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強大的科技支撐力

鍛造強大的科技支撐力

用不到一週時間確定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並分離得到病毒毒株,及時與全球共享;在較短時間內構建多個動物模型,為藥物、疫苗研發提供重要支撐;北斗高精度定位設備火速馳援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建設,為迅速施工爭取寶貴時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再一次驗證和提升了我國應對大災大疫的科技實力。

科技的一個重要價值在於合理解釋、有效解決人類在自然界遇到的問題。只有科技實力強大,人類在面對大災大疫時才不會茫然失措、無所適從。強大的科技支撐力,是在一次又一次大戰大考中不斷錘鍊和提升的。天花曾是死亡率很高的傳染病,在18世紀的歐洲每年奪走約40萬人的生命。正是在同天花的鬥爭中積累經驗、總結規律,人類發明了“牛痘”,廣泛接種天花疫苗,最終戰勝了這一傳染病。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場大考。病毒既挑戰人體的免疫機能,也考驗人類面對大災大疫的科技支撐力。科技支撐力越強,面對大災大疫的“抗擊打能力”就越強,就越能將其危害降到最低。

強大的科技支撐力,表現為面對危機時的快速反應和有效應對能力。

重大傳染性疾病往往來勢洶洶,傳播速度快、感染範圍廣、防控難度大。這就需要在第一時間開展傳染源、傳播致病機理等研究,儘快弄清疫病從哪裡來、如何傳播、怎樣才能阻斷傳播,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不斷加強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醫療健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戰略科技力量和戰略儲備能力,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拿出更多硬核產品。只有這樣,面對大災大疫的反應速度才能更快,處置措施才會更得力,科技支撐力才會更強大。

鍛造強大的科技支撐力,需要充分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將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方面要靠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制度的優越性,不斷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科技、衛健等12個部門組成科研攻關組,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團隊協力攻關,科研、臨床、防控一線相互協同,產學研各方緊密配合,採取多條技術路線開展疫苗研製,採取恢復期血漿、幹細胞、單克隆抗體等先進治療方式,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開展流行病學和溯源調查,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這些實實在在進展的取得,得益於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是新型舉國體制優越性在科技研發和疫情防控領域的具體體現。

科技支撐力的提升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沒有快速制勝的討巧辦法,沒有一蹴而就的捷徑。只有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在平時兢兢業業、刻苦攻關,在大戰大考中摸索規律、總結經驗,才能不斷提升我國科技水平,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力。

锻造强大的科技支撑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