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鷹擊長空,鶴飛萬里,鷹鶴相搏看歷史上著名的嫡庶之爭

鶴唳華亭,作為近期最熱門的古裝大戲之一,劇中精彩自是不必多說,前面我也寫過相關文章:《 》,分別從服飾、國姓、官制、宗藩、權謀等方面來解析了這部劇的部分歷史細節,尤其權謀著墨較多。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權謀的細化-也是這部電視劇裡鏡頭較多的嫡庶之爭。

鶴唳華亭:鷹擊長空,鶴飛萬里,鷹鶴相搏看歷史上著名的嫡庶之爭

圖1|鶴唳華亭封面照

而劇中的嫡子就是我們儲君-蕭定權,庶子就是劇中的齊王-蕭定棠,正如此劇給觀眾所展示的那樣,兩位皇子為了皇權爭鋒相對,開劇就上演了一場權謀大戲。先是為太子行冠禮,進而確定儲君之位,太子太傅盧尚書率領百官跪在皇城外為其請願,再加上太子舅家以邊關之危為籌碼,雖然最終得償所願:冠禮如期舉行,但齊王為了阻止這件事的發生,要求吳內人在太子行冠禮時,在城樓上丟下太子不忠不孝的檄文,以打亂太子的計劃。

之後步步反轉,本劇終以這場嫡庶之爭拉開了序幕。

從電視劇的套路-主角自帶光環,和自古邪不勝正的規律來看,最終必然以儲君蕭定權的勝利告終,何況老話有言: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從太子和齊王的性格去分析,對他們的結局也可以窺知一二。正如劇中對他們二人的性格塑造:太子的哭,齊王的狠。其實我們細思,太子的哭只是因為對父皇、身邊親人的在乎;齊王的狠其實也只是為了對自己和身邊人的保護。在乎也好,保護也罷,最終出發點是一樣的,但是結局不同,只是因為他們為實現這些目的的方法不同。

因此可以說是性格決定命運,環境塑造性格。正如開劇之初川蜀路茶馬監察御史陸英和女兒的對話“鶴,實為猛禽,可以搏鷹”那樣,蕭定權如鶴,性格直率,坦誠,凡事喜歡明著來,對於自己計劃也不吝和自己的便宜哥哥蕭定棠分享;蕭定棠如鷹,性格狠戾,但求一展宏圖,鷹擊長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皇權路上的絆腳石,一律清除,親弟弟也概莫能外。試問,一個為達目的,連手足都可以不愛的太子估計在位者稍微聖明,都不會喜歡吧?所以適當的讓實際上是以退為進。

鶴唳華亭:鷹擊長空,鶴飛萬里,鷹鶴相搏看歷史上著名的嫡庶之爭

圖2|劇中嫡庶-蕭定權和蕭定棠爭鋒相對

同時因為二人不同的性格,選擇了不同的路,最終也使得兩人的結局截然不同。鶴以內斂,鷹更張揚。自古權力之爭的路上,都註定了不平靜。

正如歷史上最著名的嫡庶之爭-唐朝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明朝永樂年間的立儲和萬曆年間的爭國本幾乎皆是如此。

唐朝玄武門:建成本為鶴,世民本是鷹,父不易儲,李世民自己殺出血路

公元617年,李淵起兵攻入長安,於次年稱帝,建國號為唐。而在唐朝的建立初期,李淵的兒子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立下的功績平分秋色,但奈何因為建唐後期,李建成多留守京師處理政務,李世民南征北伐打下了李唐的大半天下,又加上關隴貴族多是武將出身,和他們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利益捆綁,從李世民與當時著名武勳世家長孫家族的聯姻就可以看出來。

這也就使得李世民勢力急劇膨脹,以至於最後被封為封無可封的天策上將,嚴重威脅了太子地位。且二者性格來說,李建成仁厚,加之為嫡長,很快被立為太子,處理政務井井有條,性格相對內斂,這與劇中的蕭定權不謀而合;而李世民因為從成年開始,就在突厥包圍下救過隋煬帝,此後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更是南征北戰,練就了殺伐果決的性格,才能謀略或許超過劇中的齊王蕭定棠,但是性格其實並沒有相差太大。這也就使得李世民太強勢不可能太對父親胃口,指望李淵主動易儲機會渺茫。雖然在武德一朝,他們也明爭暗鬥,但因為聖寵,不出意外李建成登基是毫無疑問的。但世事無常,結果就是出了意外,因為李淵在武德末期寵信裴寂,漸生怠惰之心,朝政日昏,使得李世民的勢力逐漸滲透到朝堂和宮闈,最終他籌劃良久,於武德九年(626)在玄武門射殺了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又逼父親退位,才得以坐上最高權力寶座。

