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雷筍節節高,生活日日新!

豐都雷筍節節高,生活日日新!

豐都雷筍節節高,生活日日新!

鄉鎮檔案

豐都縣三建鄉地處豐都縣中南部,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距豐都縣城28公里,幅員面積63平方公里,轄7個村1個社區、45個村(居)民小組,有3862戶13865人。

目前,三建鄉有建卡貧困人口777戶3154人,其中:未脫貧5戶11人,貧困發生率0.08%,全鄉2017-2019年累計脫貧退出138戶441人,綜合貧困發生率下降2.34個百分點。

丰都雷笋节节高,生活日日新!

貧困癥結

三建鄉貧困程度深、範圍廣,主要基於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地理環境惡劣,屬喀斯特地貌,地形呈“三山夾兩河”之勢,海拔從230米急劇提升到1200米;道路彎多路窄,交通十分不便。

二是自然災害多發,鄉場鎮是全市4個重大地質災害點之一,鄉域內有27個地質災害點。

三是內生動力不足,群眾初中及以下學歷佔60%,絕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留守空巢老人較多。

丰都雷笋节节高,生活日日新!

脫貧武藝

雷筍,學名雷竹筍,又名雷公筍、早園筍、雷筍,因早春打雷即出筍而得名,是春筍市場上最早上市的筍種。

雷筍2月初出筍,筍期60-70天,於4月中旬結束。三建鄉共栽植筍竹8000餘畝,今年部分雷竹進入試產期,預計鮮筍產量可達4萬斤,僅銷售收入就將助農增收20餘萬元。

丰都雷笋节节高,生活日日新!

四月,豐都縣三建鄉,春意正濃。

四月,春意正濃。

豐都縣三建鄉一片片竹林地裡,趁著春日,春筍一茬接一茬地往外冒,一節節生長。竹林間,人影穿梭,村民們正忙著挖筍,裝滿了一個又一個籮筐。

三建鄉地處豐都縣中南部,距離縣城28公里,有3862戶13865人,是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

丰都雷笋节节高,生活日日新!

村民們在竹林裡挖竹筍。

當地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海拔從230米急劇提升到1200米,地理環境相對惡劣。因此,“種什麼”是三建鄉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解答”的關鍵問題。

如今,8000餘畝竹林,就是三建鄉給出的答案。

今年,三建鄉的鮮筍產量將達到4萬多斤,僅銷售收入就可以助農增收20餘萬元。春筍破土節節高,三建鄉當地村民的生活也在“節節高”。

紮根 政府搭臺讓荒山變竹海

丰都雷笋节节高,生活日日新!

村民廖龍堂在竹林裡挖竹筍。

三建鄉廣泛種植的雷竹,並非當地土生土長。雷竹為什麼會在三建鄉紮根?三建鄉綠春壩村駐村第一書記禹華倫帶著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走進了一片竹林。

“這是三建鄉長出的第一片竹林。”64歲的廖龍堂在林中一邊熟練地挖著竹筍,一邊笑著說。

時間回到27年前,廖龍堂在浙江省臨安縣一家雷竹種植基地打工。當地盛產雷竹,竹筍十分鮮美,價格高達20元一斤,供不應求。

“要是老家也能種上雷竹,然後挖筍來賣,那該多好!”廖龍堂心裡盤算著。第二年回家過年時,廖龍堂帶上了老闆送他的兩棵雷竹苗回家試種。

丰都雷笋节节高,生活日日新!

不到3年,他帶回來的兩棵雷竹苗就長成了一片竹林。到了1998年春天,廖龍堂已經開始挖竹筍賣錢了。

這些年,廖龍堂靠雷竹掙的錢不但脫了貧,還翻新了家裡的舊房子,添置了傢俱家電。廖龍堂也不再外出打工,而是在家裡專心侍弄這些竹子。

廖龍堂種雷竹賺了錢,不少村民動了心。村主任秦東生和村幹部也挨家挨戶走訪做工作,鼓勵和號召村民一起動起來。村裡還專門成立了合作社,在組織村民種植雷竹的同時,拓展銷售渠道,尋找農產品企業批量購買。

丰都雷笋节节高,生活日日新!

綠春壩村通過發展雷竹產業,不僅實現了整村脫貧,還成了名副其實既有“綠”又有“春”的美麗鄉村。如今,雷竹產業已經發展成為三建鄉脫貧增收的骨幹產業。看著一座座荒山變成了竹海,村民們都笑了。

通過政府搭臺、“三變”改革等舉措,村民們把土地流轉給專業公司種植雷竹,不僅可以獲得租金、參與分紅,還能在林地務工增加收入。經過幾年的培育和發展,三建鄉的雷竹產業已經初步取得改善生態環境、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成效。

丰都雷笋节节高,生活日日新!

目前,三建鄉的竹林面積已有8000多畝,今年的鮮筍產量預計將達到4萬多斤,僅銷售收入就可以助農增收20餘萬元。

在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扶貧集團幫扶下,三建鄉還發展青脆李、蟠桃、豬腰棗等產業共1萬餘畝,打造雙鷹壩採摘園等15個產業基地,實現了“一村一品”產業發展佈局,糧經比由9:1調整為2:8。

新家 貧困戶蓋起了三層樓房

隨著三建鄉的各個建設項目有序復工,46歲的廖騰華又在工地裡忙碌了起來。去年,廖騰華一家6口不僅實現脫貧,還住進了新房。今年,廖騰華想多掙點錢,把新房再裝修一下。

廖騰華是家裡的頂樑柱,過去幾年,廖騰華常年在外地的工地找活幹,專拆老房子。而在廖騰華心裡最想拆掉的老房子,卻是他住了幾十年的家。

“住在老房子裡最怕的就是颳風下雨。”廖騰華說,每次遇到下雨天,都是屋外下大雨,屋裡下小雨。

丰都雷笋节节高,生活日日新!

