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飛越瘋人院》:細說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魅力所在

我是說你們一直抱怨這個地方,但是你們沒有勇氣走出這裡,你們以為你們是瘋子嗎?你們不是。你們跟街上的混蛋沒有什麼兩樣,就是這樣。— —《飛越瘋人院》

《飛越瘋人院》這部影片內容改編自肯克西的同名小說,影片於1975年11月在美國正式上映,並於次年獲得了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從這裡我們不難發現這部影片本身蘊藏的的價值。不僅如此,影片一經播出就受到了觀眾的廣泛喜愛,該片筆者也看過不下三遍。

影片講述的故事也並不複雜,主人公邁克墨菲原本在監獄裡面強制勞動,監獄裡面的重複生活非常枯燥無味,為了逃避這種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生活,主人公邁克墨菲選擇了用一種比較極端的方式,那就是裝精神病藉此進入精神病院。正是在這種想法的助推下,邁克墨菲順利進入了精神病院,原本以為生活從此可以發生改變,然而他並未找到所謂的自由。

毋庸置疑,作為一部經典的好萊塢影視作品,影片本身所蘊含的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巧妙結合,這也是影片本身的魅力所在。與此同時,影片本身帶有非常強烈的階級觀,進而給我們展示了美國當時的社會背景,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部影片本身的色調是灰暗沉重的,但裡面包含的自由元素卻又蘊藏著希望。

這部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作品到底魅力何在呢?實際上,《飛越瘋人院》這部影片包含著一種理想主義色彩,正如片名中的“瘋人院”這原本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精神病人飛越瘋人院卻只是為了尋找自由和遠方。

豆瓣9.1《飛越瘋人院》:細說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魅力所在

影片特殊的時代背景下,主人公突破束縛飛越瘋人院行為符合人們對自由的嚮往

“身體可以被禁錮,但自由的信念會永遠傳遞。”

這是影片《飛越瘋人院》中的一句經典臺詞,優秀的影視作品不僅能夠給人帶來視覺上的體驗,還能夠於細微之處給人們些許啟發和思考,進而結合現實尋找精神的寄託。

眾所周知,20世紀70年代美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熱潮,也正是在這種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影片《飛越瘋人院》才被賦予了更加深刻的內涵。大多數觀眾對影視作品都是非常挑剔的,如果僅僅只是滿足觀眾視覺上的體驗,不能給予觀眾認同感和歸屬感,那麼也就很難調動大家的情緒,喜愛程度也就會大打折扣。

最開始看《飛越瘋人院》的時候,我還不知道精神病人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那時候在我看來,這些瘋子和正常人並沒有多大的區別。可能是當時年少閱歷尚淺的緣故,後面再度觀看影片的時候,我才發現所謂瘋子也有正常的一面,同時所謂的正常人內心也隱藏著瘋子的特徵,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繫。

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影片中的主人公邁克墨菲也就成為了特定時代的符號象徵。仔細思考我們不難發現,當時的美國人民極度渴望追求思想解放,簡而言之,這也是一種尋求自由的表現。邁克墨菲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對自由的追求,這正是當時美國人想要得到的,人們從機械性的工作中脫身而出,精神層次的滿足和對自由的追求,使得人們打破了思想的束縛。

豆瓣9.1《飛越瘋人院》:細說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魅力所在

正如金斯伯格所說:“自由只存在於束縛之中,沒有堤岸,哪來江河。”

何為自由?何為束縛?相信每個人對自由和束縛的理解都不盡相同,影片中的主人公邁克墨菲對自由的探索過程也值得我們深究,不難發現,他原本有三次機會可以逃出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放棄了這些機會。

那麼看到這裡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邁克墨菲為什麼選擇了放棄逃脫的機會?瘋人院裡的精神病人到底能否擺脫人們的固定標籤?

首先,主人公邁克墨菲放棄了逃脫的機會也是情理之中,精神病院這個特殊的圈子之類,規則束縛之下自由也就成為了一種嚮往。對於主人公而言,原本以為逃離監獄生活就能夠收穫自由,沒想到瘋人院並不能給他真正的自由,和監獄裡面的規則不同的是,精神病院裡的這種規則是相對隱秘也是難以打破的。

其次,精神病院裡雖然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但是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沒有把對方當成瘋子,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只有精神病院裡面的人才會真正的尊重彼此,如果衝破了這種精神病院的牢籠,那麼逃出去未必就能受到外界同樣的尊重。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很容易理解邁克墨菲為什麼不會跑出去的原因了吧!

