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凡的生活背后也有被家人拒之门外的心酸

本片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本地家庭为主轴,通过成员的际遇,带出早期的甘榜生活以及后来的组屋生活,剧情横跨数十年。通过这部电影,可以看到几十年前东南亚华人艰苦创业的身影,以及他们身上特有的华族文化的光彩。电影也将体现新加坡如何从一个以方言为主流语言的社会演变成华语到现今英语的过程,从中回顾流失的方言。它也会融入导演的许多亲身经历,并将安插多首怀旧歌曲。

我们的故事|看似平凡的生活背后也有被家人拒之门外的心酸


这部影片更像是一片记录片,记录了女主人招娣的一生,努力生活、积极向上却心酸的一生。记录了流失的方言,记录了新加坡的发展路程。

影片背景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那个年代有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重男轻女。

女主人名为招娣,就是希望能招来一个弟弟,就像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却挂上了属于别人重大意义的关系;她在丈夫去世后被赶出家门,回到家里却被家人拒之门外,原因是她带着三个女儿,会增加家庭负担,然而女人在当时主要的工作就是生儿育女照顾家庭照顾丈夫;招娣自己在生下第四个女儿后也嚎啕大哭质问老天为什么又给自己一个女儿;小女儿仅仅是因为脸上长了两颗痣,却被家里人判定是不吉利而被送给了富贵人家抚养,还有诸多的种种,这就是旧社会的思想封闭。

影片中的盘白也说道:在那个年代,不知道为什么,儿子都是宝,女儿都是草,有趣的是,同样身为女儿的,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都很认命。

我们的故事|看似平凡的生活背后也有被家人拒之门外的心酸


在旧社会创业也是很不容易,招弟在卖豆浆和豆花时,不仅有“地牛”(稽查员)时常过来监察,还有以阿龙为首的706黑社会来收保护费。辛辛苦苦赚的钱可能都拱手给了别人,导致女儿在换新课本时,一拖再拖直到拖不下去了也还是拿不出钱来。

生活也是过得很拮据,但是尽管生活给了招娣一家人一次又一次的重击,她们依旧很坚强,像是烧不尽的野草,在春风吹来的那一刻还是会顽强生长。

我们的故事|看似平凡的生活背后也有被家人拒之门外的心酸


但是在当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在被生活压迫时积极向上生活着的,影片中的招娣弟弟—阿坤,便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他自私小气,且眼高手低,因为是男孩,从小便被家里人溺爱着,好吃懒做,整天想着不劳而获。

他欠下赌债,被黑社会威胁着拿不出钱便砍他一条腿时,是作为姐姐的招娣拿出金耳环解了燃眉之急;在赌场面对姐姐的劝告置之不理,觉得女人什么都不懂;自己没有存款去买霸王车,便典当了妻子的嫁妆还盯上了招娣卖女儿的钱。

在肆意传播流言被抓进警局,招娣和朋友奥斯曼想办法救出他之后,他却一口咬定他之所以被捕都是因为招娣和招娣朋友奥斯曼向警察诬陷他才会入狱,才会在监狱被警察殴打。

我们的故事|看似平凡的生活背后也有被家人拒之门外的心酸


故事情节和故事人物环环相扣,平缓的讲述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没有特别突兀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夸张的人物塑造,但是引导着人们观察着旧社会的发展甚至引起共鸣,能做到这一点完全是因为影片的故事重点完全的来源于生活。

引导人们去思考去反思,尽管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当时旧社会的缺点也已经渐渐被改变,但是在当时那么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捆绑中,招娣勇敢、坚强、善良、自信的高尚品德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