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王哲】頂層設計,雙輪驅動,助力行業高質量創新發展


【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王哲】頂層設計,雙輪驅動,助力行業高質量創新發展

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王哲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現代數字技術正加速深化應用,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有力推動了經濟發展結構轉型升級。當前,金融業正藉助信息科技手段加速行業數字化進程,並致力於打造開放共享的產業新生態,重塑金融產品與服務,以切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與質效。

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銀保信)肩負著國家新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的使命職責。圍繞“服務監管、服務市場”這一目標,始終堅持以數據和技術為核心,加強金融基礎設施頂層設計,從銀行保險業具體應用場景和共享共性需求出發,探索金融科技應用實踐,建設銀行保險業信息共享平臺,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切實提升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水平。

統籌兼顧,加強金融基礎設施頂層設計

在加快推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中國銀保信始終注重研判信息科技與金融行業發展態勢,立足於行業發展的實際,從定位、機制和治理等方面統籌兼顧做好金融科技發展頂層設計。

1.明確科技定位,統籌規劃業務與技術發展路徑

中國銀保信成立伊始就將科技定位為公司快速發展的中堅力量和未來可持續科學發展的戰略核心。一方面,以科技支撐自身業務建設,加快推進以信息共享為基礎、以大數據為特徵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將自身建設過程所形成的科技能力,打造成品牌科技服務,面向行業進行價值輸出,逐漸從內部建設走向行業賦能。

科技定位明確後,如何實現業務和科技的深入融合與協調發展,規劃先行則成為關鍵。一是要開展好業務規劃。要積極面對金融科技發展浪潮,識別整合行業共享與共性需求,研究行業在生產交易與風險防控方面的痛點與難點,融入技術要素,規劃推動傳統業務全面變革、科技與數據引領的業務發展戰略與實施路徑。二是要開展好技術規劃。要前瞻性規劃信息科技整體架構,將科技創新的成果規劃並投放至業務產品研發環節,不斷向行業釋放技術能力,將科技與業務發展路徑有效銜接,確保信息科技對業務的有效支撐和協同發展,實現科技引領業務創新。

三是要做好規劃的動態修訂。要保持基本框架的穩定和規劃內容的動態,在“摸爬滾打”中不斷調整優化,保持規劃的適應性和指導性,確保步入業務與科技能力相匹配並融合發展的良性軌道。

2.優化體制機制,為戰略規劃目標落地提供保障

要確保戰略目標與總體規劃的有效落地,必須要有組織架構與運作機制的優化調整相配合,要審慎開展大調整,靈活開展小變革,逐步形成一整套步調一致、協同推進的體制機制。

通過搭建橫縱結合的組織管理體系,中國銀保信初步形成了符合大數據業態需要,以應用為載體、數據與技術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縱向上,設置了面向監管、銀行、保險、創新和區域等不同領域、主題和對象的前臺部門,形成緊跟客戶、快速反應、務實研發、注重實效的專業力量,更好發揮服務的專業化和市場化能力。橫向上,設置了業務、數據和技術等中臺管理部門,推進業務協調、數據統一和技術協同的全面協同管理。運作機制層面,不斷完善公司治理體系,構建了以戰略發展目標為核心指引,自上而下、技術與業務聯動的戰略管理與執行機制;形成了以市場化為導向,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重目標的考核、激勵與約束機制。此外,中國銀保信不斷優化自身運營流程、加大金融科技複合型人才培養力度,推進戰略任務落地。

3.加大風險治理力度,防範系統性科技風險

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必然帶來新的風險,需要新的治理框架。在進行金融基礎設施頂層設計時,中國銀保信將系統性、全面性風險管理上升到戰略高度,並持續加大治理投入。在開展金融基礎設施整體規劃時,同步規劃了企業網絡安全風險的管控、數據隱私的保護以及外部安全攻擊的防範建設,從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兩方面確保金融基礎設施的安全。