事實也證明,由於玄武門政變的惡劣影響,幾乎李唐初期每代帝王權力的更迭都伴隨風波,且李世民最終與其說是和李建成,不如說是和其父李淵進行權力角逐。

所以李建成和蕭定權兄弟,唯一的區別就是父親的強勢和英明與否,能不能掌控全局,壓制野心皇子。

鶴唳華亭:鷹擊長空,鶴飛萬里,鷹鶴相搏看歷史上著名的嫡庶之爭

圖3|玄武門之變

而數百年後的明朝,同樣有兩起著名的嫡庶之爭。

永樂易儲和萬曆國本:嫡長根深蒂固,鶴鷹相搏,文官成為這一制度的衛道士

源於永樂皇帝的發家原因-造反,這給子孫樹立了榜樣,次子漢王朱高煦就一直對儲君之位躍躍欲試。加上其戰功顯赫,多次隨永樂皇帝北征,永樂皇帝也對他多有暗示:”太子多疾“,這更助長了他的氣焰,以至於他久不就藩,張揚之態,和劇中陸文昔”以鶴搏鷹“中的”鷹“如出一轍,完完全全就是另一個蕭定棠。而當時的太子朱高熾仁孝恭謹,因為知道自己不得父寵,一直相對內斂,與劇中搏鷹之”鶴“有異曲同工之妙。事實證明,也正因為朱高熾的仁孝恭謹,不僅成為了他的明哲保身之道,更贏得了當時朝堂文官的好感,連幫助永樂皇帝靖難的第一謀士姚廣孝、當時的第一才子解縉也是嫡長制度和他忠實的衛道士,更何況朱高熾的太子之位,也多賴於解縉的一句"好聖孫"。之後數年,雖然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多次受到挑戰,特別是永樂十二年(1414),朱棣北征回師,”

以太子遣使迎駕緩“為由幾乎將朱高熾的東宮勢力剷除殆盡,但最終他還是憑著自己的以退為進,仁孝恭謹登基成為大明第四位皇帝。

再一次印證了”鶴,實為猛禽,可以搏鷹“之語。

而永樂皇帝的子孫,萬曆皇帝時期也發生了著名的嫡庶之爭,那就是萬曆十四年(1586)開始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圍繞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朝臣(文官)和萬曆之間發生了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一事。雖然最終朱常洛被立為太子,但與前面同理,朱常洵即使成為福王,仍遲不就藩,直到萬曆四十一年(1613)挺擊案發生後,才到封地。可以說這又是劇中翻版的蕭定權兄弟,再一次在歷史上書寫了鶴鷹相搏,嫡庶之爭。同時太子太傅盧尚書為太子冠禮在雪中向皇帝上諫也多是因為文官對這一制度的維護和捍衛。

鶴唳華亭:鷹擊長空,鶴飛萬里,鷹鶴相搏看歷史上著名的嫡庶之爭

圖|鶴唳華亭裡的太子和盧尚書

當然除以上事例之外,從西周確認嫡長子繼承製以來,因為皇權的巨大誘惑,嫡庶之爭基本歷朝歷代皆有,但其實我們仔細去了解就會發現:庶子即位,在歷史上終究只是少數。胡亥之所以能即位,是因為始皇帝生前未立太子,且趙高李斯之流篡改遺詔;劉弗陵之所以能即位,是因為前面的巫蠱之禍;楊廣之所以能即位,是因為楊勇太不成器,且他善於偽裝。楊廣可以為鷹,但楊勇卻不堪為鶴;而李世民之所以能即位,是因為直接發動的政變。

縱觀歷史上這些成功即位的儲君,大多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仁孝內斂,以退為進,與博鷹之鶴異曲同工。所以避開鋒芒,迂迴敵後,有時候也不失為一種權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