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朗逸這個車我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自從2008年上市以來銷量在A級車市場一直都是遙遙領先,照“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這句話來看朗逸這車肯定哪哪都好,毋庸置疑。

為了近距離體驗咱們朗逸那哪哪都好的優點,我特意斥巨資從某國內知名租車平臺租了一臺17款的朗逸頂配(一共就倆,不是低配就是頂配),一年半不到的車齡,里程數2萬多,車況絕對沒問題,不存在影響駕駛感受的因素。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在說朗逸這個車之前必須得說說他的趣事。在網上你經常能發現有人稱呼朗逸為“德原朗”,顧名思義就是“德國原裝進口朗逸”,當然這是一種調侃,因為朗逸這車徹頭徹尾的就是一款國產車,全程都是上海大眾進行設計,除了中國你在別的國家根本買不到。當然以上這些點完全不影響朗逸在國內的熱銷,畢竟掛著尊貴的VW標呢!

說到這肯定有人和我槓,說朗逸的底盤是大眾的,發動機是大眾的,怎麼會是我口中的國產車呢。emmm,這麼說吧,老款奔騰B70,底盤馬自達的,發動機馬自達的,你說它是不是國產車!

外觀這玩意兒雖然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但朗逸銷量這麼好外觀至少是符合大眾審美的,從我自己的角度來看設計的確挑不出什麼太大的毛病,得益於大眾套娃戰術的熟練運用,遠看還以為是輛低配帕薩特呢!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坐進車內,說實話,對於內飾我已經沒什麼話可以表達了。好聽點可以說是熟悉的感覺,難聽點就是臥槽,怎麼又是這套內飾!!!當然我並不是說它醜,相反我覺得方向盤其實挺好看的,只是真的有點審美疲勞了(實名羨慕大眾內飾設計師)。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前排我覺得最大的吐槽點就是調節座椅靠背角度的旋鈕了。媽呀,都9102年了,還是這種又費勁又彆扭的旋鈕調節,阻尼還賊TM大,每次調節都得把手伸進那狹小的空間,戴手錶更是煎熬,直接差評負分滾粗!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後排相比前排首先就是坐墊過短的問題,對大腿支撐不足,時間一長就不舒服。當然這裡極有可能是大眾耍的小聰明,因為短坐墊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後排縱向空間大!其次就是PQ34這個90年代落後平臺的天生缺陷,就是後排地臺凸起過高,外加中央扶手箱後部過長,進一步降低了後排中間乘客的乘坐舒適感,所以這車我推薦四個人坐,除非你和第五個人有仇!當然有一點大眾是做的比較好的,就是沒有簡配掉後排中央頭枕,這裡鄙視一下通用!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打開發動機艙蓋,熟悉的1.6升EA211,一開始我以為和老款一樣的動力總成,沒想到最大馬力從原來的105匹調高到了110匹,原來大眾爸爸還沒忘記它,真的是感人。

雖然這臺發動機的年齡著實已經不小了,但是好在沒有像之前的EA888那樣有大量的先天疾病,這應該算是它為數不多的優點了吧。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這裡不得不提一嘴,就是朗逸這車的後備箱那是相當的大,這容積完全不輸B級車。但是我具體使用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在車外用車鑰匙遙控打開後備箱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離它太近,因為這個後備箱蓋會毫無阻尼的彈起來碰傷你,切記!!!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駕駛方面朗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其撞牆式的剎車,掛1擋速度慢點輕踩剎車都有可能直接給你憋熄火了!這會給駕駛人一個錯覺,錯誤的以為朗逸這車制動性能很牛逼,其實就是普普通通一般家用車的水平(媒體實測40-42m之間)。

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就是油門踏板的調教,前面的空行程長的我以為自己在踩離合器踏板。所以開朗逸這車加速踩油門的時候千萬別客氣,大腳上;而踩剎車可千萬得悠著點,因為說不準車上的乘客就得罵你了。

吐槽歸吐槽,朗逸身上還是有優點的,比如很低的油耗。

從我拿到車到還車有市區堵車,也有暢通國道,表顯油耗才6L/100km。這個數據準不準確我不清楚,但我自己當時是滿油提的車,開了2公里左右油表往下掉了一格(上一位仁兄這油加的是剛剛好夠一格的最低線,在下佩服),開了108公里,加了7L油,油表顯示滿格,這麼來看油耗至多也就6.6L/100km,對於買朗逸這個價位的消費者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好事。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其次就是很舒服的換擋手感。

我開過大眾旗下很多手動擋車,雖然價位普遍不高但好在換擋手感都特別舒服,行程短,吸入感強,而且也不會像有些車掛1檔不好掛的情況出現。

手動擋換擋手感是一方面,離合的調教也很重要。很慶幸朗逸包括之前的教練車捷達離合的結合點都比較寬泛好掌握,新手起步熄火的概率也會大大降低,至少不會讓我去排斥駕駛它!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基於MQB平臺的全新朗逸Plus沒開過我不好直接說那車怎麼樣,畢竟雲評車是鍵盤俠才會乾的事情。至少就我試的這一輛,2017款手動舒適型來說我覺得性價比著實不算高。首先官方指導價12.19萬,全國優惠完後在10.5萬左右,辦完也得12萬多了,但這車整體表現出來的產品力可遠不及12萬。

除了之前說到的油門和剎車踏板的調校令我不適以外,整車非常低的配置,像一鍵啟動,前後預警雷達都已經算這輛車上可以拿出來顯擺的配置了,隔音和同級別的卡羅拉、軒逸之類的競爭對手相比也沒有什麼優勢。請相信我,我非常努力的在想朗逸的優點,但很遺憾,我著實想不出來了,可能掛著的標才是他最大的優勢吧!

上百萬的車我開的不多,但朗逸這個價位的我開的並不算少,比朗逸便宜卻更優秀的車一抓一大把。當然如果你非常喜歡VW這個標誌,非“德國車”不買,但囊中羞澀只能拿出10萬左右的預算,又想買個看著和帕薩特有點像,比捷達高級的三廂轎車,那我覺得朗逸比較適合你,畢竟這也算是理性購車嘛!

這是一臺比較“高級”的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