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天生:降薪、裁員省的是成本,失去的卻是企業自信

一場疫情讓各行各業進入到“冬天”,中小企業哀鴻遍野,迷茫、煎熬、舉手無措等悲觀情緒肆意蔓延,降薪、裁員渡冬的企業比比皆是……但也有企業化危為機、絕境鑄劍,臨危不亂、提振士氣,通過內部管理變革,夯實當下,佈局未來。

4月16日,佛山市鄱陽商會會長、歐陶科技董事長、《陶瓷信息》社長歐陽天生以《天生之道,戰役錦囊》為題開展線上直播,結合歐陶科技不降薪、不裁員、在危機中尋找生機的經營實例,解讀疫情下企業創勢突破的路徑,為中小企業發展分享經驗、傳遞正能量。

歐陽天生:降薪、裁員省的是成本,失去的卻是企業自信


歐陽天生:降薪、裁員省的是成本,失去的卻是企業自信


他說,大浪淘沙,沉者為金,疫情是一場危機,更是一場轉機。

以下為歐陽天生直播實錄:


歐陽天生:降薪、裁員省的是成本,失去的卻是企業自信


當前的疫情,概括起來是國際上一片亂象,國內經濟開始復甦,很多企業迷茫無措。但我覺得,形勢越艱難、未來越看不清的時候,越要把握商業的本質。

商業的本質是人心與人性。我的總結是“三心”,首先是樹立企業家、老闆的信心;二是面對挑戰的時候,贏得員工的心,點燃員工的希望,激發員工的鬥志;三是在艱難時期,贏得客戶的心。

站在老闆的角度,疫情初始,很多企業宣佈裁員、降薪,我認為這其實是企業家不自信的表現。疫情不可怕,因為它總會過去,最可怕的是企業家、企業患上了“企業疫情”,忘記了商業的本質。

歐陶公司一直以來的做法是“文化溫暖人心,機制驅動人性”。疫情爆發以後,我們給員工承諾:不降薪、不裁員,對於部分崗位,甚至還上調了薪資,第一時間給員工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為什麼要贏得員工的“心”?員工對企業的愛,是員工潛力開發至關重要的動力。如果員工都能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都能設身處地地為企業著想,即使不降薪、不裁員,最後他們也能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價值。

相反,如果員工整天擔心自己被裁員,怎麼可能會有飽滿的鬥志去面對客戶。我相信真正優質的客戶,絕不會選擇一家沒有自信、患有“企業疫情”的企業合作。所以,我覺得不裁員、不降薪既是給員工的承諾,也是企業自信的表現。

企業要活下去,不是簡單地通過裁員降薪就能夠做到的,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激發員工的鬥志、點燃員工的希望,贏得員工的“心”。

舉個例子,這次疫情下,學校無法開學,我們很多員工的父母又不在身邊,面臨上班後“子女無人帶”的煩惱,我要求公司對員工做“摸底”,針對家中有子女上學、又無人照料的員工,可申請晚一個小時上班、早一個小時下班,同時歡迎員工把子女帶到公司,併為他們提供線上上課的場地。

針對靠提成養家餬口的銷售崗位員工,他們受疫情影響,可能會出現無法供車供房養家的情況,公司設立緊急基金,確保這部分員工的正常生活不受影響……這些舉動,贏得了無數員工的“心”。


歐陽天生:降薪、裁員省的是成本,失去的卻是企業自信


我們往往遙望遠方而忽視了身邊——老闆往往只盯著客戶,而忽視了員工以及企業內部看不見的成本管控。

從2月11日開始,歐陶公司旗下各大板塊陸續復工,到2月下旬整個公司復工率達到100%,但當時不宜外出,我們就在公司內部群策群力,重點關注了成本和費用的管控。

我提出查看去年的成本費用,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跟財務經理對各項成本進行大致探討,發現有30%的下降空間,於是讓財務把2019年所有費用全部羅列出來,實行部門負責制,讓各個部門的主管帶領員工進行費用的節約研討。

企業管理永遠有擰不幹的水分,我們當時定下5%的成本下降目標,但實際上做得好的部門,達到了20%的下降目標。

舉一個物流運輸費用的例子,歐陶每年有2000多萬元的物流費用,我跟合作的物流公司交流探討,瞭解到今年的油價跟去年相比下降超過20%,而油費佔物流成本是30%,疫情期間高速公路取消的費用佔物流成本的30%,前後一合計,今年物流成本基本降低了10%左右。也就是說,歐陶通過成本管控,可以降低200多萬元的物流成本支出。

還有跟同行交流運輸成本的管控情況,同行告訴我,他有個親戚是承包車隊的,專門幫他送貨,按噸收費。而歐陶是回頭車送貨,兩者價格居然也差不多。通過調整,在這個基礎上,歐陶又能降低10%的物流成本支出。

通過這些案例,我得出一個結論:價格不是談出來的,而是比出來的。同時,一定要專業,一定要更加透明。

有一次在江西出差,我發現這邊有企業使用回頭車APP,但是在我們的江西高安工廠卻沒有使用這類APP,找車渠道非常單一,於是我要求高安工廠的所有相關員工必須下載使用這類APP。

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信息量更大;二是每個人的談判水平不同,那麼成交的價格也會不同;三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腐敗,幾千萬元的費用由一個人掌控,跟很多人監督進行對比,產生腐敗的概率要小很多。

