問題。

我們可以借用蘇格拉底的反問法,找到問題的本質。

  • 第一步:找出一個看似不證自明、天經地義的觀念或事實
  • 第二步:假設這一觀念或事實是不對的,試著找到一個反例,證明其存在邏輯上的破綻
  • 第三步:修改原來的觀念,使之能夠包含我們剛剛找到的例外。再反覆使用三步驟,步步緊逼,把原來觀念逐步澄清。


喬布斯21歲創辦蘋果:會用“黃金思維圈”的人,一開始就贏了

多問多為什麼


葉茂中《營銷的16個關鍵詞》一書中舉了個營銷案例,很好地反映瞭如何用蘇格拉底反問法的找到核心問題,並由內向外,得到結果。我將藉此具體的案例,幫助大家理解應用。

葉茂中在設計“好孩子”兒車的營銷方案時,他們團隊首先做了個市場調研,發現在消費者購買童車關注的所有因素中,“安全性”這項需求位居第一。

這裡利用蘇格拉底反問法第1步:找到的普遍觀念,安全是嬰兒車品類的共性訴求。


但是,葉茂中假設這一觀念不對,因為即使嬰兒車足夠安全,如果孩子在車上睡得不舒服,比如孩子一睡下去就哇哇大哭,那麼這款車子肯定也沒有買。

這裡利用蘇格拉底反問法第2步:假設這一觀念是不對的,試著找到一個反例,證明這一觀念存在邏輯上的破綻。


喬布斯21歲創辦蘋果:會用“黃金思維圈”的人,一開始就贏了

正面 V.S. 反面


接著葉茂中從新的角度思考並反問:童車存在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有童車?童車為誰而造?

童車的使用者真正訴求是什麼?

層層分析不難看出,童車的存在是為嬰童而造的。嬰童作為“使用者”,童車是否安全,小寶貝無從知曉; 童車的功能,寶貝更是不能理解; 外觀是否好看,寶貝也無從欣賞; 性價比之類更是天方夜譚。寶貝真正能感受的,就是童車是否舒適。

於是,葉茂中修改了原有的觀念,認為童車的安全雖然重要,但童車的直接使用者嬰童的舒適感應該是首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這裡運用了蘇格拉底反問法第3步:修改原有的觀念,使之能夠包含我們剛剛找到的例外,接著,我們再反覆使用這三個步驟,步步緊逼,把原來似是而非的觀念逐步澄清。

通過蘇格拉底反問式,我們找到了童車設計的核心問題,接下來我們應該如何思考呢?


02 用WHY的本質,激發出HOW的創意


喬布斯21歲創辦蘋果:會用“黃金思維圈”的人,一開始就贏了

層層剖析


既然我們找到了核心問題Why, 接著就分析怎麼做,即用HOW帶來新的創意。

剛剛葉茂中找到童車的直接使用者是嬰童,那麼如何滿足嬰童的需求? 如何照顧嬰童的感受?從HOW的角度,我們可以得出,只有嬰童覺得童車坐得舒服,他/她才會笑;而嬰童的哭和笑,直接影響父母及親人是否購買童車的判斷。

經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到結論:好童車的標準,就應該讓寶寶笑。

你看,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創意,因為角度很新穎,很少人會覺得好童車的標準居然是讓寶寶笑。

喬布斯21歲創辦蘋果:會用“黃金思維圈”的人,一開始就贏了

讓寶寶笑

我們用How找到創意後,最後一步就簡單了。


03 用HOW的創意,呈現出WHAT的結果


葉茂中根據用HOW的創意理念,即讓寶寶笑,把廣告按以下方式呈現出來:-

首先,鏡頭中出現一輛感覺很壓抑黑黑的童車,裡面有個被綁著的寶寶。寶寶的小粗腿想蹬卻好像蹬不開,小胖手想舉卻舉不起來,不一會兒就憋屈地哇哇大哭起來。

然後,鏡頭中出現一個女人,她推來一輛色彩鮮豔的紅色童車,把綁著的寶寶移到了新童車裡。寶寶換了新童車後,感覺舒服多了,位置寬敞了,可以手舞足蹈了,不由自主地咧嘴笑。

最後一個鏡頭,寶寶在不經意地蹬腿中,把之前那輛不舒服的童車踢翻了。

廣告最後出現,好孩子童車,更舒適!

你看,這個廣告片就是最後呈現的方式,即What的結果。

喬布斯21歲創辦蘋果:會用“黃金思維圈”的人,一開始就贏了

哭 / 不適 V.S. 笑 / 舒服


查理·芒格曾經說過,詢問自己一個又一個“為什麼”,你就能更好地思考問題。

由內到外的黃金圈思考方式,用蘇格拉底三步反問法,死磕出Why的本質,找到核心問題;再層層剖析,激發出HOW的創意;由新的創意角度,最後呈現出截然不同What的結果。

黃金思維圈是一個非常簡單而強大的思考工具,它如此簡潔,而又直指問題本質。

我真誠地向大家推薦這一思考方法和工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