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利率”環境下歐日金融機構應對經驗與國內啟示

一財朋友圈·孔祥 喬永遠 |“零利率”環境下歐日金融機構應對經驗與國內啟示

開始之前的故事:

有一個人,吊在半空中,抓著一棵長在井中間橫伸出來的小樹,上有餓狼,下有毒蛇,陷身在進退兩難的絕境。突然聽見有奇怪的異響傳入他的耳朵裡,他駭然循聲,發現一群老鼠正在啃著樹根。這生死一瞬的時刻,他看到了眼前樹葉上有一滴蜜糖,於是他忘記了上面追趕的餓狼,下面等待的毒蛇,也忘掉了快要給老鼠咬斷的小樹,閉上眼睛,伸出舌頭,全心全意去品嚐那滴蜜糖。

對全球陷入槓桿高企、需求不振的各國而言,當下那滴蜜糖可能就是“零利率”。

本文將聚焦零利率,結合歐洲和日本近二十年來資產價格和機構行為,總結大類資產價格調整和機構應對策略,並對我國金融機構未來的轉型應對提供參考經驗。

滑入“零利率”的歐洲和日本

出於刺激總需求和減少高槓杆帶來的利息支出的需求,全球處於“零利率”乃至“負利率”的國家和資產(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估計超過14萬億美元)在持續增加,其中歐洲(參考隔夜存款利率下限)和日本(參考新增超額準備金利率)持續時間最長。

2014年6月11日,歐央行將利率走廊下限隔夜存款利率從0%下調至-0.10%,歐元區基準利率以主要再融資利率為標準於2016年3月達到零利率並維持至今。

歐洲“零利率”的動因:歐債危機導致經濟衰退。2010年歐盟27個成員國中,有20個國家的財政赤字佔GDP比例超過3%安全警戒線。最受影響的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國家財政赤字率遠超3%。歐債危機導致歐盟CPI一路下降,後來歐盟陷入通貨緊縮之中,拖累了經濟增長。

日本央行早在1999年9月就第一次將基準利率降到零,先後持續將近6年,隨後又在2016年2月直接降到負利率區間。

日本“零利率”的動因:老齡化等因素造成經濟停滯。自20世紀80年代之後,日本人口增長出現了明顯的放緩,甚至在2007-2017年間,每年人口數量平均縮減約0.1%,進入負增長區間。如今日本居民的年齡結構已經出現明顯的失衡。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日本經濟惡化還體現在通縮之上。2014-2017年日本的通縮危機愈演愈烈,日本國內的CPI指數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長期在低位徘徊。

一财朋友圈·孔祥 乔永远 |“零利率”环境下欧日金融机构应对经验与国内启示

“零利率”環境下,大類資產表現各異:按收益回報看,實物資產回報較好,權益指數上行同時波動加大,債券更難賺錢。

具體來看,債券:利率中樞下降導致無風險利率降低,受機構持續的擴表需求和經濟衰退預期影響,債券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整體下降,但高風險資產信用利差仍維持高位,單純依靠配置越來越難賺錢;權益:無風險利率下降,但衰退預期導致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下降,整體看權益市場估值只是略有提高,同時波動也在加大;實物:以房地產為主的實物資產回報上升,但也要關注管制對資產價格流動性帶來的影響。

“零利率”的衝擊和金融機構的應對

“零利率”衝擊商業銀行業務經營,歐日銀行權益指數逐步走低,估值普遍下行。這表明市場擔憂相關國家銀行的資產質量和成長性。

按具體業務條線,“零利率”衝擊不同:資管(表外)>零售(表內)>企金(表內)>金市(表內,越大表現越好),同時定期存款“活期化”明顯,表外貨幣基金需求萎縮。

一财朋友圈·孔祥 乔永远 |“零利率”环境下欧日金融机构应对经验与国内启示

“零利率”環境下,居民和政府將是加槓桿的主體。受融資需求不振影響,企金端信貸需求和資產質量均有所下滑,居民零售端信貸需求仍穩定增長,同時來源於政府項目的信貸需求增加。

穩定的負債更難獲取,定期存款佔比持續減少,低風險偏好部分轉化為活期存款,其他轉為資管產品。資管規模仍在擴張,但需求結構變化,無風險收益下降導致貨幣基金萎縮,指數類產品和另類資產投資更受青睞。

表內金融市場缺資產,交易窗口帶來不多的賺錢機會,藉助收益曲線波動,機構通過ABS等工具實現非標轉標、資產流轉將帶來階段性收益機會,但難度顯著增加。

面對零利率環境,差異化的應對策略,金融機構黯然失色與重整旗鼓並存。

一财朋友圈·孔祥 乔永远 |“零利率”环境下欧日金融机构应对经验与国内启示

德意志銀行增加了表內衍生品敞口,但缺乏合適的風控機制導致經營進入困局。

日本核心商業銀行遵循“主銀行”制度,持續給持股企業提供支持,由於長期資產質量無法證實,大企業“僵而不死”拖住了相關機構的發展,相關機構通過加大海外資產配置進行對沖。

西班牙桑坦德銀行深挖消費金融業務,並拓展拉美、中國等新興市場零售客戶,業績煥發第二春。

資管機構東方匯理集團積極上市融資,持續延伸產品線,AUM規模穩定增長,事後看相關機構成功抵禦了“零利率”的衝擊。

低利率環境下我國金融機構的“五條軍規”

截止2019年底,我國商業銀行業總資產規模約290萬億元人民幣,淨息差在180-240BP,中間業務收入不足20%,未來隨著利率中樞下降,我國機構也會面臨海外金融機構的困頓,結合相關經驗,未雨綢繆,恪守如下“軍規”:

(1)信貸需求:表內重居民和政府融資需求,探索消費金融/政府基建融資領域的產品創新。

一财朋友圈·孔祥 乔永远 |“零利率”环境下欧日金融机构应对经验与国内启示

企業提升槓桿水平有限,盲目在企業端加槓桿會降低資產質量;信貸需求來源可能在居民消費金融和政府融資上,前者順應了居民儲蓄率下降趨勢,後者順應了基建項目擴張趨勢。

(2)客戶存款:存款“活期化”難阻擋:夯實主賬戶基礎,延伸表外產品線。

一财朋友圈·孔祥 乔永远 |“零利率”环境下欧日金融机构应对经验与国内启示

(3)收入結構:息差佔比下降,增強銀行入口和產品變現價值,豐富中收機會,這需要商業銀行增加流量的“入口”價值,持續進行產品迭代。

(4)風險敞口:表內金市穩定風險偏好,風險敞口放在表外。在打破剛性兌付情況下,除了股票債券等標準化風險資產外,這要求增加股權、實物、私募債權等另類資產以增厚收益。

(5)資產配置:表外拉長負債久期,拓展另類資產來源。

隨著利率收益中樞的下降,貨幣基金收益率將持續下降,現金管理型產品可能會趨於“雞肋化”。後續應在表外提升風險偏好,拉長客戶負債久期,機會在“固收+”策略(定期開放式)、股債混合類(開放式)等多策略產品。

一财朋友圈·孔祥 乔永远 |“零利率”环境下欧日金融机构应对经验与国内启示

最後,筆者總結了低利率環境下商業銀行業務轉型的探索路徑,供讀者參考。

一财朋友圈·孔祥 乔永远 |“零利率”环境下欧日金融机构应对经验与国内启示
一财朋友圈·孔祥 乔永远 |“零利率”环境下欧日金融机构应对经验与国内启示一财朋友圈·孔祥 乔永远 |“零利率”环境下欧日金融机构应对经验与国内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