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半是“路徑依賴”,父母可以分階段去引導

一年級的陽陽,只要拿起課本,坐在課桌前學習,不經意間就會提出許多要求,他一會兒喝酸奶,一會兒吃餅乾。

剛剛回到座位上沒過幾分鐘又得去洗手間,一小時之內,陽陽只寫了兩道數學題。

可是爸爸媽媽卻覺得沒什麼,他們認為陽陽還小,自然很難有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半是“路徑依賴”,父母可以分階段去引導

如果晚上九點之前還能上床睡覺,這些習慣不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等孩子長大了應該可以改正。

但是當陽陽進入初中後,仍然保持著一年級的習慣,他總是不能專心學習。

寫字也是東張西望,三思而行,以致於每晚熬夜,甚至在凌晨之後才完成作業上床睡覺。

顯而易見,陽陽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了一種路徑依賴,而這種路徑依賴恰恰是錯誤的。

由於在陽陽的意識裡,寫作業已經和吃、玩、上廁所等事情捆綁在一起了,所以必然會導致現在出現不好的結果。

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半是“路徑依賴”,父母可以分階段去引導

01

路徑依存關係?

路徑依賴性(Path-Dependence)是指在人類社會中,無論是技術進化還是制度變遷,都具有與物理上相似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種路徑,就會對其產生依賴。

人一旦做出了某種選擇,就好像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個選擇不斷地自我強化,而你卻很容易走不出去。

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半是“路徑依賴”,父母可以分階段去引導

02

道路依賴性會導致什麼後果?

一是兒童主動學習能力的削弱

如今許多家長對是否陪孩子學習都會有疑問,有些家長會認為如果孩子剛到學校時就一直陪著學習,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以致到初中時還要陪學,這會讓他們有很大的壓力。

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必須陪學,否則孩子根本就不能集中精力,更別指望他們能自覺、主動地好好學習。

所以在孩子剛入學時,的確會有很多父母選擇陪伴孩子一起學習,只是陪學的方式方法也要講究。

假如無條件地陪伴孩子學習,孩子的依賴性就會越來越強,這樣反而會讓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降低。

許多實驗和事實已經證明,家長恰當地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不僅能幫助孩子端正學習態度,而且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好了,這裡的參與就是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指導,鼓勵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實在不行,就和孩子一起去找問題的答案,一起解決問題。

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半是“路徑依賴”,父母可以分階段去引導

2、讓孩子產生依賴性

家長陪伴學習讓孩子產生依賴,因為孩子知道自己不會做的題目家長會告訴他們答案,而忘了做的題家長也會及時提醒。

因此只要有父母陪伴在身邊一起學習,孩子們會很安全,但同時也會降低他們的獨立性。

家長若因某種原因不陪孩子學習,孩子就不能完成作業。

由於此時沒有人在他們身邊督促,也沒有人給出正確的答案,會讓孩子感到有些慌亂,不知道該怎麼安排學習時間,更不知道如何獨立完成作業。

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半是“路徑依賴”,父母可以分階段去引導

03

怎樣避免路徑依賴?家長可分階段引導

1.全陪階段

對於低年級,尤其是剛入學的新生來說,由於剛剛接觸了學習,對一切都感到很新鮮但又很懵懂。

事實上,家長應該投入更多精力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這會使孩子慢慢適應學習,也會逐漸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這比盲目地抓成績看分數更有利於孩子長期發展。

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半是“路徑依賴”,父母可以分階段去引導


2.半陪伴階段

小孩基本已經適應了學習的節奏,懂得如何應付老師佈置的作業後,家長可以試著慢慢放手,讓小孩自己想著完成作業。

這一階段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在旁邊做自己的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再來給孩子講解題目。

當然最後還是要幫孩子檢查作業,對作業中的錯誤進行總結和改進。

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半是“路徑依賴”,父母可以分階段去引導


3.無人陪伴階段

陪伴孩子學習的真正目的是讓孩子自己學習得更好,鍛鍊孩子以後的獨立性。

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的獨立性也越來越強,這時父母可以選擇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學習和生活。

唯有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才能讓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無論父母是否在場,孩子自己都可以好好學習,不用父母操心。

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半是“路徑依賴”,父母可以分階段去引導

04

家長怎樣幫助孩子進步?

1.區分特定行為的實質

兒童在學習和生活中會出現許多行為,這些行為都需要父母去辨別和分析,對於兒童的一些行為父母可以積極引導,努力使其行為更加規範。

對孩子的其他行為,家長可以選擇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發展的空間,避免過多的干涉。

例如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總是開小差或做一些與作業無關的事,那麼家長就應該及時介入,讓孩子知道要認真學習,不要把玩樂和學習混為一談。

但如果孩子已經做完功課,那麼無論孩子想玩什麼,只要在安全範圍內,家長都不應該干涉孩子,影響孩子的自由。

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半是“路徑依賴”,父母可以分階段去引導

2、不斷練習,適當鼓勵

不斷實踐,給予適當的鼓勵

一種習慣的養成,無論好壞,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對於好習慣,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做到持之以恆。

唯有計劃好時間並堅持到底,才能讓孩子知道該怎麼做,併為之而努力工作。

家長髮現孩子有一點進步時,應及時做出反應,給予孩子必要的肯定與鼓勵,以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使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得到釋放,努力做得更好。

肯定的話,還要注意力度,既符合實際,又能讓孩子願意接受,這樣才能起到真正有用的效果。

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半是“路徑依賴”,父母可以分階段去引導

3、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給孩子的壞習慣增加了實現的難度,讓孩子因為覺得事情太麻煩而選擇放棄。

而且還要降低好習慣的實現難度,給孩子必要的幫助,讓孩子感到實現是可能的,才會讓他們樂於嘗試。

兒童良好習慣的形成需要家長的引導與配合,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家長必須有足夠的耐心。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一點很重要,能讓孩子的後半生走得更平穩,更容易取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