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擠爆的Costco真的不是賣咖啡的?

近期一家叫Costco的國際連鎖商超火了,在行業毛利率15%~25%的背景下,他們將平均毛利率拉低到了7%,正因如此,初到中國的Costco開業當天就門庭若市,人潮洶湧到被迫停業。

被擠爆的Costco真的不是賣咖啡的?

在Costco異常火爆之際,小編第一次注意到了這個品牌,最初看到這家公司名稱和商標。

被擠爆的Costco真的不是賣咖啡的?

被擠爆的Costco真的不是賣咖啡的?

Costco,單看名稱,嗯,你和costa是什麼關係?新的國際咖啡品牌又來搶佔中國市場?仔細一看商標,哦,賣輪胎的降價了,多便宜火爆成這樣?相信很多朋友跟小編一樣很難對他有一個正確的第一印象。附上一條真實的朋友圈。

被擠爆的Costco真的不是賣咖啡的?

國際大商超為啥犯這種錯誤,為啥不用一箇中文名來區分一下,真的就是因為有錢任性嗎?其實Costco也有個中文名的——“開市客”。同樣是只經看不能讀的品牌典型代表,這名字太難叫響了。為啥會叫這樣的一箇中文名呢?

原來其實早在1997年,為走入中國市場,該公司就提交併獲取了“Costco”與“好市多”商標所有權,但註冊的種類不全,部分其他種類“好市多”商標被搶先註冊,為防止發生商標糾紛,給企業帶來損失,2015年重新申請了“開市客”作為商標,並將45個商品服務類別全部註冊,以保護商標權的完整性。他們還因此表示:由此造成的認知損失,公司將進行更多的品牌形象投入來彌補。

被擠爆的Costco真的不是賣咖啡的?

事實上,這個品牌名對其推廣也造成了不小的阻礙,最初Costco以輪胎市場進入中國的,輾轉多年,現在又轉戰商超市場,立刻暴露出中美審美認知差異化的問題。這個事件如此火爆之際,仍難有大量顧客對公司業務產生明確的第一印象,即使專門為中國市場推廣起的中文名稱“開市客”,也同樣讓人難以認知。就此反觀本土的“物美”商超、還有國外商超的成功代表“家樂福”、“華潤萬家”,在名稱上就顯得親切易記許多,隨口提起就很容易記憶和傳播。

其實英文直譯易混淆外國品牌到中國來的通病,順便點名批評化妝品界幾個不重視品牌作用的案例。

如果不是行家認真區別,這誰分得清啊?

被擠爆的Costco真的不是賣咖啡的?

溫碧泉?溫碧霞?碧歐泉?喬碧蘿?這個真的是傻傻分不清楚了。

被擠爆的Costco真的不是賣咖啡的?

品牌混淆不是外國人的專利,純本土的品牌也有一些重災區,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周大福、週六福、周生生、周大生這些珠寶品牌,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傻傻分不清楚!有網友在網上畫了張它們的關係圖。雖然明知是網友的惡搞,但有理有據的,叫人不得不信服。

被擠爆的Costco真的不是賣咖啡的?

總有些人欺負我臉盲。名字像也就算了,logo也要搞得一毛一樣?看看這些優秀的車標吧。

不得不說奇瑞實在太欺負人了。旗下的三個品牌撞了賓利撞英菲迪尼。真的不怕侵權嗎

被擠爆的Costco真的不是賣咖啡的?


被擠爆的Costco真的不是賣咖啡的?


被擠爆的Costco真的不是賣咖啡的?


奔馳和三一重工也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冤家,由於雙方Logo過於相似,奔馳不止一次的把三一重工告上法庭,但皆以敗訴告終。或許此時的奔馳正準備下一輪的控告……

被擠爆的Costco真的不是賣咖啡的?

之前因為名字火過一陣的“張藝興”事件。是不是連明星都有點傻傻分不清楚呢?

被擠爆的Costco真的不是賣咖啡的?


罷特!照片重疊效果表明,楊冪或成最大贏家。

被擠爆的Costco真的不是賣咖啡的?

取個好名點評

無論是名字還是logo,都是一個品牌區分於其他公司和產品最重要的標識,因為混淆而鬧笑話無疑對品牌力的極大損耗,品牌方務必需要謹慎對待,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