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手紀》:純美愛情的表層下,是對生命和理想的思考

​《念念手紀》原本名字叫《我想吃掉你的胰臟》,為了票房好看,引進的時候取了中文名《念念手紀》。

其實這部電影並不是如《咒怨》那般充滿血腥和陰森氣息的恐怖片,而是一部純愛電影。

《念念手紀》:純美愛情的表層下,是對生命和理想的思考

可能是從小到大看的純愛電影太多了,現在已經很少會有人選擇去相信如純愛電影那般純真、美好的青春戀情。

《戀戀手記》在豆瓣上的評分其實並不高,但電影中那種置生死於度外的純真戀情,卻值得今天的我們去反思。

意外之緣

電影中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識如果放在現實之中,顯得十分意外偶然。

《念念手紀》:純美愛情的表層下,是對生命和理想的思考

男主角春樹是一個性格內向,有些靦腆,甚至是木訥的男孩,無論是上課,還是參加活動,他都喜歡將自己淹沒在人群之中。

如果說誰是一個班裡最默默無聞的人,那一定就是春樹,他沉默寡言以至於同班同學都不大能想起班裡還有這麼一個人。

《念念手紀》:純美愛情的表層下,是對生命和理想的思考

女主角櫻良則完全與春樹相反,她性格外向,活潑可愛,是這所學校中小有名氣的交際花。

兩個性格和生活軌跡截然不同的人,原本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深交,但是春樹在醫院偶然撿到櫻良的筆記,卻徹底改變了兩個人的人生。

關於生命和理想

在表面的純愛主題之下,電影實質所想要表達的是生命與理想。

記得印度詩人泰戈爾寫過這樣一句詩“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生命的價值並不在於它的長短,更不在於生死,而是在於你是否帶著理想與信念去努力度過每一天。

從春樹與櫻良純美的感情之中,我們能夠非常深刻的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念念手紀》:純美愛情的表層下,是對生命和理想的思考

正如櫻良的名字一樣,在這個身患絕症的女孩看來,像櫻花一樣絢麗的活著,並且帶給周遭的人以積極良好的影響,使他人真切感受到生命與世界的美好,這無疑就是生命存在的真正價值與目的。

而這也正是為什麼櫻良從一開始就不斷主動的去接近春樹的原因,因為她在他身上看到了少有的執著和堅定,那種獨自一人努力過好每一天的生活態度讓櫻良深深為之著迷。

《念念手紀》:純美愛情的表層下,是對生命和理想的思考

與春樹那種似是愛情又像是友情的感情牽絆,使櫻良逐漸從對未知的害怕與恐懼之中解脫出來,並學會以嶄新的態度去面對自己不斷惡化的病情和充滿絕望的生活。

但是對於春樹,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櫻良可以說是自私的,她使春樹從一個內向靦腆,對周遭環境充滿了顧慮的男孩逐漸變得活波開朗,並讓春樹對她逐漸充滿了愛意。

但是現實是,櫻良無法滿足春樹對愛情的憧憬與希望,甚至可能會深深的傷害到春樹,而她卻絲毫不願意放手。

《小王子》之於電影

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的經典名著《小王子》是影片中劇情推進的重要線索,從深層意義上來看,這部書同時也暗喻了兩個人之間的情感。

《小王子》這本書以“小王子”的奇妙旅途作為主要的故事劇情,它用孩童般的視角帶領讀者用與眾不同的眼光重新看待世界,表達了對生命與愛的歌頌,鼓勵人們衝破世俗化的阻礙,大膽勇敢的追求真善美。

最重要的是,這部名著還以一種別開生面的方式對成人世界的價值觀念進行了深刻的抨擊。

“小王子”在《念念手紀》中,所對應的就是男主角春樹,在人生這個短暫而漫長的旅途中,春樹逐漸迷失了自我的方向,是櫻良給予他信心與勇氣重新面對世界。

然而櫻良的不幸離逝再一次使春樹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即便過去多年,成為了學校的一名老師,春樹始終無法忘卻心中的傷痛,看不到希望和目標。

但隨著電影開篇春樹回憶的展開,“迷途的小王子”在經歷了悲觀、絕望、無奈之後,最終從逝去的櫻良身上再一次重新尋找到人生的方向和動力,明白了活在當下的重要意義。

《念念手紀》:純美愛情的表層下,是對生命和理想的思考

《小王子》同樣也對櫻良有著極其特別的意味,在電影中,她曾主動將《小王子》送給剛認識不久的春樹,並直言春樹就像小王子一樣,而自己則像是書中那隻渴望自己被馴服的狐狸。

