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他的兵,玄武門之變後,皇宮守衛部隊的部署玄機

李世民和他的兵,玄武門之變後,皇宮守衛部隊的部署玄機

歷史迷猴神通:文章不寫一字空

前引:

每個皇帝都要面對兩個敵人,一個是其它的敵對政權,一個是想當皇帝的其他人。

李淵從太原起兵,趁亂取了關中,替表兄楊廣當了皇帝。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替李建成當上太子,後來也成了皇帝。

李淵和李世民,都是“奪”來的皇位。所以,他們也更清楚皇權的脆弱,因此,維護皇權成為他們父子相當重視的課題。

李淵把太原的3萬親兵安置到長安,以防止有另一個“李淵”趁虛而入,於是就有了“元從禁軍”。

李世民大規模升級皇宮守衛力量,以防止再發生“玄武門之變”,於是北衙禁軍開始崛起,成為初唐最精銳的部隊。

北衙禁軍的逐漸崛起,對大唐的國運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後來很多歷史事件的發生,都離不開這一支部隊的參與。

李世民和他的兵,玄武門之變後,皇宮守衛部隊的部署玄機

中華世紀壇李世民浮雕

一、李淵最信任的軍隊:“元從禁軍”

李淵太原起兵進入長安,經歷了一系列征戰平定天下。

新建的唐朝,開始構建一支高效的禁軍部隊,以便李唐勢力更好地立足長安及控制周邊。

01.三萬親兵留長安

唐朝政權穩定以後,太原起家的義兵便無仗可打,於是,合理安置和利用這些有功人員,就成了一個重要任務。

經歷過戰爭後,總有一部分士兵願意過安定生活。把不願意繼續當兵的士兵遣散回鄉,是其中的一種方法。

但依然有3萬多老兵願意留下來,李淵把他們留在長安,就成為了唐朝最早的禁衛部隊,李淵給他們起了一個稱號:“元從禁軍”。

事實上,作為太原起家的舊部,他們和李淵父子有著更緊密的聯繫,所以,“元從禁軍”也獲得了優厚的待遇。

《新唐書》記載,唐高祖“

以渭北白渠旁民棄腴田分給之”

換句話說,這些人在首都有了房,有了地,有了戶口,還有了編制。

李世民和他的兵,玄武門之變後,皇宮守衛部隊的部署玄機

《長安十二時辰》裡一心想進右驍衛的軍人:崔器

02.父子兵屯兵北門

更重要的是,元從禁軍的編制是可以世襲的。

這意味著,每位戰士年老以後,他們的兄弟或者兒子都可以接班,所以他們又叫“父子軍”。換句話說,只要唐朝在,這些人世世代代都擁有編制!

但作為最受李淵信任的武裝力量,元從禁軍從李淵那裡獲得的利益越大,也就意味著,他們承擔更大的責任也就越大。

事實上,這些軍人被編為十二府,由皇帝最為信任的舊部將領掌管,開始負責保護長安一帶的安全,並且輪值皇宮,負責守衛。

人不如新,衣不如故。李淵讓最受他信任的部隊,負責守衛最核心的地區,並隨時應對長安內外的變化,“元從禁軍”從一開始成為唐朝地位最顯赫的武裝力量!

雖然有了禁軍體系,但唐高祖武德時期,負責皇宮守衛的部隊,依舊只是長安十二衛的一部分,並沒有從長安守軍中獨立出來。

李世民和他的兵,玄武門之變後,皇宮守衛部隊的部署玄機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雕像

二、“玄武門之變”後,禁軍力量的變化

李淵建立的禁軍體系卓有成效,但依舊沒有防住來自家庭內部的政爭。

玄武門之變,是來自李唐內部的一次鬥爭。隨著李世民的最終勝出,加強宮城和宮門的守衛力量成為了重要內容。

01.玄武門之變,禁軍力量的爭奪

在唐初的長安,大明宮沒有建立,太極宮是皇宮所在,端坐在全城正北,有著君臨天下的氣象。

而玄武門,正是進入太極宮的北門,同時也是整個長安的北大門,戰略意義至關重要。因此,也是禁軍宿衛的重地。

李淵在武德時期,就已經在玄武門建立屯營,《舊唐書》記載敬君弘:

武德中為驃騎將軍,掌屯營兵於玄武門。

但不幸的是,和李淵關係深厚的元從禁軍,同樣也是李世民的老夥計。

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李世民經常是前方的統帥,因此,他在唐朝的軍隊中有著很強的影響力,以及很廣泛的人脈。

事實上,當太子李建成依舊相信北門禁軍時,事實上,玄武門的力量已經倒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和他的兵,玄武門之變後,皇宮守衛部隊的部署玄機

玄武門在長安的位置顯赫

02.玄武門事變的教訓:北門控制
加強

玄武門之變中,輪值北門的將領常何,以及掌管玄武門屯營的敬君弘、呂世衡,都被秦王李世民籠絡。這是李世民成功伏殺李建成、李元吉的關鍵一步。

玄武門之變的發生說明,唐朝最早的禁軍力量,並沒有被皇帝李淵完全掌控。

因此,李世民在登基以後,立即加強了對北門守備力量的調整,而最初的調整,首先是人事變更。

秦王時期的舊人,以及玄武門之變中立功人員,首先被安排成為守衛北門的將領。常何擔任北門長上,周孝範、程知節先後掌管北門屯營。

但正如學者趙雨樂所說,此時的皇宮禁軍,依舊沒有發展為獨立的隊伍。程知節、周孝範等人,只是被授予長安十二衛將軍的職務名稱,同時領兵玄武門。

但在這一時期,北門屯營開始成為常規制度,皇帝也增強了對宮城防禦力量的掌控。

李世民和他的兵,玄武門之變後,皇宮守衛部隊的部署玄機

宮城防衛,歷來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三、百騎、飛騎、北衙七營:大唐最精銳之師

李世民增強了對禁軍力量的控制,但宮城守備部隊依舊存在一個問題:定點守備強,但機動作戰能力有限。

01.百騎兵成立:

