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清商業模式的本質?


如何看清商業模式的本質?

很多人喜歡探討商業的本質,但我覺得更多人關心的是商業形式,而不是商業本質,他們只關注商業的過程而不去關注商業的結果。商業本質其實就是我們到底賺什麼錢,賺多少錢?因為很多領域其實在賺得都不是大家看上去的錢。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第一個是民宿,民宿本質上賺的其實是房租的錢,你在怎麼運營的好,回到最後只要房租稍微抬價基本上你所有的運營工作都白做了,前些年房租便宜的時候進去的民宿都能賺點錢,運營再垃圾都能賺點,哪怕房子轉租都能賺點。這幾年房租貴的時候進入的,你運營再好,服務再好,都很難賺到錢。這個就說明,房租便宜是民宿最重要的因素。拿到便宜的房子才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是成人培訓,成人培訓領域,培訓能力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BD 能力,也就是獲客能力,他本質還是一個販賣恐懼感和希望感的行業。很多人在現實中不如意覺得自己該去提升下,然後就去讀書,去培訓。在他支付了錢的那一刻起他就感覺 自己能力提升了,他要的就是這個感覺,因為現實中他壓根不會去讀書,讀書是反人性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堅持,大部分人都只是為了這種感覺付費,並不是真為了學習付費,很多教育行業都是賺這個錢。另一個相似的是健身房行業,也是這種商業模式。每次體檢之後,很多人覺得身體不好,該去健身,於是辦理了各式各樣的健身卡,問題是你辦了卡之後,大概率你也是堅持不下去。健身、學習這些行業都是反人性的,很少有人能堅持下去。所以對於健身行業的商業模式,就是跟你對賭,就是賭你不去的商業模式。你辦了卡之後,他巴不得你不去,你越不去,他就越掙錢,這種商業模式的核心也是銷售,根本就不是服務,好的銷售比服務重要一百倍。


如何看清商業模式的本質?

關於恐懼感和希望感,最好的理解就是風水這些都是永遠無法驗證結果的商業模式,他跟你說,你們家風水不好,得改。然後你支付了一大筆費用,然後改了風水,最後還是被車撞了,你去找他算賬,他還會跟你說,如果不改風水,你可能就被撞死了,你聽聽也對。然後繼續聽他忽悠,這種商業模式其實很賺錢。阿里之前的B2B誠信通業務也是這種模式,他告訴你現在是國際化時代,你得開個誠信通,不然你就落伍了,開了就有源源不斷的生意否則就會被社會淘汰。於是你就趕緊交錢開通誠信通,最後結果呢,還是一樣沒啥生意但是又不得不付錢,這種都是由於恐懼而帶來的希望感的生意。你恐懼,然後給你希望,這種錢其實很好賺。

再譬如,前幾年很火熱的互聯網思維的培訓,傳統企業現在進退不得,困守危城,於是一波互聯網專家趁勢而起,自己公司做的一塌糊塗,但是到傳統企業家那裡忽悠的很好,讓傳統企業就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樣,拼命砸錢,其實最後的結果也還是死。最後去問這幫人,他們會說,互聯網本來就九死一生,你不轉型只會死得更慘。老闆聽聽也對,然後就繼續聽他忽悠。這種案例很多,販賣的都是一種希望而已。

前一段時間,有個前攜程高管分享他在攜程的經歷,他說,攜程每年的機票收入將近一萬億,但是賠的一塌糊塗,最後靠的是機票衍生出來的酒店、租車、租房這些業務掙錢。這是典型的互聯網流量型模式。通過虧錢的業務獲取用戶,再通過其它業務掙錢。

所以好多時候,分析商業的本質其實也是一種掙錢的方式,這種能力只能通過實踐得來,也是一種稀缺能力。因為絕大部分人總是喜歡分析,從來沒做過實際的商業,拿著各種公式、理念去忽悠自己忽悠別人,最後的結果總是差強人意。比如長租公寓這種模式,就是典型的自欺欺人,萬科的出發點沒錯,通過佔領存量市場來覆蓋更多的租戶。但是問題是他一方面提高房東的租金,一方面為了獲客不斷降低租戶的租金。加上中間一批沒啥職業素養的中介,為了獲得房源不計成本的哄抬價格,最後房東、租戶、中介都掙錢,就萬科賠錢。這種模式走到現在也終於被叫停了。

所以到最後,真正的商業模式都是通過實踐走出來的,要想看清其中的本質,除了分析和研究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實踐。另外也要了解人性,很多模式可能用理論想不通,用人性去解釋,可能就相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