為什麼櫻良會說自己是那隻狐狸呢?因為她想要擺脫內心孤獨,尋找一個能夠從心底裡理解自己的人,而“小王子”春樹就是她值得依靠和傾訴的對象。

《念念手紀》:純美愛情的表層下,是對生命和理想的思考

所以電影后半段突然出現一男一女來一次兩天一夜的旅行以及邀請春樹來自己家,讓春樹大半夜不睡覺跑到醫院病房找她的各種匪夷所思的情節也就不足為奇了。

歸根到底,櫻良做這一切只是向尋找一個能夠理解自己,並可以傾訴的對象。

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她也在不自覺間逐漸深深喜歡上了這個內斂的男孩,所以後面發生的一些情節更多的是為了考驗春樹吧!

《念念手紀》:純美愛情的表層下,是對生命和理想的思考

再有就是電影中多次出現的那本《小王子》同時也是促進櫻良與春樹感情進一步深化的重要因素。

當春樹在櫻良家因為內心衝動,沒有剋制內心情感的時候,春樹選擇了毫不猶豫地離開,但是,路上遇到的櫻良前男友以及被偷走的那本《小王子》卻成功使得兩人的情感徹底完成了從認識到理解的轉變。

春樹從之前一直被動地在接受櫻良的善意,轉變為主動發自內心的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

評分為何這麼低?

《念念手紀》在2017年的日本票房榜單上位列第五名,前4名是《名偵探柯南:唐紅的戀歌》、《哆啦A夢:南極冰冰涼大冒險》、《銀魂》、《精靈寶可夢:就決定是你了》。

一部由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的純愛電影能夠在動漫電影一枝獨秀的日本國內取得如此特別的票房成績,著實不易。

而日本國內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也達到了出人意料的一致,清一色的好評。

可到了中國,這部所謂的高分佳作實在是水土不服,不僅上映時候的票房表現不佳,而且在豆瓣等一些平臺的評分也算不上太高。

這是為什麼呢?

《念念手紀》:純美愛情的表層下,是對生命和理想的思考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截然不同的表現,一方面是由於之前有相似劇情的同類型作品不在少數,另一方面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深埋在表面純愛劇情之下的主題思考沒有真正得到觀眾們的理解。

先說此前上映過的同類型作品中那些同樣身患絕症的女孩吧。

暫且不提其他國家的電影,只將目光放到日本,當年《血凝》一片中引發無數中國觀眾淚奔的幸子和動人的“公主抱”相信許多年齡大一些的觀眾,特別是女性觀眾記憶尤為深刻。

之後還有《只是愛著你》中的靜流、《在世界中心互換愛》的亞紀等等。

《念念手紀》:純美愛情的表層下,是對生命和理想的思考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即便是有著相似情節的同類型電影在主題思想上也會有所變化。

還記得宮崎駿老爺爺根據同名小說作品,於2013年上映的那部《起風了》嗎?

電影中同樣是身患絕症的女孩與堅信愛情的男孩,但勇敢面對逝去,努力活在當下的主題思想全然替代了以前電影中生死離別時的無奈與痛苦。

《念念手紀》:純美愛情的表層下,是對生命和理想的思考

日本與中國的文化差異可能是這部電影在中國大陸並不受待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雖然同屬於東亞文化圈,但是日本與中國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文化氣質,內斂、謹慎、剋制以及不輕易表露自己的內心情感是許多日本人的特質,在漫長的歷史積澱中,這也逐漸成為了他們對待生活的一種方式。

而如今的中國更傾向於外向,雖然同樣不會輕易表露自己的真實情感,但是包容開放的一面在中國成功崛起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所以對於很多在感情上更直接和現實的中國觀眾們而言,《念念筆記》這種在一開始就註定不會有美好結局的感情故事,並不太容易激發內心情感的認同。

再加上櫻良許多匪夷所思的請求以及男主角春樹對於櫻良的一再剋制、保守和退讓,在許多隻看到表層故事的觀眾們眼中,可以說是匪夷所思和難以理解的,所以電影評分不高也就能夠理解了。

《念念手紀》:純美愛情的表層下,是對生命和理想的思考

總體說來,《念念手紀》在基本確定的故事框架已經竭盡所能使得整個故事給人以煥然一新的感覺,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故事與人生抉擇更是令人唏噓不已。

對於在漫長假期中,無法見到自己心上人的年輕觀眾們而言,《念念手紀》不失為一部佳片。能使人對愛情有新的感觸與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