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政”仍无惊喜,中期向下概率更大


如“新政”仍无惊喜,中期向下概率更大

海外疫情的失控性增长让全球经济和海外股市持续遭受巨大的冲击。同样受到困扰的,还有俺们的大A股。由于消费不振,外贸订单被取消等因素冲击,国内的小微民营企业处境艰难,如果近期没有更多“新政刺激经济和消费”,那么,A股将“理性”反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A股振荡向下概率更大!

当然,事无绝对,投资需要做好两手准备。如果发生我们分析认为的小概率事件——市场多数人认为不太可能完成的“既定目标”却超预期完成了,那么在股市将能够迸发的激情也可想而知——但这种情况最乐观也只可能发生在下半年,而且可能要同时满足放水政策超预期与稳经济效用超预期两个条件

所以接下来判断行情的重点,首要是看政策会否超预期;其次是政策超预期是否有用。

疫情对经济冲击至少还会维持两个月,半年报堪忧

“复工率”不代表“复活率”这一判断正被验证中,也表明担忧的中国给予疫情后的支持政策是否够用有效,至少从美国与中国两国出台政策的对比上,中国新政的不足(我们迄今只是进行了一次降准和两次毛毛雨般的LPR降息……至于财经赤字,特别国债什么的规模都还不明朗),更可能是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影响低估。

如“新政”仍无惊喜,中期向下概率更大

除此外,最近走访了部分消费市场,除湖北武汉外,其它城市恢复较早,但他发现,并没有出现所谓“报复性消费”,早点餐馆开门率较高,但多数早点餐馆的收入只有疫情前的一半,而中晚餐餐厅开门不到一半,收入只有疫情前的20%。

街面商店,除菜场人流等同疫情前,大部分仍处显现萧条景况。

消费端恢复到疫情前的状况态,估计还需两个月以上。

内需中的消费端“冷启动”越滞后,对中游上游的恢复就会更久,则失业的状况将在不久突现出来。

外需,正处在脱钩的过程中,已有媒体报道外贸订单取消现象,这种状况,估计至少还将持续两个月左右;

总之,从脱钩到挂钩,要经历冷启动与热启动两个漫长的阶段,全球经济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未曾经历,全球经济是否从此进入衰退,可能性仍存在。

需要高度重视的是,虽说中国疫情已进入尾声,但在全球产业链高度融合下,中国不可能单方恢复,我们甚至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包括粮食是否出现危机,真正通过托底思维来重新评估当前的新政!

需要补充的是,在此前的判断中,有一个失误,即物价并没有随着复工复产而出现上涨,引发通滞;

但这恰恰又反证了挂钩之艰难,冷启动比艰巨!

上述判断,不仅意味着上市公司一季度财报不景气,甚至半年报有高估可能!

市场行情已完成新政加流动性阶段,正进入理性反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阶段,因此,在没有更大刺激性新政出台前,行情中期振荡向下的概率更大!

但如完成既定目标的“奇迹”发生,股市也将非常亢奋!

无论从实体经济观察者的日常体感,还是经济学家的理性观察来看,似乎对决策层面提出的在严峻疫情冲击之下仍要完成既定目标,都显得非常悲观。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

最高决策层所接受到的关于新冠疫情全球发展的正是情况以及预测报告,相信应该比我们更加全面而精准;

决策层敢于顶着如此巨大的压力依然一再重新对完成既定目标的决心和信心不变,相信必然有深层次的理由,许多还不为大众所知的逆周期政策后手和通盘的战略考量;

而多年来,中国决策层所做出的庄严承诺,有几次是失算了的(除了股市)?中国的政策行动力,有多少次让人失望过(除了股市)?

所以,最后依然必须提醒的是:尽管在当前视野下,理想与现实之间是如此天差地远,但我们并不能绝对否认“奇迹”发生的可能:

全球疫情比预期更快的转折甚至结束;

逆周期调节放水力度比预期的惊人太多,效用比预期的好。

这种概率目前看起来比较小,但如果远超预期性的“小概率事件”果真发生,在股市层面所能迸发出的激情,也将超乎想象。

作为政策市A股投资者,这也是必须做好的正反两手准备!

接下来就看政策面会否有“惊喜”来预判未来行情

动态分析来说,海外疫情仍在发展,是评估对经济及行情影响最大的变量。任何评估都会根据对疫情不同假设做出乐观、悲观和中间三种场景的出现概率。建议以中间场景为重点展开,以后可根据疫情变化再动态调整。我们认为,A股行情的预判也要根据政策逆周期调节与对冲疫情影响的匹配度来看。

根据经济学界的分析,前期我国政策也是纾困为主:货币政策主要是提供充足的流动性,非常必要,保证市场和支付的顺畅运行。但未来为应对疫情纾困经济,必须加大信贷流动性,让更多企业得以生存。降息当然也有必要但作用并不大,主要是降低企业负担,但难以刺激企业增加支出。更有用的是提供信贷支持-需要流动性增加、降低信贷和监管标准(但是有财政担保或贴息更好)。

刺激政策还是要财政发力。初期财政政策中的减免税费,也是纾困并非刺激。减免税费可以降低企业负担,帮助企业生存下去。但是有流水、有收入,才有税费。没有收入,减税也没什么帮助。目前纾困政策力度还是太小,尤其是对比冲击之大,对比欧美的规模。现在重点是需要财政提供补贴,给企业员工的工资补贴,给困难人群的收入补贴。估计可能有上亿较低收入人群受影响。现金补贴最有效。

刺激增长需要对国内和国外需求的下跌去弥补。企业在利润下降,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不会增加投资。居民在出行有风险、收入下降或者失业的情况下难以增加消费。在民退国进的情况下,很难刺激出消费需求,因此需要公共的投资需求来补充。应加大基建以及医疗设施方面的投资,可以用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城投债融资。

也就是说,如果接下来我们能看到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比3.27重磅会议承诺的更大,那么至少还会对股市有些短期刺激效应;但如果对经济刺激的效用并不好,那么短期刺激对股市的效用不能扭转中期(3个月)下跌风险;只有在政策超预期且对稳经济的效用也超预期,让中国经济独立于全球的情况下(但这种概率比较小),A股才有可能有超预期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