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不反感学生报各种兴趣班,遇见一个好老师就是打开另一扇窗


我从不反感学生报各种兴趣班,遇见一个好老师就是打开另一扇窗

拜师是我今年不断学习的又一动作。以往只是读书、思考、写作,但效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自然,可能跟自己的勤奋程度、聪明程度也有关系。

前进的路上,有人指点一下,自然强过自己摸河过桥。很多时候,自己百般踌躇的,可能三句两句话就能破解,实在不需要浪费那么多时间和心思。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拜师学习也存在很大问题,毕竟,这种学习一般都是网课、社群等形式,学员水平参差不平,比我们的学生课堂要明显的多。这会造成,导师在讲课的时候兼顾不到。

因为这样,我好懊恼当初错失了专业系统学习的时段,现在这种零碎的、大部分服从自己兴趣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前进的步伐。

我从不反感学生报各种兴趣班,遇见一个好老师就是打开另一扇窗


既然已经如此,也没有为此浪费情绪了,还是要列出书单,一本一本地啃读;还是要做出计划,一篇一篇地写;还是要坚持,一步一步地去学,一点一点地去等待和寻找机会。

昨天的学习,有些环节我很麻木,有的内容听过了,就觉得有一点失落,但收获还是有的,我对自己的未来的走向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每个人基础不一样,收获肯定不一样。我把自己昨天学习的收获简单总结一下,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学习要有恭敬的态度。

在学习之前,我已经倒掉了自己心中的水,只等那一池春水源源而来,当我发现老师讲述的知识是我以前就了解的,就有了一点小失望,但我还是认真听讲做笔记了,并在思考,其实很多问题自己都是知道的,但是自己却没能讲出来,也没有做出来。恭敬的学习可以使我不错失知识。

我从不反感学生报各种兴趣班,遇见一个好老师就是打开另一扇窗


2、将大目标切分成小目标。

很多时候问问自己,其实都不明确自己要的是什么。我是一个俗人,我想我第一要的是物质的满足,然后是名望,再然后才是能力。这是自己最真实的需求。当然现实要回馈我们的,并不会因我们的需求而给予。

现实给予我们的有他的规律,比如不断努力、机会、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能力等等。我们不可能坐等意外的机会,只能是不断向自己的目标努力着。要做的是把这个目标再描绘的清晰具体一些,然后把它切分成无数个小目标,一个个去攻破。

3、学习最关键的还是靠自己。

拜师有拜师的好处,但学习最关键的还是靠自己。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讲座就能有大的提升,不可能因为拜师就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还是在讲师的带动下,投入的学习,学习要深入,不能完全服从于兴趣,要进入学习的精确和综合阶段,要有啃读精神。

我从不反感学生报各种兴趣班,遇见一个好老师就是打开另一扇窗

4、写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

写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这一点我深深认同。名师都有自己的代表作,都经历了一篇一篇文章写作打磨的过程,人们往往看到的名人在人前的光鲜,却少见成名前那一段长长的寂寞时光。

5、定时发布,形成规律。

老师讲到微信公众号的定时发布,他们都是在大致准确的时间进行发布。我想到的是公众号以为的东西,我想人在做事时形成规律也会提升效率。

每天都会被芜杂的事物占去大部分时间,总是在计划,却总是把计划打乱,有时因为自己的拖拉,有时因为能力不够未能完成上一项任务。一步乱,步步乱。还是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对每天固定要完成的事情提前做好,定时发布,形成规律,对读者、对自己都有利。

我从不反感学生报各种兴趣班,遇见一个好老师就是打开另一扇窗


6、做事要迅速

想到的事情、要做的事情,要迅速完成。这是一个讲速度的时代,一篇文章打磨数十天肯定是不行的,谁也不反对这样的打磨,但是如果你没有持续的输出,就降低了活跃度,毕竟活跃度也是一个很好的指数。

蔡志忠在一次访谈活动中也提到过速度,他画漫画,只要构思好,一天可以画上几十幅,他也在笑话那些几天画一幅画的。所以,迅速在某种程度上是法宝。迅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而达到,也一定要刻意练习一下。

当然,如果像写《飘》一样,一辈子只写一部也确实是好的。

我从不反感学生报各种兴趣班,遇见一个好老师就是打开另一扇窗


我的收获很多与课程无关,与对听课时产生的思考有关,无论是什么,这些对我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我的心灵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固步自封是没有好处的,在自己的认知内学习肯定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从来不反感我的学生到外面去报各种兴趣班,但我会提醒他们,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高明的老师。

一个好老师就是一座好学校,他能带给孩子的影响,可能在孩子一生都发生着作用。

每一个热爱学习的人都可以尝试一下拜师学艺,他可能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