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新生!25周超早產雙胞胎健康出院,百日救治創造生命奇蹟!

通訊員:王慧 魏堅偉

看著懷抱中睡得香甜的雙胞胎姐妹,她們時不時伸伸懶腰、打打哈欠,萌態可掬的樣子,38歲的趙女士(化名)實在無法將她們與百餘天前僅巴掌大的嬰兒聯繫在一起,想起自己生產和救治她們“驚心動魄”的過程,她仍心有餘悸。

2019年12月22日冬至,孕25周的趙女士產生下雙胞胎女兒,出生時兩個寶寶體重分別690克、660克,經過廣醫三院新生兒科百餘天救治,體重增長至2.6公斤、2.43公斤,於4月3日健康出院。此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曾成功救治了包括出生體重540克、胎齡23周等在內的眾多的超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但像這對胎齡僅25周、出生體重均只有600多克的雙胎寶寶尚屬首例,在國內也頗為罕見。

“疫”中新生!25周超早產雙胞胎健康出院,百日救治創造生命奇蹟!

4月3日,出院時健康的雙胞胎姐妹

孕六月宮口竟然開了,心提到了嗓子眼

2019年12月19日凌晨,懷孕六個月的趙女士總也無法入睡,下腹部總覺得有些不適,以為吃壞了肚子,上廁所時仔細一看,陰道出血!她嚇壞了,趕緊叫起家人來院就診。“趕到廣醫三院廣州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是,產科醫生髮現趙女士宮口已經開了4釐米,對於懷孕還不足25周的準媽媽,這種情況極為危險,很可能危及胎兒生命。

38歲的趙女士好不容易懷上的寶寶,回憶起這些年來艱辛的求子之路,她實在無法接受寶寶可能無法存活的結局。她反覆向醫生諮詢,希望能夠博一博。看到趙女士如此堅決,產科醫生馬上請來新生兒科進行會診。新生兒科醫生會診後認為,寶寶的胎齡不足25周,發育不成熟,而且是雙胎妊娠,其中一胎還存在雙腎盂擴張等問題,出生後發生嚴重併發症甚至搶救無效死亡的機會很大。但這對寶寶對趙女士一家來說意義非凡,家人積極救治的願望十分強烈。

看到一家人渴望的眼神,新生兒科崔其亮教授、吳繁主任醫師及多位新生兒科醫生立即成立重症救治團隊,為這對還未出生但卻隨時面臨著生命危險的寶寶們制定了詳細的救治方案,時刻準備迎接新生命的誕生。

孕25周出生,超早產雙胞胎搶救上演“生死時速”

“因為我宮口已經開了,但是又需要保胎,所以我在產房和病房之間徘徊往返了好幾天。沒想到,冬至這天,兩個小傢伙像趕著過節一樣來了。”12月22日,趙女士在廣醫三院順產分娩下兩個孩子。

出生時,大寶體重僅690克、身長33釐米、頭圍23釐米,小寶體重660克、身長30釐米、頭圍22釐米。每個寶寶的體重比一瓶可樂重不了多少,皮膚薄的可以看見下面纖細的血管,體長如成人的手掌一般大小。大寶出生的時候自主呼吸極微弱,小寶則是完全沒有自主呼吸。

早就等在一旁的吳繁及其救治團隊,立即對寶寶進行有條不紊的救治,裹上保溫的薄膜、在短短几秒鐘內完成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正壓通氣、穩定呼吸及心率等,小心翼翼的將寶寶轉運至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平安到達重症監護室後,新生兒科團隊立即為兩位寶寶接上呼吸機,往氣管內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質,成功完成臍動、靜脈置管,建立動、靜脈通路,讓剛出生的寶寶生命延續下來。

“疫”中新生!25周超早產雙胞胎健康出院,百日救治創造生命奇蹟!

剛出生的雙胞胎姐妹,只有成人手掌大

“疫”中新生!25周超早產雙胞胎健康出院,百日救治創造生命奇蹟!

