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 創新發展——廣德縣持續開展“非遺進校園”

傳承文化 創新發展——廣德縣持續開展“非遺進校園”

  為深入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紮實推進全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2019年始,廣德縣文廣新局結合工作實際,為傳承歷史、推廣文化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品牌“非遺進校園”,並持續開展推廣活動,通過文藝匯演、新春民俗展演、知識講座,贈送非遺書籍光碟,展板宣傳等多種形式,在我縣中小學校及社會上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積極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承發展。截止目前共開展14期活動,全縣一萬餘人次的中小學生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

  廣德縣文廣新局文化館一直將廣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和推廣作為首要任務。2018年3月29日下午,組織了我縣省級非遺名錄項目《火獅燈》、縣級非遺名錄項目《羅氏燈藝》船燈等走進震龍小學,2018年9月5日上午,組織我縣省級非遺名錄項目“火獅燈”走進宣城市機械電子工程學校參與新學期開學典禮暨非遺進校園活動。通過在進校園的文藝演出活動中,邀請我縣非遺傳承人表演非遺項目,並對非遺項目進行詳細的解說,讓學生們瞭解非遺項目的藝術特點以及它們的過去、現在、未來。讓廣大師生與非遺項目傳承人在精彩的講演中共享非遺項目保護成果。

  非遺傳承人進校園,文化館定期邀請縣裡的非遺傳人到中小學校舉辦非遺知識講座。通過實際表演加課程教學的方式向未成年人講解我縣非遺知識,達到宣傳推廣非遺項目的目的。課上,老師向學生們主要介紹我縣非遺文化項目,示例演唱《十雙紅繡鞋》等曲目。通過講座的形式促進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提檔升級,對城市文化發展、學生文明素養提升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是一個動態發展的傳承,學習傳統技藝只是其中一個小方面。當代社會,更多的是對傳統文化的的繼承和發展。我縣非遺文化目前已從一個碎片化、民間口口相傳的形式,轉變為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因材施教的模式。為了讓更多的青少年瞭解非遺、發現非遺、保護非遺,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進而自覺參與到非遺文化傳承中來,我局會持續在全縣校園中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組織開展各項文化活動,將“非遺進校園”的活動開展的更加豐富多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