去年上半年,廖騰華家的老房子被納入D級危房改造範圍。老房子的旁邊很快蓋起了一棟新房子。

“本來只蓋一層樓,都是政府掏錢。但是我想一家人再住好點,去年也掙了錢,就自己再加蓋了兩層。”廖騰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三建鄉發展雷竹產業的村民一般有三份收入:

第一份收入是流轉土地的保底收益金;

第二份收入是在竹林務工的收入,平均按60—80元/天/人計算;

第三份收入是銷售分紅收入。這三份收入一年算下來,人均可以增收1萬多元。

村裡還給廖騰華安排了一個公益崗位,每個月有1700元。

去年,廖騰華一家純收入超過了4萬元。在新房的客廳裡,廖騰華的父母正看著電視,這臺55寸的大彩電和家裡的雙開門大冰箱都是今年新添置的。

三建鄉鄉長任正義介紹,2019年以來,三建鄉按照縣委專項行動要求開展排查3599戶,發現並銷號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112個,其中住房問題8個、義務教育問題4個,飲水安全問題100個。

建設 因愛上這裡的“鄉愁”搞起民宿

丰都雷笋节节高,生活日日新!

村民整理採摘回來的竹筍。

三建鄉被納入深度貧困鄉鎮後,共開工建設了51個脫貧攻堅項目,涉及基礎設施、醫療、教育、文化等領域。目前,已有33個建設項目完工。

這些脫貧攻堅建設項目和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正在給三建鄉帶來新變化。

在綠春壩村村口,一片500餘畝的花卉產業園已基本建設完成,計劃今年5月對外開放。屆時,遊客可以在這裡休閒賞花、戲水小憩。

花卉產業園的對面,是一個正在打造的民宿聚集村落。村落的入口處有一棵五六個人才能環抱住的老黃桷樹。走進村落,潺潺流水、庭院花香、休閒亭臺沿著小徑進入視野,錯落有致。

在村落的一個院子裡,彭紅娟和老公正忙著裝修民宿。

彭紅娟是豐都縣城人,兩口子在全國各地開了不少民宿。

“一直想在家鄉開個民宿,但以前沒找到環境這麼好的地方。”彭紅娟說,去年她偶然一次來到三建鄉遊玩。“第一次來就愛上了這裡!”

這裡有山、有水、有竹林,是彭紅娟一直尋找的“鄉愁”。得知三建鄉正在推進民宿項目建設後,她一口氣租下了四個院落。除了經營民宿外,她還打算在這裡打造康養項目。

任正義介紹,三建鄉的民宿項目最快將在今年夏天對外開放。項目還將配套建設農業體驗區,村民除了出租房屋的租金外,屆時還能在民宿打工掙錢,進一步帶動增收。

發展 農產品供不應求鄉村旅遊蓄勢待發

丰都雷笋节节高,生活日日新!

土雞蛋通過電商平臺銷售。

隨著三建鄉筍竹陸續上市,廖家壩村電商平臺的負責人廖麗娟也比以前忙碌了很多。

廖家壩村是三建鄉第一個發展電商的村。通過電商平臺,三建鄉的雷竹筍、土雞、土雞蛋、冷水魚等農產品被賣到了全國各地。

丰都雷笋节节高,生活日日新!

“以前是貨多了愁賣不出去,現在是訂單多了怕貨不夠。”廖家壩村駐村第一書記章烈說,2019年以來,廖家壩村電商平臺累計實現銷售額204萬元、全口徑280萬元(佔全鄉銷售額近50%),位居豐都縣和全市十八個深度貧困鄉鎮村級電商前列。

三建鄉還有7個村在廖家壩村示範帶動下,積極發展村級電商平臺服務站,全鄉累計實現重點扶貧農產品銷售額突破600萬元。

丰都雷笋节节高,生活日日新!

“去年,我們在電商發展‘1+8’(一個集配中心,8個村級平臺服務站)總體規劃基礎上,啟動了龍河流域區域性電商集配中心規劃建設。”任正義介紹,電商集配中心正在修建中,配備了冷凍庫,將有利於農村生鮮的銷售。“圍繞集配中心,我們正在建立龍河流域電商聯動協調機制,探索整合龍河流域資源。”任正義說,三建鄉的鄉村旅遊產業正蓄勢待發,做大做強區域電商對三建鄉的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任正義表示,今年三建鄉將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僅有的未脫貧的5戶11人將在今年實現脫貧。

三建鄉的發展,如春雷後的春筍,正“節節高”!

數說脫貧

2019年,三建鄉8個村(居)集體經濟收入56.38萬元,平均收入7.05萬元。全域實施農村“三變”改革,兌現首批保底收益432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對口幫扶資金撥付率分別為93.5%、100%。

兩不愁三保障

開展“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專項排查3599戶,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112個,其中住房問題8個、義務教育問題4個,飲水安全問題100個。建卡貧困戶納入低保159戶364人,實現了符合條件對象全覆蓋。完成建卡貧困戶“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100戶382人。

記者: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王淳

豐都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熊先偉 陶濤

審核:李永生 李賢文

丰都雷笋节节高,生活日日新!
丰都雷笋节节高,生活日日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