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不讀小說時,我讀什麼書?

很多人在下決心多讀書之初,為了激勵自己,降低不自律、枯燥等因素帶來的阻力,多半會從讀小說開始,這樣既可以消遣,又能達成閱讀任務。

精神沉靜之後,在讀小說之餘,還有哪些好書值得一讀呢?

當我不讀小說時,我讀什麼書?


當我不讀小說時,我讀什麼書?

簡介:

全書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作者給母親美君的19封家信,寫出了對母親愧疚的愛,以及自己作為女兒、作為家長,對親子關係進一步的思考和對生命的感悟。另一部分是龍應臺從數千份歷史材料中篩選出的“大河圖文”,還原母親美君的一生。

當我不讀小說時,我讀什麼書?

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生活和生命的筆記,作者賈行家以凝膠一般的文筆和極為罕見的赤誠,一筆一畫刻錄下這些“一閃念、一片斷、一言行、一場景、一舊事”,又由“市井”“鄉里”“風物”“活受”“無常”“棄絕”“畸零”“柔軟”“活法”“外邦”“卑汙”“陰森”“仇隙”“行業”“溫故”等線索綴連,展現廣闊的人生、人心與人性,鉤畫出一個個潦草的生命,以及我們對於生命的潦草。

誠如作者所說:由於人的渺小,“現實”永遠令人驚奇。

當我不讀小說時,我讀什麼書?

簡介:

本書收集汪曾祺先生所有的美食隨筆,分“肉食者不鄙”“素食的故事”“故鄉的味道”“四方食事”“吃喝也有文化”五部分。

走南闖北,美食為先,芳香撲鼻的文字折射的不僅是汪老妙趣橫生的人生態度,也折射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當我不讀小說時,我讀什麼書?

簡介:

《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詩》通過分析林徽因、穆旦、顧城、海子、馬雁等幾位優秀漢語詩人及其詩歌,提供理解新詩的有效路徑,希圖使讀者面對一首陌生的詩時不再膽怯和無所適從,而面對熟悉的詩時,也可以恢復濟慈所說的“消極感受力”——在美面前,一個人有能力經受不安、迷惘、疑惑,而不是煩躁地務求事實和原因。

當我不讀小說時,我讀什麼書?

簡介:

本書源於許子東在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的經典課堂實錄,融會了幾十年的積累,其中的金句與神來之筆,化為小字旁批,有160餘條,與正文相映成趣。另增11份許子東開列的進階書單、10位文學巨匠的創作談、1條中國現代文學時間軸,以及260多個詳註,幫助打開民國時期的文學地圖,打通更多的知識關聯,更新認知視野。

當我不讀小說時,我讀什麼書?

簡介:

在這圖文並茂的二十來篇小品裡,“英國文學”學者包慧怡以從容不迫的步伐,遊走於詩歌、小說、批評、繪畫,以至地圖和電視劇之間,不僅呈現出作為手藝人論手藝的精妙細膩,更表現出以寫作這門手藝為自己在這流離潰散的世界築造真正之家的努力。

當我不讀小說時,我讀什麼書?

簡介:

本書是基層民警深藍寫的一部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集。這裡有殺人犯的理想,有賣淫女的心聲,有結下死仇的母子,有多面人生的毒販和賭徒。如果你想了解警察和罪犯的真實故事,這本書會給你很大幫助。

當我不讀小說時,我讀什麼書?

簡介:

老北京胡同裡走出的武俠電影宗師胡金銓,用一碗豆汁兒破解老舍之味。

本書是電影導演胡金銓對老舍生平、文學作品、文藝活動的敘述和研究。一本書就是一個江湖,這江湖裡有一位漂泊者對這世界的吶喊,有他拼搏一生為後世留下的寶貴遺產。

當我不讀小說時,我讀什麼書?

簡介:

《新腔》為上海青年作家、復旦大學中文系講師張怡微最新的隨筆評論集。

書名“新腔”取自黃庭堅詩“時時能度曲,秀句入新腔”,以全新的視角重詮經典,舊文新讀、故事新解。在文學、戲曲、電影的細讀比較中,探尋文學藝術審美的時代新曲。


當我不讀小說時,我讀什麼書?

簡介:

《九個人》是復旦大學張新穎教授的一部人物傳記力作。這本小書講述了沈從文、黃永玉、賈植芳、路翎、穆旦、蕭珊、巫寧坤、李霖燦、熊秉明這九個人相異而相通的命運。他們是新文化晨曦時刻的兒女,帶著這樣的精神血脈和人格底色,去經歷時代的動盪和變化,去經歷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

(以上書單整理自豆瓣2018年度中國文學《非小說類》讀書榜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