因此,成本管控一定要群策群力,沒有激發員工的潛能,就是最大的浪費。

歐陽天生:降薪、裁員省的是成本,失去的卻是企業自信


前面講了“看得見的成本”和“看不見的成本”,其實企業最大的成本是“客戶的不信任”。在這個特殊時期,如何贏得客戶的“心”?我的總結是三“意”:善意、敬意、誠意,三“用”:用心、用情、用誠(價值)。

善意——為客戶提供最高性價比的產品,這是善意,也是通用模式。

敬意——像小米手機,做到讓客戶尖叫,讓客戶有驚喜感,這就是敬意。

誠意——躬身入局,把自己當成客戶,將客戶利益放在第一位。

舉一個點菜的例子,我們帶客人、朋友去用餐,有的飯店服務員一來就推最貴的菜,你點太多吃不完,不點又尷尬,這種飯店不會想去第二次;但有的服務員怕你點多了還主動提醒,這種飯店的服務讓人感動,不僅自己想去,還想介紹朋友一起去。

第二種飯店的服務,看似讓客人少點了菜,實際上增高了客人的光顧頻率,或許還能得到客人的轉發推薦,這背後的轉換價值、口碑比點一桌子貴菜的回報要多得多。所以,一定要轉化思想,從“利己”到“利他”。

中國有句話叫“一誠抵百術”,誠意還分主動和被動,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從內部打破是生命。比如在和客戶談價格的時候,每次市場原材料降價,歐陶都是第一個主動給客戶降價;漲價的時候,每次都是最後一個給客戶漲價。這能得到客戶更多的信任。

再拿家裝行業舉反面例子。家裝行業給人的印象是混亂、多坑。客戶在做裝修的時候,一定是反覆比較、反覆對照,唯恐合同與實際交付存在很大差異。這實際上是行業潛規則、整體不良形象,所以說行業的不良現象及潛規則就是給企業最大的成本。

還有人說,不管用什麼方式都無法打動客戶,客戶只談價格。原因是沒有用心、用情,沒有讓客戶理解到產品的價值,沒有觸及客戶的需求痛點。

疫情爆發以後,我們用誠心關愛客戶,在防疫物資最匱乏的時候,為客戶送去口罩,雖然量不多、費用也不大,但卻是真誠的關愛,是在“急客戶所急”,讓客戶更願意給我們訂單。


歐陽天生:降薪、裁員省的是成本,失去的卻是企業自信


在與客戶交流鏈接方面,我更傾向於心與心的鏈接。同時,我把企業之間的交往分為五大類型:

交易型,更多的企業之間處於這一階段,就是普通的買賣關係,甚至是不惜代價只為達成交易的一錘子買賣。

產品型,目前有很多企業正在做,但是產品型的不足在於價值太單一。

方案型,部分企業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能為客戶提供多點價值。

溫暖型,當前很多企業還沒做到,可以相互成就,輸出共同的價值觀。

陽光型,即企業之間共同推動行業的進步、社會的進步。

歐陶公司在陽光型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我說過“行業的潛規則,就是企業最大的成本”,

而陶瓷行業,有兩大潛規則:一個是佣金,一個是欠款。

很多時候,不給佣金就難辦成事,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歐陶很多年前就提出要做陽光型企業,坦率來說,壓力很大。

第一大壓力來自企業內部,早期內部高層及業務員不能理解公司的戰略意圖,不是把心思放在用陽光型理念與客戶的合作上,更多的是想著怎麼遊說我改變這一模式,我跟他們講:“我知道很難,但一個企業要持續發展,就一定要走在陽光的道路上,走在康莊大道上,前期雖然很艱難,但後期我們一定會走得更遠。”

第二是外部壓力。這麼多年來,我們的業務員受了很多委屈,也付出很多心血,甚至還有業務員睡在球磨車間,防止被做手腳的案例。但是今年很多業務員跟我說:“今年不同了,變得好做了”。這讓我堅信:越是艱難時期,越是我們的優勢,未來企業越來越難賺錢,也將倒逼企業在管理上越來越規範。

現在很多陶瓷產區都在推進“煤改氣”,企業老闆都在抱怨成本上漲。但我認為不需要抱怨,抱怨沒有用,當前的要務是轉換心態,堅信環保是未來大趨勢,“煤改氣”是增加成本買未來。通過我們企業在成本管控上的經驗,我認為陶瓷企業在內部管理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內部激發員工潛力,通過挖掘員工潛力節約的成本,一定能夠抵消“煤改氣”帶來的成本。

每一次危機,都將是市場格局的變化與重組,我們從來不抱怨,只思考未來應該怎麼做。我相信,未來一定是美好的,順著陽光的大道走,路一定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歐陽天生:降薪、裁員省的是成本,失去的卻是企業自信


總結:

  • 疫情不可怕,“企業疫情”——失去人心最可怕。不管多迷茫、多艱難,一定要回到原點:贏得人心。
  • 人口紅利的結束,意味著“人心”紅利的到來。時代變了,企業家一定要把“心”經營好。每一次的苦難時期,都預示著一箇舊時代的結束與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 以客戶為中心,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不放棄不拋棄,這是“剩者為王”的時代。
  • 馬雲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因此我們要與優質客戶共同存活,活過今年,活過明年,後年就是我們的市場。
  • 企業不要抱怨,要以正確的心態去擁抱行業發展的新趨勢,以時間換未來,為企業轉型發展提前佈局。
  • 危機,是激發企業家精神,磨練領軍人才,成就卓越企業的催化劑。疫情是一場危機,也是一場轉機,只有從“心”出發,才能不浪費每一次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