中國銀保信注重持續加強確保業務連續性的全週期的風險管控。在平臺建設期,一方面充分識別並論證平臺為行業、為消費者帶來潛在的全局性風險與局部作業風險,形成風險治理預案;另一方面,充分考慮科技應用風險,通過嚴肅技術選型、加強測試驗證等進一步消除科技應用風險,投入專職人員有針對性地管理風險,以“風險最小化”原則開展平臺建設實施。在平臺運營期,一方面加強公司內部業務與技術的協同,確保金融基礎設施平穩運行;另一方面,加強與行業各主體的運維聯動,及時預警併科學處置局部風險與部分“跨行業、跨地域、跨生態”的重大信息安全風險,助力行業防範化解系統性科技風險。

突出成效,數據與技術雙輪驅動為行業發展賦能

中國銀保信成立六年多來,始終聚焦銀行保險行業的痛點和共享共性需求,注重技術應用的場景化、具體化,關注業務產品服務行業的質效。不斷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提升新技術研究和應用能力,明確核心發展舉措,制定關鍵行動路線圖,認真落實每一項具體任務,實現數據和技術的雙輪驅動與持續賦能,助力銀行保險業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1.依託金融科技手段,打造行業信息共享平臺

目前,中國銀保信依託金融科技手段,以“兩地四中心”基礎設施佈局為依託,以穩定可靠的安全體系為保障,通過整合行業大數據、引入跨行業數據資源,架通了行業內及跨行業信息交互的橋樑,率先構建了覆蓋全險種、全業務流程的保險業信息共享格局,先後建設了十餘個行業信息共享平臺,形成了數十項應用於銀行、保險、稅務等多領域的數據與技術服務,為保險業改革發展持續賦能,並正在逐步向銀行業深化。

全國車險信息平臺作為全國車險市場統一生產和交易的基礎平臺,實現與保險機構核心生產系統全流程實時交互。依託雲計算、物聯網技術,助力車險業務實現快速精準的承保、理賠服務;依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開展機器學習、人臉識別、智能質檢、事故車智能定損應用創新;依託區塊鏈技術,打造了保單託管平臺,提升電子保單的市場公信力。農險平臺、健康險平臺、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平臺等的建設也務實結合行業共性需求,實現了對全行業的業務生產支撐。目前,我們正依託金融科技手段拓展更為廣闊的銀行保險互聯業務場景,比如在二手車貸款、供應鏈增信等領域,為推動建立銀行保險業信息共享大格局做好支持服務,努力實現依託科技賦能銀行保險業發展的宗旨目標。

2.穩妥釋放數據價值,助力行業防範化解風險

中國銀保信不斷拓展數據彙集的廣度和深度,在數據集中管理、統一應用、深入挖掘等方面成效顯著,行業數據基地和內外信息交互樞紐的作用進一步凸顯。構建了內外交互、廣泛聚合、標準統一的數據基地,公司保單彙集總量已達數百億量級,數據維度涉及車輛、交通、稅務、地圖、氣象、醫療等主題,並配合銀保監會制定、發佈了保險業務要素數據規範。

為進一步釋放數據價值,中國銀保信創建了大數據工作室,制定了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配備了專業的管理團隊,建設了集中、統一、安全、高效的數據工作平臺,通過脫敏、碰撞、建模、驗證等工作,推進數據價值的挖掘、數據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場景的適配。目前,面向行業關鍵業務場景提供的承保精準定價、風險識別地圖、欺詐高風險預警、智能定損、智能質檢、遙感定位、實名認證和汽車金融風控等服務和工具,切實提升了行業整體的風險管控能力和作業效率,極大地降低了作業成本。此外,中國銀保信建立了規範可信的信息安全體系,先後建成主動免疫防護系統、跨網數據安全交換平臺等基礎性安全防控平臺,並明確了公司數據敏感分級標準與各系統數據安全管理規範流程,多維度保障數據安全。

