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济大新野鄄雨队垃圾分类课堂支教第二棒

实行垃圾分类,能够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构建绿色环保的社会环境,实现垃圾的“变废为宝”。在城乡实行垃圾分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

为让公众意识到目前中国进行垃圾分类的紧迫性以及掌握垃圾分类方法,无痕中国把已开发的“公民十条”生态文明课程中“垃圾分类”内容提取出,以“体验式、游戏化、在地化”的无痕环境教育方式使公众易于理解和实行垃圾分类内容,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2019年12月起,无痕中国推出高校社团无痕社会实践资助计划,联手济南高校社团,将“公民十条行动——垃圾分类主题课堂”作为支教服务内容,向公众推广。

2020年1月16日,无痕中国高校社团社会实践行首批合作队伍之一——济大新野鄄雨队走进菏泽市鄄城县郑营镇韩屯村,给同学们带去垃圾分类主题课堂。

无痕中国志愿者讲师牛天才及队员与韩屯村的同学们,近40人一起体验了近60分钟的“公民十条”生态文明课堂。

高校 | 01·16济大新野鄄雨队垃圾分类课堂支教第二棒

课堂开始,志愿者讲师播放关于垃圾分类的视频引入活动主题,各地触目惊心“垃山圾海”画面,以及备受人类废弃物摧残的生物惨状,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观看者。


志愿者讲师用拟人的方法,介绍了常见的四种垃圾分类方法,在助理讲师房晓月和王喆的协助下,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与了“垃圾投放”小游戏,又开始了新的一轮主题讨论。

高校 | 01·16济大新野鄄雨队垃圾分类课堂支教第二棒

随后,志愿者讲师重点讲解了在垃圾分类小游戏中同学们没有区分正确的垃圾。有的同学会把“枯萎的落叶”归为“其他垃圾”,正确的应该是“厨余垃圾”;有的同学则会把“一次性餐盒”认为是“可回收垃圾”,正确分类是属于“其他垃圾”。

高校 | 01·16济大新野鄄雨队垃圾分类课堂支教第二棒

课堂内容接近尾声,同学们对今天的垃圾分类内容进行了总结分享。无痕志愿者讲师提醒大家将自己带来的废弃物带走,把自己的座椅整齐地恢复到原位,真正践行“人过无痕”的环保理念。宣传小手拉大手,让孩子们带动家长一起加入到垃圾分类行动中。

韩屯村完小一年级韩钰雪同学说:“垃圾分类主题课堂非常有趣,知道了,很多生活垃圾的分类,也知道了这样做会危害小动物我希望小动物一会会好好的,所以我也要进行垃圾分类。”


韩屯村完小二年级同学说:“家门口有两种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是绿色和灰色的,以前都是把垃圾随便扔桶里,现在回家以后要告诉妈妈,要把垃圾分好扔进指定的垃圾桶。”

“公民十条行动——垃圾分类主题课堂”的开展向公众普及了垃圾分类等环保知识,增强环保观念,践行LNT无痕环境行动,做无痕环境理念的传播者、美丽中国的行动者!


无痕中国联合高校社团开展假期社会实践

为响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关于部署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假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宣传和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无痕中国启动了2020高校社团"三下乡"社会实践资助计划。

无痕中国鼓励大学生社团使用无痕环境教育的垃圾分类课堂,进行假期三下乡及支教活动,免费提供项目教案、讲师培训和课程教具的全面支持。

截至2020年1月16日,已经在山东省济南、青岛、聊城、威海、潍坊等城市开展相关活动323场,参与公众22931人次。

本次活动使用的公民十条工作坊垃圾分类项目为无痕中国环境教育中心原创,荣获第八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百强奖,2019生态环境部环保宣教“品质之星”二等奖。


高校 | 01·16济大新野鄄雨队垃圾分类课堂支教第二棒

图:臧金凤

审核:花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