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心情,不可或缺的一段歷史,安陽書院今何在

古時書院眾多,如比較有名的四大書院:白麓洞書院(江西廬山), 嶽鹿書院(湖南潭州), 嵩陽書院(河南登封), 應天書院(今河南商丘)等。

而在安徽碭山,古時也有一個書院,那就是安陽書院,與之重名的還有無錫的安陽書院。碭山的安陽書院,雖說沒有太大的名氣,但是對於碭山人來說,是一處不可或缺的歷史。


碭山心情,不可或缺的一段歷史,安陽書院今何在


1.碭山安陽書院的創立。

據歷史史料記載:清乾隆20年,即公元1755年,為了讓全縣優秀的學子,擁有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今縣城碭山隅子口首北路附近,知縣梅雲程創建了一個講堂,與之配套的還有學生宿舍、澡堂等設施,可謂一應俱全。這在當時當地,無論是講堂規模還是條件都算是最好的。

落成之日,講堂熱鬧的情形,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康茂園先生率屬行釋奠禮畢,進諸生而課之,三舍俱滿,觀於門者如堵墉,動色嗟諮,膏火不備。罔礪厥勤,獎賞不充,罔鼓厥氣。後徐州知州張灼、紳士朱裕臨等眾人,又捐銀子2300兩,購買田地1145畝,收租來支付教書先生的酬金,以及學生求學的費用。


碭山心情,不可或缺的一段歷史,安陽書院今何在


後來,在乾隆59年,安陽書院遷址碭山北門土山。此山是明永樂年間,勤勞勇敢的碭山人民,與常年氾濫的黃河作鬥爭時堆土形成的。這裡 風景秀麗,林密茂盛,流水叮咚,廟宇錯落有致,是休閒旅遊勝地,也是理想的教學場所。這時的安陽書院,改稱北山書院,

這時候的書院發展愈來愈好了,藏書也更加豐富了。民國時期,這裡又重新設立了甲種師範講習所,碭山人民體育場等,當時書院設施還比較完備,略加修整,就可利用。


碭山心情,不可或缺的一段歷史,安陽書院今何在


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曾是蘇魯豫邊疆中學所在地,是當時宣傳馬列主義及培養革命火種的重要場所,也是中國共產黨,在碭山建立的第一所學校。它不但對當地而且對周邊縣市,對喚起許多有志青年投身革命運動,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可惜的是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碭山淪陷後,北土山及山上廟宇的文物,遭到日本侵略者的破壞及掠奪。厄運至此還遠遠沒有結束,解放戰爭時期,又遭到國民黨的毀滅性破壞,至此,碭山歷史上著名的歷史古蹟之一,一個風景秀麗的旅遊勝地徹底消失了。

2.汪翰林與安陽書院。

說起碭山的安陽書院,就不能不提起當地著名的一個人,那就是汪翰林。因為他與後來的安陽書院,有一定的淵源。


碭山心情,不可或缺的一段歷史,安陽書院今何在


汪翰林,名叫汪汝弼,是碭山本地人士,出身於官宦人家,祖輩好幾代人在朝為官。小時候,汪汝弼聰明好學,曾參軍並立下了軍功,被當朝皇上嘉慶帝賜為監生,後在國子監受教3年,考中進士,不久又中了翰林。被朝廷派往山東泰安為官,後為五品知州。

明萬曆26年,黃河肆虐發洪水,淹沒了氣勢恢宏的碭山古城,以及風景秀麗的碭山八景,所有的一切毀於一旦。萬曆28年,當朝又在原古城以西,也就是今天碭山縣城的位置,重新修城。家庭富庶的汪家出資,在縣城東關買了一所住處,並栽下了兩顆皂角樹。


碭山心情,不可或缺的一段歷史,安陽書院今何在


汪家的幾代人,恐怕做夢也沒想到,當年祖上購買的這處住宅,會成為安陽書院的地址。咸豐3年,因受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的影響,在公元1853年,安陽書院由北土山遷到汪家住宅,並改回了安陽書院的舊名,清末又改為高等小學堂,新中國成立後,安陽書院所在地,又變成了碭山縣委大院,2008年,碭山縣委大院遷址,這裡又變成了“在水一方”居民住宅小區。

3.結束語。

安陽書院從開始的創建,到後來的幾經周折,直至殆盡。輝煌和遺憾並存。而汪翰林住宅,從單純的居家使用,到安陽書院的喬遷,轉為高等小學,再至縣委大院、居民小區。可謂歷經風雨,有封建社會的迴響,也有新中國的曙光,也有不吐不快的遺憾,可惜的是安陽書院或者說汪翰林住宅,沒能好好保存下來,如今住宅小區連成了一片,歷史恐怕再也無法尋找了。


碭山心情,不可或缺的一段歷史,安陽書院今何在


如今,站在曾經的安陽書院舊址,站在曾經的汪翰林住宅的院落,兩棵歷經風雨的皂角樹,依然枝葉茂盛,這一切讓人感慨萬千:真是兩棵皂角今猶在,不見當年汪翰林。如果汪翰林泉下有知,面對此時此景,面對這一切歷史的輪迴,他又會有著怎樣的感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