緊跟變革,釋放新型金融基礎設施新動能

科技進步帶來社會經濟的深刻變革,正影響著銀行保險業發展軌跡和趨勢。新形勢下,中國銀保信依託自身金融基礎設施的優勢,業務上不斷探索行業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技術上不斷研究信息科技的新發展、新場景,努力開拓業務技術融合發展之路,釋放助力行業發展的新動能。

1.發揮業務研究與數據優勢,探索行業發展路徑

科技進步引發了風險管理標的和管理工具的巨大變化,這都將成為影響保險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比如,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帶來了汽車風險特徵的變化,車聯網的出現又引起了風險定價模型的重構等。

為切實聚焦並圍繞保險標的務實探索保險發展的新途徑,中國銀保信很早就謀劃開展了新能源汽車風險特徵和車聯網保險應用的研究,牽頭行業進行車聯網保險數據應用標準等的研製。面向行業發佈了首個用於風險管理的重載貨車車聯網數據服務產品,推動行業數據在風險定價、核保風控、防災防損、理賠服務、反欺詐等關鍵環節和場景上的應用,成為行業對重載貨車業務風險管控的一項新的關鍵舉措。

為提升保險行業的風險區劃識別能力,中國銀保信建設了全國標準地理信息系統,疊加了保險、氣象、遙感、交管、車聯網等多種數據圖層,運用大數據關聯分析技術,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全國車輛出險地名標準服務和全國道路風險地圖的發佈,實現了全國道路風險的空間化、標準化與可視化,極大地提高了理賠作業、理賠資源調配、反欺詐的工作效率;農業保險區塊地圖的建設,實現了地塊區劃的精準定位、農險標的的快速識別、農業災害的及時跟蹤,為農業保險風險描述、風險動態監測、精準核保、精準理賠、農險反欺詐等多場景應用提供了科技支撐。

2.匯聚資源發力技術創新,引領業務技術融合

金融數據作為行業基礎性戰略資源,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賦能下,驅動並助推行業實現獲客導流、精準營銷、信用管理與風險防控的深入變革。作為金融關鍵基礎設施,中國銀保信不斷深挖數據資源,開展服務於銀保業務融合的科技創新實踐。已經通過區塊鏈結合大數據搭建了金融交易信息服務平臺,推進銀行與保險機構間信息對接和交易融合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此外,中國銀保信正利用大數據技術整合行業資源,推進貸款保證保險和銀行小微貸業務的跨界融合,形成新的小微貸款運營模式,提升銀行貸款業務的抗風險能力。

目前,中國銀保信正在積極謀劃設立保險行業信息科技創新實驗室,整合行業主要保險機構力量和科技產業端資源,推動行業科技創新。通過打造一個產學研結合的平臺,有效促進信息技術應用創新交流,實施技術創新的集中攻關,落實行業性重點科技創新任務。將大幅降低科技創新應用的門檻和成本,加速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推動整個保險行業科技創新資源的共享開放與科技水平的整體提升。

科技進步正在改變整個金融業發展格局,科技必將重塑金融生態。這不僅是每一個金融機構面臨的新課題,更是對新型金融基礎設施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中國銀保信將持續運用金融科技手段,降低整個行業信息化建設成本和金融交易成本,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風控能力。未來,我們將持續抓好政治建設和業務建設,緊緊圍繞“為監管服務、為市場服務”的核心,繼續以數據和技術為紐帶,推動銀行保險業內部以及與相關行業和領域的互聯互通、成果共享與合作共贏,促進銀行保險業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助力我國銀行保險業高質量創新發展。

【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王哲】頂層設計,雙輪驅動,助力行業高質量創新發展

中國銀保信在 2019(第四屆)中國汽車與保險大數據產業高峰論壇期間發佈創新成果。

【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王哲】頂層設計,雙輪驅動,助力行業高質量創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