最後,影片中的主人公麥克墨菲沒有給精神病院裡面的人貼標籤,雖然外界認為他們是精神病人,也就是人們理解的精神不正常的瘋子,但在主人公看來,他們只是有一些瘋狂的想法而已,這想法暫時沒有獲得大家的認同罷了。精神病院裡面的管理者選擇了運用強制的手段讓大家屈服,相比之下,主人公用自己的行動和愛心給予了精神病人最大的尊重。

豆瓣9.1《飛越瘋人院》:細說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魅力所在

主人公對自由的期待如潮水般湧動,希望的破滅也暗示了小人物最終的悲劇緣由

塔西佗說:”追求自由是人至高無尚的心向。”

《飛越瘋人院》這部影片中主人公對自由的期待如潮水般湧動,實際上,沒有絕對的自由,只有相對的自由,尤其是對精神病人這種特定的群體而言,所謂的自由只是另一種束縛。

影片中的故事情節設計非常的巧妙,人物的設計和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現實生活中,我們理解的精神病人智商和思維都是比正常人差很多的,正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和智商比常人差,所以人們才會賦予精神病人的稱號。仔細觀察一下影片中的故事情節,裡面所謂的精神病人不僅邏輯清晰,同時每個人都具備一些特殊的才能,甚至還有人精通三門外國語言。

如果這就是所謂精神病人的標準,那正常人到底應該是怎麼樣的呢?所謂的真假本來就沒有絕對的標準,正常人通過一定的途徑和方式也可以變成精神病人,精神病人通過治療也可以變成所謂的正常人。影片中的主人公用盡了所有方法讓大家相信他就是正常人,然而,醫生和護士又怎麼會相信精神病人的話,否認自己沒有精神病這就是精神病的特徵。

《飛越瘋人院》這部影片向我們展示了小人物追求自由的過程,同時主人公從正常人變成了一個不會思考的精神病人,這個過程實際上也就象徵著自由被剝奪後人物的狀態,也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小人物悲劇的緣由。

豆瓣9.1《飛越瘋人院》:細說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魅力所在

影片於細微之處向我們揭露了自由的含義,所謂自由也正是敢於突破自我的束縛

正如歌德所說的那樣:“凡不是就著淚水吃過麵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人。”

《飛越瘋人院》這部影片於細微之處向我們揭露了自由的含義,所謂自由也正是敢於突破自我的束縛,如果沉浸在黑暗之中無盡等待,那麼希望火焰也就會逐漸熄滅。影片中的主人公追尋自由的過程是坎坷的,精神病院裡的人們和外面的世界隔著一道鴻溝,但這並不代表著裡面的人就是所謂的精神病人。

影片中的主人公並不是瘋子也不是所謂的精神病人,要知道你被關進了精神病院,那麼又該如何向大家證明你沒有精神病呢?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對於精神病院裡面的人來說,沒有誰會承認自己就是精神病人,所以只要你被關進了精神病院,那麼你就是真正的精神病人。

與此同時,影片中的精神病人都有自己特定的需求,這種需求在外界很難得到滿足,護士是精神病院的權威人物,她可以對精神病人實施各種懲罰,與之相對的是,影片中的精神病人就成了弱勢的一方。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影片中的護士和病人說話時非常溫柔,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精神控制,通過利用精神病人渴望尊重的需要,從而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飛越瘋人院》這部影片給我們詮釋了何為真正的自由,如果外面的自由是虛假又讓人壓抑的,那麼還不如直接待在精神病院裡,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主人公選擇了呆在瘋人院的原因。影片的魅力之處就在於它的情節設計和隱喻含義,通過製造強烈的衝擊,從而給觀眾一絲遐想的空間,引人入勝同時又能增強代入感。

豆瓣9.1《飛越瘋人院》:細說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魅力所在

寫在最後

想要獲得真正的自由就要為之付出代價,《飛越瘋人院》裡面的主人公一生都在追尋自由,雖然故事的結局並不完美,主人公的生命還是結束在了瘋人院裡面,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最終還是成功的突破了外界的束縛。

優秀的影片肯定有它的獨到之處,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作品也值得我們用心去觀賞,當然,理想和現實巧妙結合這樣才切合實際,想要更好的生活還是要回歸到現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飛越瘋人院》更像是一種自由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