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金庸大俠,用2毛錢點撥我練出快速高效的閱讀本領

感謝金庸大俠,用2毛錢點撥我練出快速高效的閱讀本領

感謝金庸大俠,用2毛錢點撥我練出快速高效的閱讀本領

看點:一個三年級的孩子,遇到了閱讀瓶頸,該送到閱讀訓練營,還是開始新一輪的親子共讀?這篇文章從一組數據和一個故事開始,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閱讀者。


朋友家小孩上三年級,愛讀書,但讀得略慢,又給“三年級現象”困擾,挺聰明的孩子看上去有點蔫。

朋友問了不少人,認為問題的癥結還在閱讀速度上。三年級開始閱讀量增加,孩子速度跟不上,各種問題隨之併發,往後閱讀量和理解難度只會提升,速度慢、理解差,各科都要亮紅燈。他選擇的解決方法是:把孩子送去快速閱讀訓練班。這種訓練班號稱能讓孩子的閱讀速度快速提升,短期內達到每分鐘2000字的水平。

朋友徵求我的意見,問我這個到底靠不靠譜。我一臉苦笑,跟他講了一組數據和一個故事。

怎樣成為一個普通讀者

1983年,《讀者文摘》刊登路易斯·邵爾斯的文章《每天閱讀15分鐘》裡提到這樣一組數據:

一箇中等閱讀水平的讀者,每分鐘讀300字,可以閱讀一般性書籍,並達到理解和欣賞。每天15分鐘,讀4500字;一週7天,讀31500字;一年可以達到1512000字,略等於20本書。

中等閱讀水平的讀者,閱讀速度基本可以確定為300字-400字/分。閱讀研究者稱這個水準的讀者具備了“九年級讀寫能力”,算初級的“成熟”讀者。很多人不熟悉這個概念,這樣說吧,如果不堅持閱讀寫作,自我提升,絕大多數人此生的讀寫水平,基本上就停留在這個階段了,可能還會倒退。

為達到九年級水準,一個人要經歷閱讀準備期(學前)、識字期(一二年級)、字彙增長和運用期(三年級)和四年級讀寫能力期(功能性讀寫能力)。然後一路讀下去,到達九年級閱讀水平,讓閱讀水平和學歷層次符合。所以有人說,一個人的學歷應該標識出他的閱讀水平

感謝金庸大俠,用2毛錢點撥我練出快速高效的閱讀本領

這是普通閱讀者的進階修煉之路,還有我這樣靠讀書寫作和指導讀書寫作吃飯的職業讀者。

一個職業讀者——閱讀推廣人、書評人,或編輯,經過訓練,基本能達到800字-1000字/分的閱讀速度,有些厲害的編輯每天讀大量稿件,能修煉到每小時讀9萬-12萬字的水準,即1500字-2000字/分。

用短期訓練,讓小孩達到職業讀者艱苦修煉才能達到的水平,不合理。

每天2毛錢,金庸幫我變成高效的讀者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閱讀故事,發生在升入小學三年級前的那個暑假。我被鄰居小哥騙了一大筆錢

暑假無事,鄰居家小哥邀請我跟他合夥租書看。當時他上初二,迷上了武俠小說。他提的條件很“誘人”:他出大頭——每部小說高達10元的押金,我出小頭——每本書1毛錢的租金。

當時我剛能熟讀《東周列國志》連環畫,一聽要讀大部頭小說,沒怎麼多想就答應了。

看過一些雜牌武俠作品之後,我們很快就租來了《射鵰英雄傳》的前兩冊。一次租兩本,他出錢多,從第一本開始讀,我只能看第二冊。

沒過多久,我就意識到自己上當了。他的十元錢一直不動,我積存多年的散碎零用錢迅速減少。最痛苦的是閱讀速度,我的閱讀速度怎能敵得過一個初二的學生,他可是馬上就要達到“九年級讀寫能力”了。

我茫然無措。這些小說裡的故事我本來就是從半截開始看的,連猜帶蒙,好不容易理順了人物關係,猜想勾勒出前面可能的情節,還沒讀到三分之一,時間到了,只好交換。我又從小說真正的開頭讀起,驗證我想象中的故事。可是,很快天就要亮了,鄰居小哥又來催我跟他一同去還書,租下面兩本。

那個假期,我父母很詫異,我竟然拒絕盛夏的遊樂誘惑,專心在家讀書。他們怎麼能知道,我平靜的外表下,內心有多麼焦灼,經常在一些支離破碎的故事中跳躍,時刻都在想象那些我沒看到的故事到底是怎麼發展的。最關鍵的是,每天2毛錢出手,故事卻不是完整的

一天2毛錢,一個月6元,30年前,這對我來說是天文數字,幾年積攢的零用錢眼瞅著在飛走。我在經歷個人思想閱讀史上最大的考驗:閱讀速度、理解力、專注力、想象力。這些今天擋住很多孩子個人成長之路的難題,我在這個煎熬的暑假,幾乎全部解決了。

