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儒学,筑牢道德“压舱石”

弘扬儒学,筑牢道德“压舱石”

弘扬儒学,筑牢道德“压舱石”

深圳某考生

同学你好,我很高兴你对儒学文化表示了认可,但你功利性的问题却与儒学所向大相径庭——儒学不是凌空高蹈的道德煽情,而是崇德向善,牢筑社会文明的“压舱石”。

你的发问直指对儒学实用性的质疑,而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儒学对于挤公交车确实没有什么用,但它可以发挥教化作用,在社会层面教育人们学会遵守公序良俗,学会排队等公交。

在当今社会,看似“没有用”的儒学,其实正是厚植国民道德土壤的那一泓清泉。

乘流击汰,必伫飞云之楫;运海扶抟,必借垂天之羽。中国要凝聚其更为磅礴的民族伟大力量,必离不开道德的支撑,而弘扬儒学,正是让美德之花常开不败的最优解。

儒学弘扬的“约人以礼”“以德服人”等道德准则,难道真的没有用吗?古时有流亡的许衡,在极度饥渴的情况下不摘路边无主之梨,淡淡地一句“我心有主”,惊破了世俗尘嚣。这份遵守公序良俗的坚定,难道不正是浮躁繁杂的现代社会所缺少的吗?

反观当下,拥挤的公交车中无人为妇孺让座的现象屡见不鲜,硬闯虎园无视规则导致命丧虎口,诈捐的罗尔事件令人心寒骨冷,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犹豫又折射了一个民族的道德危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纵使经济之花再过繁华,缺少道德与规矩的支撑,一个民族怎能真正复兴。

弘扬儒学的精神,非但不是“无用”,而是厚植国本,重塑民族道德的压舱石。康德曾说“有两样事物最值得我敬佩,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当务之急是让人们心中的那泓清泉有道德的光辉,以儒学之力固信念之基,筑兴邦之德,扬名族之气。如此方能凝聚起更为磅礴的民族伟力。

经济如方弩,道德如箭镞。儒学道德准则在当代社会的作用不言自明。

所以,我的回答是:无论儒学能不能让你挤上公交车,它都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道德脊梁。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儒学之风,山高水长。

附:2018年深圳二模作文题

<table><tbody>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tbody>/<ta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