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你揭秘西安城市活力的发展“潜能”

企业是市场主体,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活跃程度。

第一财经以2019年上半年为时间段,以四大直辖市和各省会城市为注册地范围,通过启信宝查询发现,西安、成都、上海、广州、重庆,成为2019年上半年新增企业数量前五。这五个城市,新增企业都超过15万家,成为第一梯队。

邀你揭秘西安城市活力的发展“潜能”

其中,西安新增343509家,成为新增企业最多的城市;成都则以258905家新增企业数位列第二;上海、广州、重庆新增企业分别为201170家、182059家和169354家,分列第三、第四和第五位。

人口集聚加速城市发展

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从经济总量来看,企业新增数量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西安和成都,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里,2018年GDP排名均在前20位:2018年成都GDP为15342亿元,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里排第6;2018年西安以GDP总量8349.86亿元排第13位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GDP增长的背后离不开人才、产业增长、公共服务配套的良性循环。目前,以西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最近一两年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的人才引进政策,常住人口数量大增。

邀你揭秘西安城市活力的发展“潜能”

家门口通了地铁4号线、大唐不夜城的景观越来越好、互联网发展下的“码”上西安越发便利……这是西安“土著”近年来生活中亲身体验到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的背后,少不了西安人口涌入的推动。近年来,西安在张开怀抱迎接更多人口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人口增长带来的城市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尤其是肩负着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诸多国家使命,承担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下一代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20多项“国家级”创新试点示范任务,西安更是将解决这些“城市顽疾”作为了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备受关注的环线8号线等三期建设规划项目的陆续实施,2019年底前西安轨道交通将形成“6线齐发、9线共建”的高强度大建设局面,正式迈入“高强度建设、多制式运营、全要素开发”的崭新发展阶段。同时,聚焦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交通网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和投入运营。


除此之外,西安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加速高新技术、高端装备龙头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引入,加强政策基础配套,全面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制造产业体系。


通过不断努力,西安主动将人口集聚的压力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使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的千年古都变成了保留原本特色的新型都市,爆发出更多“潜能”。

邀你揭秘西安城市活力的发展“潜能”

产业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

人口流动的背后其实是产业的转移。据58英才招聘研究院的研究显示,产业基础是毕业生选择就业城市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而近几年,“新一线城市”西安在产业发展上进步明显。


在新增企业中,再从所在行业分析会发现,批发业、零售业和餐饮等传统行业,因为进入门槛低,需求量大,成为各大城市新增企业的主力。


以西安为例,批发业新增企业27936家,占新增企业8.13%;零售业新增199218家,占新增企业一半以上;餐饮业新增23381家,占新增企业6.81%,三大行业合计占新西安增企业72.93%


再以代表高新技术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分类进行统计发现,广州(16521家)、上海(14442家)、西安(14126家)、成都(10478家)、杭州(10175家)等城市新增明显,都超过1万家。


邀你揭秘西安城市活力的发展“潜能”

2019年上半年,西安的GDP为4142.34亿,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第二产业增长8.6%;第三产业增长6.1%。


在体量悬殊的前提下,西安的新增企业数量,取得超过一线城市的爆炸式增长,可以说相当不容易了,它说明在营商环境的大改造下,这座城市的确充满了活力,市场主体对西安的预期正在提升

根据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网发布的《西安市2018年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2018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排名中,西安市排名第1位,较2017年提高三个位次。其中个体工商户户数排第1位,私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排第4位,内资企业排第6位,外资企业排第9位。

邀你揭秘西安城市活力的发展“潜能”

邀你揭秘西安城市活力的发展“潜能”


从市场的反应看,成效显而易见。2018年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高达91.72%,这帮助西安的市场主体总量达到了148万左右,在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广州和成都。

综合2018年全年和2019年上半年的表现来看,西安、成都和重庆三个抢眼的西部城市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无疑是

西安西安的芯片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汽车产业、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此背景之下,一大批中高端人才成为了西安外来人口集聚的“主力军”。

邀你揭秘西安城市活力的发展“潜能”

同时,西安市围绕产业规划,用好产业政策、实施产业招商。以汽车、轨道交通、半导体芯片、生物医药4个重点产业为突破口

,系统梳理产业链各个环节,分析西安市定位,瞄准产业链环节和相关目标企业,实施精准招商,促进产业链不断完善。


2017年11月30日,西安成为全国第七个市场主体总量破百万的副省级城市。这一时期恰恰是爆发的开始,拿到了国家中心城市等利好,推出了抢人、营商环境等多项改革措施。无疑,高质量的人口与产业流入,将成为西安产业发展强劲的“内生动力”。

邀你揭秘西安城市活力的发展“潜能”

教育配套再升级

按照规划,西安的城市人口规模将继续大幅扩大。2019年1月6日,西安发布《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形成大西安都市圈。届时西安户籍人口超过1200万,常住人口超过1500万。


“抢”得来人也要留得住心。除了加快产业发展,改善创业创新环境,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外,公共配套的改善亦十分重要。在公共服务配套中,首要是教育配套


西安市日前发布《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0所,增加学位38.95万个,满足新增学位刚性需求;设立2亿—4亿元学校质量提升专项奖励资金


邀你揭秘西安城市活力的发展“潜能”

此间的一大背景是,2017年以来,西安多次升级引才政策,效果显著。2018年底,西安市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比66%。160多个科研机构中吸纳各类人才314万,两院院士61名,国家、省、市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89名。同时,大力实施了“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工程,81所高院的130万在校大学生,每年都会有6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留在西安发展。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西安市将完善人口规模与学校布局相适应的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及详细规划,严格刚性执行。整合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办学层次;对高校与企业搬迁、旧厂改造、学校周边长期闲置、低效用地或待开发土地,优先规划为学校增容预留用地,多渠道挖潜扩容,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学位总量。


同时还提出,要加快学校建设,重点解决好曲江新区、经开区、浐灞生态区、雁塔区、未央区等区域的学位供给矛盾。其中,2020年秋季入学前,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70所,新增学位16.44万个。大幅度增加学位数量,是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将使西安的教育配套向前迈进一大步。

邀你揭秘西安城市活力的发展“潜能”

一座城市如果人口大量流入,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它的活力指数是不容否定的。现在的西安的营商环境排名不断提升,正是推出各项措施,压缩审批门槛,简化流程,降低企业生存门槛的成果。


不断提高招商本领,立足西安产业发展特点,围绕产业链、产业集群精准招商,加大对工业项目和总部企业的招商力度,大西安充分发挥招商引资的力量,向着追赶超越发展和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迈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