今天不斷有人問我該如何解決閱讀難題,我心裡真實的回答是:你有沒有

每天為2毛錢上火

錢花到10元的時候,我大概能連蹦帶跳跟上鄰居小哥的速度了,雖然一切都那麼急迫,但我終於能跟他同步讀完一個完整的故事了。這個假期結束的時候,我愛上了那個叫金庸的傢伙,愛上了讀書。

感謝金庸大俠,用2毛錢點撥我練出快速高效的閱讀本領

三年級開學,課本發下來,我突然覺得自己很幼稚,為什麼會和這麼一大幫跟我一樣幼稚的人坐在一起,看這麼低幼的書。所謂的三年級閱讀量劇增的坎,我還沒感覺到,就不見了。

如何變成更好的閱讀者

我讀金庸的這個案例,研究閱讀的人一般會歸入“刻意練習”或“強力研讀”的序列,它們有類似的要求:短期大負荷訓練,糾正閱讀中的錯誤動作,儘快掌握閱讀的規則和技巧。我從中受益,但其實並不推薦我們的孩子接受這樣的訓練。

我在追著鄰家小哥讀金庸的過程中,基本完成了這些訓練。

短期速成: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每天為2毛錢,瘋狂閱讀。


糾正錯誤:為了對得起那2毛錢,我從來不敢糾結某一段文字,只能瘋狂向前,不敢再某處多逗留片刻,也不敢倒回去品味某一段文字。為了讀得更快,我不敢逐字閱讀,都是以句為單位吞嚥文字。所有速讀課程都在強調要解決閱讀中的逗留、倒退和視幅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都解決了。


閱讀技巧:為了讀得更快,我自覺地用自己的手指指讀,保持手指速度快過眼速,整個閱讀的過程變成了眼睛追著手指跑的遊戲,很快,我的眼睛就能追上手指了。

經歷了這次磨鍊之後,我再也不抗拒快速閱讀了,因為深知快速閱讀會給我帶來多大好處。

真正意義的快速閱讀調動的不僅僅是眼睛,它有眼睛“看”,手在“動”,嘴的“默讀”,大腦快速的“記憶和思考”,是能讓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一件事情。羅振宇一直很推崇萬維鋼,說他是自己見過讀書最快的人之一,而萬維鋼又是經濟學家泰勒·科文的粉絲。科文一晚上能讀幾本書,並且他最厲害的地方是讀過之後,確實知道每本書的關鍵所在。

感謝金庸大俠,用2毛錢點撥我練出快速高效的閱讀本領

科文的秘訣是什麼:讀更多的書,閱讀的時候,高度專注,還有就是,閱讀讓他變得更快樂

我們的應試教育其實是一個專注力的競賽,很多父母親嚷嚷著孩子專注力不足,到處尋找解決的方法。其實,哪裡要那麼麻煩呢,我們只需要帶給孩子一本本好玩的書,陪著他們一起讀書,然後比賽提高閱讀速度就足夠了。親子共讀是提高孩子專注力最好的方法。

但我確實不推薦朋友把孩子送到速讀訓練營裡去。如果不是因緣巧合,我不會在金庸的引誘下那樣瘋狂練習閱讀。雖然掌握了高效閱讀的技巧,我會速讀、跳讀,會預測故事發展的趨勢,但如果沒有那個特殊的環境,沒有金庸小說那麼迷人的故事,我很可能就放棄了。也許,此生都不會再那麼愛讀書。這種小概率的故事,能成就一個愛讀書的人,也會在這個紛擾加劇的時代,毀掉很多孩子讀書的念頭。

讀書的目的其實很簡單:獲得見識,得到快樂,提升自己認知、思維水平,變成更有趣的自己

。有趣不能速成,閱讀也一樣,不能把閱讀變成一個競速遊戲,讀書永遠是陪伴個人緩慢成長的。

我給朋友的建議是這樣:

1.讓孩子自己去書店選書,找到自己喜歡的書,就像我雖然痛苦,還是沉迷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不願意離開;

2.和孩子一起閱讀。從朗讀開始,讓自己變成一個給孩子讀書的爸爸;

3.暫時不考慮任何速度訓練營,在家裡用手指引領孩子快速閱讀就夠了;

4.一本書不能讀完就扔。一本書讀完之後,如果能和家人、朋友一起討論,才是真正有質量的閱讀;

5.真正的快速閱讀,首先是決定哪些書不用讀,而遇到好書,不用讀太快。最好的讀書人有一個秘密,碰到好書,要讀得慢,這樣才能獲得更多,修煉更高強的閱讀內力;

6.最後,閱讀會陪伴人成長,能堅持閱讀一生的讀者,才是最好的讀者。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