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效果不佳?可能是你選錯了注射部位!


正確的注射部位可以幫助降糖效果更平穩,不良反應更少。如何掌握正確的注射技術,讓血糖控制更理想?藥師來為您講解。


正確的注射部位

首先我們應瞭解人體適合皮下注射胰島素的部位有4處,分別是:


胰島素效果不佳?可能是你選錯了注射部位!

①腹部:臍周至少2.5cm以外的雙側腹部;

②雙側上臂外側;

③大腿前外側;

④雙側臀部外上側。


以上4處部位,通常腹部是最方便自己注射的,其次是大腿外側。而除了方便,我們也應考慮到,不同的注射部位胰島素的吸收速度也有所不同,由快到慢排序是:腹部>上臂>大腿>臀部。我們建議不同的胰島素可以"搭配"不同的注射部位:


速效胰島素(如諾和銳、優泌樂)

吸收速度最快,基本不受注射部位的影響,因此可選擇

任一部位注射。


短效胰島素(如諾和靈R、優泌林R)

為了快速起效,首選吸收最快的腹部注射。


中、長效胰島素及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如諾和靈N、甘精胰島素等)

我們希望它們的作用長久平穩,最理想的部位是吸收較慢的大腿或臀部


預混胰島素(如諾和靈30R)

早晨注射時首選腹部注射,加快吸收,降低早餐後血糖;

傍晚注射時首選大腿或臀部,延緩吸收,防止夜間低血糖的發生。


注射部位應該怎麼輪換?


胰島素如果反覆在同一注射點進行注射,容易出現脂肪增生、皮下硬結、皮下脂肪萎縮等問題,會影響胰島素的吸收,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因此指南推薦:應注意注射部位的輪換,每次注射點應與上次注射點至少相距1 cm,且避免1個月內在同一注射點重複注射。


因腹部面積最大,運動量較其他部位小,且注射方便,吸收又快,所以最常選用;但是對於每天需要多次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朋友(尤其是每天注射4次的),往往會覺得很難避免重複注射。那麼,對於如何輪換注射位置我們有如下建議:


注意!劃重點!


首先,為了保證降糖效果平穩,應每天同一時間注射同一區域(腹部、上臂、大腿和臀部)。


可對注射部位的進行"大輪換",即在腹部、上臂、大腿和臀部四個部位之間的輪換。為了節省"寸土寸金"的腹部,可以將睡前的基礎胰島素或晚上的預混胰島素注射在大腿或臀部。


然後對同一部位的不同注射點之間應進行"小輪換"。建議每次選用新的注射點,每次注射點應與上次注射點間距1~2.5cm,可順時針/逆時針或固定方向進行注射。如在上臂或大腿,可每週按左右輪換注射部位。


而對於白天注射次數最多的腹部,我們可按下圖所示,製作一個以肚臍為圓心的橢圓卡片,對腹部進一步劃分區域:


胰島素效果不佳?可能是你選錯了注射部位!


①每天同一時間注射同一區域,例如早餐前的胰島素都在"1號"區域注射,午餐前的胰島素都在"2號"區域,以此類推;


②然後每天按所畫的圓點由內向外移動注射點,如第一天注射在藍色圓點,第二天注射在紅色圓點,以此類推;


③最後,對於注射次數多的朋友,由於一週過後所有的圓點都注射過了,所以我們可以再將圓點分為上下左右四個方位,比如第一週第一天靠藍色圓點的上部,第二週第一天靠藍色圓點的下部。


如此,就可充分利用腹部區域,又可做到每個月內不會重複注射在同一個點。


藥師提醒

對於注射部位做好輪換後,我們還有一些其他要注意的:


①注射前應觸摸檢查預注射點,看是否有皮下硬結,若有則避開該點以免影響胰島素的吸收。


②注射部位皮膚應為乾淨乾燥,必要時可局部使用酒精擦拭(不可使用碘酒)。如果使用酒精對注射部位進行消毒,應於酒精徹底揮發後注射;避免在體毛根部注射,以減少注射部位疼痛。


③避免在馬上要運動的手臂或腿上注射,以免由此導致胰島素吸收過快而引起低血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