腳掌和成人大拇指一般大小

三項“工程”,攻克三大生存“難關”

“超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的生命體徵極不穩定,諸如嚴重顱內出血、肺出血、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敗血症、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較高等,每一種都可能危及生命及遠期預後。”吳繁介紹道,這對寶寶出生後也曾經面臨過很多問題,經歷了三大生存挑戰的難關。

“第一關”是肺發育的極度不成熟。兩位寶寶出生時幾乎沒有自主呼吸,生後立即予氣管插管下呼吸機輔助通氣。姐姐生後第7天就成功拔管撤機改為無創輔助通氣,妹妹也在第17天成功拔管撤機改為無創輔助通氣。

“第二關”是顱內出血。胎齡越小的早產兒,顱內出血的風險和幾率越大,相當一部分的超早產寶寶就是因為嚴重顱內出血導致救治無效死亡或腦癱。新生兒科的醫護團隊嚴密監測可能影響顱內出血發生的血壓、血氧、凝血功能等變化,給予適當的鎮痛鎮靜,實施個性化護理,定期頭顱超聲複查等,生後第2天及時發現大寶有輕微的顱內出血,在有效的干預下出血沒有進一步加重,為下一步的神經功能保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關”是餵養關。超早產兒消化系統發育極度不成熟,在餵養過程中,極易出現腹脹、腹瀉、返流、嘔吐、消化不良、便血,甚至是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嚴重疾病。在科學詳細的“營養支持工程”下,新生兒出生第2天就開始腸內微量餵養以促進胃腸道發育,並輔以靜脈營養保證足夠的各種營養物質的攝入。兩個寶寶生後第15天就實現了完全的腸內營養,不再需要輸注“營養液”,整個住院過程沒有發生嚴重的消化系統併發症,出院時,兩個寶寶每都達到了相當理想的體重增長速率。

醫患攜手,共同護佑“疫”中新生命

3月19日,趙女士才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寶寶。孩子出生不久,碰上新冠肺炎,為避免交叉感染,家屬不允許探視,只能通過電話瞭解孩子的情況。“大寶長的像我,小寶像爸爸。大寶性格比較憨,就知道吃和睡,小寶則很機敏,護士過來打針,還沒走到她跟前她就知道了!“趙女士一臉幸福地說,但過去的這三個多月裡,用“度日如年”形容她的心情也不為過。

“孩子住院這103天,每一天都是掰著手指頭度過的。尤其是孩子出生後的前88天,不能陪護也見不著,既想接到醫院的電話,又有點怕接醫院的電話,有時候心情跟坐山車一樣。我媽媽也很辛苦,我住院那幾天,她一直在外面守著我,孩子出生後,她也心疼地不知道哭了多少次。”

東北人天生的外向、爽朗使然,65歲的外婆在採訪中如打開了話匣子一般:“其實當時心理很絕望,但一位醫生跟我們講了以前廣醫三院成功救治540克寶寶的經歷,給了我們一家人信心。我想我孫子出生體重還更重,說不定扛得住。當時心裡也沒底,諮詢了同在醫院工作的朋友,也是極力推薦讓我在廣醫三院治療,看到醫護人員都這麼盡心盡力,我們真是非常放心,更覺得慶幸。”說的激動時,外婆忍不住和女兒一起向醫護人員們鞠躬道謝。

“其實患者對我們的信任非常重要,她們毫無保留的信任和配合,讓我們能夠更加放開手腳,更專心地去救治。”吳繁感嘆地說道,“許多出生時情況比這對雙胞胎還好的早產兒,其實通過積極救治可以活下來,但家長可能缺乏信心沒有堅持下去,非常可惜。”

“疫”中新生!25周超早產雙胞胎健康出院,百日救治創造生命奇蹟!

吳繁向家屬悉心叮嚀出院護理注意事項

在新型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醫院抗疫工作導致醫護人力緊張,另一方面,早產兒及產婦的抗感染能力相當較弱,診治、護理的要求更高。如何在抗“疫”同時,保證小寶寶們健康成長,對醫護人員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但在詳盡嚴格的診治和防護方案和團隊成員不斷努力之下,廣醫三院新生兒科終於成功救治了包括這對小寶寶在內的眾多小患兒,順利渡過各種難關。疫情之中,這對健康出院的雙胞胎姐妹花,如同籠罩在疫情陰影下的光明使者,讓用心守望者看到最美的生命之花。

“疫”中新生!25周超早產雙胞胎健康出院,百日救治創造生命奇蹟!

出院時患者家屬與廣醫三院醫護人員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