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电影撤档停拍,中国将率先复工,疫情能否带来全球格局洗牌?

随着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仅用时3天,未来两个月将要上映的大部分好莱坞大片统统宣布撤档。


这其中就包括已经首映,备受中国人关注的《花木兰》真人版。这部影片原定于3月27日在中国内地和北美同步上映,现已因疫情而延期。


欧美电影撤档停拍,中国将率先复工,疫情能否带来全球格局洗牌?


除此外,还有一些预计上映后就会占据2020年全球票房榜单的电影,如《速度与激情9》、《007:无暇赴死》、《寂静之地2》、《黑寡妇》等影片也宣布推迟上映。

欧美电影撤档停拍,中国将率先复工,疫情能否带来全球格局洗牌?

(图片来源艺恩,侵删)


更让影迷备受打击的是,因此停拍的大片数量更多。如《阿凡达》系列、《黑客帝国4》、《侏罗纪世界3》等,这些影片停止拍摄后,将直接影响未来两年的欧美票房总量。


欧美电影撤档停拍,中国将率先复工,疫情能否带来全球格局洗牌?

(图片来源艺恩,侵删)


相比之下,在抗击疫情逐渐迎来曙光的中国,影视行业逐步恢复正常运作。横店在2月份时就已允许剧组拍摄,国内部分地区影院已经开始恢复放映。照此看,若疫情不反复,上半年中国电影很有希望恢复正常运转。


欧美电影撤档停拍,中国将率先复工,疫情能否带来全球格局洗牌?


所以从理论上来讲,由于进口片数量减少,待疫情恢复后,中国电影在国内和国外的机会都会相应增加。于是,有很多人认为属于中国电影在世界绽放光彩的时候到了

但从现实的角度分析,这种理想化的情况,想要发生的概率并不大。


首先,观众重回影院需要时间

虽然现在中国部分影院恢复了营业,但从实际的营业状况来看,收益并不是很好。


灯塔专业版上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有16家影院产生收益,但累计分账票房才3.9万,观影人次1278人。这样的票房对一家影院来说都是杯水车薪。


欧美电影撤档停拍,中国将率先复工,疫情能否带来全球格局洗牌?


对于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影院上映的影片多为重映影片,对观众来说没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说明全国的影迷们并没有完全从防疫的紧张状态中脱离。

无论造成这样影响的主要原因如何,中国的影市如此低迷势必会让很多国内的制片方更加谨慎,继而影响国产电影在国内放映的节奏。

而国产片又未有先再海外上映以后再回到中国上映。所以即使海外没有疫情,中国电影再度现身国外影院的周期也是相当漫长。


其次,国外流媒体也可以解决影院困境

疫情期间,国外的流媒体也和我们的视频平台一样,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3月18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向联网电视提供视频和广告服务的Wurl公司发布最新数据显示,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全球用户观看流媒体内容的时间在过去这个周末激增了20%,其中奥地利和西班牙更是飙升了40%。


欧美电影撤档停拍,中国将率先复工,疫情能否带来全球格局洗牌?


在这样的形式下,媒体公司已经放弃了他们的正常策略,以满足那些被困在家里的人对节目日益增长的需求。


有线电视巨头康卡斯特旗下的环球影业在三部电影上映前,首先提供在家租看服务。而迪士尼则提前数月在流媒体服务上发布了《冰雪奇缘2》


欧美电影撤档停拍,中国将率先复工,疫情能否带来全球格局洗牌?


这样的操作是不是像极了我们春节期间院转网的《囧妈》和《肥龙过江》?


欧美电影撤档停拍,中国将率先复工,疫情能否带来全球格局洗牌?


面对疫情,国外的电影公司也会像中国的影视公司一样需求自救的机会。加上国外会员订阅和线上视频付费习惯远远要好于中国,预计未上映的影片均有机会与本国的观众见面。

所以综合来看,疫情并不见得会给中国电影带来红利,真正能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还是我们自己本国的制作方。只有中国电影的本质改变了,品质提升了,未来才能真正的被全世界认可和欣赏。


3月14日,知名媒体人、影评人、《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在中影▪影视高级总裁班的直播课中提到了中国电影怎样会更加容易走出去,在国外电影节拿更多奖项的经验。


欧美电影撤档停拍,中国将率先复工,疫情能否带来全球格局洗牌?


其中,阿郎老师提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国产影片在国外斩获多项大奖,如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贾樟柯导演的《天注定》《小武》等。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电影节认为中国比较神秘,把中国电影当做奇观来看待,在评选时会因此舍去对画质、拍摄手法等方面的考量。


欧美电影撤档停拍,中国将率先复工,疫情能否带来全球格局洗牌?


但现在的中国已经非常开放和发达,对于国际来说中国不再神秘,所以在评选时会把中国电影和其他国家的电影等同来看。

那在失去了地域优势后,怎样才能在多国提交的作品中杀出重围呢?


阿郎老师观察多部获奖影片后,总结出了一个影片是否能获奖的几点规律:


1、现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通常是以本土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国际化的故事。

例如获得金棕榈奖的日本电影《小偷家族》,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了一个比亲人更亲的“家庭”,使用的形式非常日本,但是故事中探讨的“老龄化”“家暴”“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等问题却是全世界都在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所以这样的影片拿到国际上会更容易得奖。


欧美电影撤档停拍,中国将率先复工,疫情能否带来全球格局洗牌?


2、常是同时充满低劣和高尚的复合型电影。

例如《海边的曼彻斯特》、《绿皮书》,包括最近得奖的《寄生虫》等影片,让通俗的个人情感和高尚的精神相遇,这种碰撞和冲击是获奖影片普遍具有的特征。


欧美电影撤档停拍,中国将率先复工,疫情能否带来全球格局洗牌?


3、同时要兼顾所投奖的电影节偏好,做好商业宣传。

一部影片能否获奖不仅和影片的质量有关,和最终的运作方式和选择也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国际上A类电影节都要求是首次投递,也就是说一般想入围一个A类电影节需一届只有一次机会。每个电影节选片的喜好不同,这就要求片方一定要找准自己的片子适合投哪个电影节。


比如如果影片商业属性强,又拥有足够的公关费用,则可以尝试奥斯卡;影片偏文艺,带有极强的政治性因素,可以尝试柏林电影节等等。


欧美电影撤档停拍,中国将率先复工,疫情能否带来全球格局洗牌?


中国电影至今很难在国际上引起反响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没有掌握这几点规律。我们总是在讲求像好莱坞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业制作模式,学习先进的技术,希望提升我们电影的品质。

但其实,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在意对大片的模仿,反而丢掉了属于中国电影的文化特点征

师夷长技以制夷。历史给我们带来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反思。任何单一的模仿都很难做到超越。我相信,当我们真正的接受了“中国故事也可以是世界故事”这个概念的那一天,世界也会同样为我们的故事共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