貞觀元年,李世民開始設置“百騎”,《新唐書》中記載:

及貞觀初,太宗擇善射者百人,為二番於北門長上,曰百騎,以從田獵。

作為皇帝的貼身親兵,百騎兵的選拔極為嚴苛。

在出身上,這些人大部分都來自於李唐賴以立國的元從禁軍子弟。同時,入選人員的戰鬥能力也都冠絕全軍。

《唐會要》記載,貞觀十二年,唐太宗為了補充百騎兵力,從“飛騎”中選拔“矯健擅騎射者”加入百騎。

而飛騎,事實上已經是大唐的精銳部隊,百騎精銳更在飛騎之上,可見百騎在軍中的地位之高。

唐會要》記載過李世民出行時,當年百騎的盛況:

上游幸,則衣五色袍,乘六閒馬,賜猛獸衣韉以從之。

由於特殊的地位,百騎兵著虎紋衣,跨豹紋鞍,軍容整肅!

李世民和他的兵,玄武門之變後,皇宮守衛部隊的部署玄機

誠邀關注:讀書、讀心、讀自己

02.飛騎:長安北軍主流部隊

李世民在貞觀十二年設立玄武門左右屯營,稱為“飛騎”。其中,左廂飛騎歸於左屯營,右廂飛騎歸右屯營,按時輪值皇宮守衛任務。

《新唐書》中,記載l額飛騎兵嚴苛的選拔標準:

取戶二等以上、長六尺闊壯者,試弓馬四次上、翹關舉五、負米五斛行三十步者。

一要出身正統,而要武功高強,三要壯。李世民身經百戰,選擇士兵很有心得。

飛騎以長安十二衛的將軍統領,飛騎中的精兵,有機會進入更為精銳的百騎部隊。

可以看出,貞觀中,相對固定的玄武門飛騎部隊,配合機動靈活的百騎精銳,李世民已經構建了一個強大的皇宮禁衛體系。

而這個體系,基本圍繞玄武門這個戰略點展開。

換句話說,靠玄武門起家的李世民,建立了強大的玄武門守備部隊,以防止另一個“李世民”。

李世民和他的兵,玄武門之變後,皇宮守衛部隊的部署玄機

李世民昭陵騎兵俑

03.“北衙”開始崛起

除了建立精銳騎射部隊“百騎”和“飛騎”,貞觀初期,李世民還選“材力驍壯”的士兵,成立了“北衙七營”,每月一營輪值皇宮。

北衙七營的設立,讓皇宮守衛人員更加固定可靠,也更加便於管理。

可以說,在貞觀中期,以北衙七營、飛騎、百騎為骨幹的皇城禁衛部隊正是崛起,開始逐漸脫離“十二衛府”而存在。

其中,飛騎主要用來控制皇城北門,玄武門的防禦力量因此大幅度提升;北衙七營,則負責整個皇宮的安全;而百騎作為最精銳的禁軍,貼身護衛皇帝,並機動響應各處。

史料中,貞觀中期,“北衙”二字開始出現,顯示了禁軍部隊地位和部隊實力的整體提升。

李世民和他的兵,玄武門之變後,皇宮守衛部隊的部署玄機

唐長安城沙盤

四、李世民的長安夢:繞不開的玄武門!

從李淵建立唐朝開始,他最信任的太原舊部被改編為“元從禁軍”,成為了太極宮的守衛部隊。

但“元從禁軍”只是整個長安地區十二衛府的一部分,並沒有脫離“南衙”體系。

玄武門之變中,北門禁衛部隊參與事變,讓李世民成功伏殺李建成、李元吉。但事變的成功,也意味著皇帝李淵,並沒有完全掌控禁軍力量。

有了親身體驗,李世民更加重視宮城的守備,在登基之後,他首先加強玄武門的防衛。

李世民任用他最信任的人員宿守北門,常何、周孝範、程知節等以十二衛將軍身份領兵玄武門。

貞觀初年,大唐最精銳的“百騎”建立,成為皇帝貼身親兵,讓禁衛軍擁有了機動作戰的能力。

隨著北衙七營的建立,禁軍獨立性進一步加強,開始逐步脫離長安十二衛而存在。

貞觀十二年,圍繞玄武門佈置左右屯營,建立飛騎部隊,是玄武門屯兵力量的一次大幅度提升。

玄武門事變,是李世民永遠繞不開的圈,而圍繞玄武門展開的禁軍佈防,則是李世民的“長安”夢。

李世民和他的兵,玄武門之變後,皇宮守衛部隊的部署玄機

歷史迷猴神通:誠邀您關注

劉昫等《舊唐書》、歐陽修等《新唐書》、王溥《唐會要》、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趙雨樂《唐前期北衙的騎射部隊:北門長上到北門四軍的幾點考察》、張國剛《唐代近衛軍考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