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了藍 狐雷達和飛馬104 發動機——英國“海鷂”艦載戰鬥機

英國“海鷂”艦載戰鬥機

“海鷂”FRS.1 是由“鷂”GR.MK3 改型發展而來的多用途艦載垂直/短距 起落戰鬥機,主要用於海上巡邏、艦隊防空、攻擊海上目標、偵察和反潛等。 該機 1975 年 5 月開始設計,1978 年 8 月原型機首次試飛,1979 年 9 月英國 海軍第一支由 6 架“海鷂”組成 700A 飛行隊服役。

安裝了藍 狐雷達和飛馬104 發動機——英國“海鷂”艦載戰鬥機

英國海軍隨之定貨 48 架。 與“鷂”式飛機相比,“海鷂”戰鬥機在許多方面,如機體、發動機等 90% 的方面都是相同的,最大的變化是加高了座艙,更新了電子設備,安裝了“藍 狐”雷達和“飛馬”104 發動機;機頭改成可向左摺疊,以縮短停放長度, 增加停機數量;更改了外掛架等。

該機優點突出:首先,中低空性能好,佔甲板面積小,機動性強,可在 6000 噸以上的輕型航空母艦、巡洋艦、貨船等艦船上起降。

安裝了藍 狐雷達和飛馬104 發動機——英國“海鷂”艦載戰鬥機

但是,它在垂直 起飛時航程和載重損失太大,要增加航程和載彈量還得靠短距滑跑起飛。為 此,英海軍在其航母“無敵”級和“競技神”號(後賣給印度改名為“維蘭 特”號)均加裝了斜角 7°和 7.5°的滑橇式飛行甲板,使“海鷂”和“鷂” 式戰鬥機可在較短的距離內滑跑起飛,十分圓滿地解決了上述問題。

“海鷂”戰鬥機機長:14.50 米,機頭折轉後為 12.88 米,機高 3.71 米; 翼展 7.70 米,機翼面積 18.68 平方米。其最大平飛速度(高空)1.25M/330 公里/小時、(低空)0.97M/1185 公里/小時;高空,機內燃油可飛 1 小時以 上時的巡航速度大於 0.8M;低空時的巡航速度為 650~833 公里/小時。 該機機翼外側掛架可掛 2 枚 AIM-9L“響尾蛇”等空空導彈,內側掛架可 掛“魚鷹”或“魚叉”空艦導彈。機上的“藍狐”雷達,具有對空、對地功 能和多種工作方式,其下視能力有限,主要用於搜索海上目標。作用距離一 般為 37 公里;高度 6000 米時發現大型艦艇的最遠距離為 110 公里。

安裝了藍 狐雷達和飛馬104 發動機——英國“海鷂”艦載戰鬥機

機上還 裝有臺卡-多卜勒式導航系統,由導航和姿態參考系統與臺卡-72 多卜勒雷 達、感應式磁傳感器構成,是飛機航向和姿態信息的主要來源,可為平視顯 示器/武器瞄準計算機提供速度、航向、姿態等數據。 “海鷂”的空戰能力十分突出,“藍狐”雷達可遠距離發現目標、能全 天候作戰;掛載的“響尾蛇”導彈性能先進、使用可靠;機上有推力換向裝置,所以有特殊的格鬥能力。 1982 年英阿馬島海戰中,英海軍“無敵”號和“競技神”號航母上共搭 載了 34 架“海鷂”戰鬥機,機上攜掛的主要是“響尾蛇”AIM-9L 空對空導 彈。

整個戰爭期間,“海鷂”共出動 1500 多架次,在空戰中擊落阿根廷軍隊 的“幻影”、“短劍”、“天鷹”等各型飛機 31 架,而自己卻一架也未被擊 落。 “海鷂”戰鬥機的戰鬥巡邏高度一般為 3048 米,速度 463 公里/小時。

安裝了藍 狐雷達和飛馬104 發動機——英國“海鷂”艦載戰鬥機

作戰時,“海鷂”都是採用雙機橫向編隊出擊,間隔為目視距離。它常在 1000 公里/小時左右的大速度下做大過載機動,並多次成功地使用了“前飛中推力 轉向”戰術:阿機飛機尾追攻擊時,“海鷂”噴口及時向下,迅速上升至其 前上方,然後減速使阿軍飛機從下面衝過去,隨之向其尾後發射導彈。“海 鷂”還曾採用過推力轉向進行機動,約 6 次成功地規避了阿軍飛機發射的法 制“瑪特拉”530 導彈的攻擊(包括迎頭攻擊)。

安裝了藍 狐雷達和飛馬104 發動機——英國“海鷂”艦載戰鬥機

馬島海戰中,“海鷂”戰鬥機還顯示了很高的起降靈活性和作戰適用性。 起飛時,每機之間間隔 30 米,間隔時間 15 秒。降落時,可在任何一塊直徑 約 20 米的甲板上垂直著艦,航空母艦也不需要掉轉艦頭或做其他機動動作, 使飛機迎風著艦。

“海鷂”還可以掛載武器著艦,甚至只掛一枚導彈而飛機 橫向不平衡時,也能以反作用噴氣安全著陸。在惡劣的氣候中,“海鷂”的 機載進場設備和“藍狐”雷達,可保障飛機在能見度 50 米著艦。整個戰爭期 間,“海鷂”戰鬥機沒有發生一起由於垂直起降系統故障引起的事故。

安裝了藍 狐雷達和飛馬104 發動機——英國“海鷂”艦載戰鬥機

馬島海戰之後,英軍又對“海鷂”進行了改裝,加掛了約 780 升的大型 副油箱、2 枚 AIM-9L“響尾蛇”導彈(使該型導彈達 4 枚)。同時,還將逐 漸換裝具有下視和邊搜索邊跟蹤能力的“藍鷹”脈衝多卜勒雷達,掛載“天 空閃光”或其他先進的中距空空導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