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败“一点点”,在竞争激励的饮品市场站稳脚步?

大街小巷所到之处,我们经常能看到年轻人们手捧奶茶,欢声笑语地从身边擦肩而过的情景。那些提供奶茶饮品的商店也是遍地开花。也许,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开个奶茶店应该是个包挣不赔的美好小型创业项目。但其实要想开成功,殊非易事,也一样要遵巡一些创业规律。

如何打败“一点点”,在竞争激励的饮品市场站稳脚步?


我们昨天刚与一位93年出生的爱拼爱创的候小姐做了一次深度交流。

候小姐2015年从黑龙江省一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毕业前,她即在学习之余,面向学姐学妹们兜售从网店上批发来的饰品礼品。一学期下来,能把学费和零花钱全部挣出来。大学毕业后,干脆直接在大学城专职摆起了地摊,整整一年时间下来,收入只能勉强支撑生活开支。

2005年大学毕业后,侯小姐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正常进入公司上班,而是凭借着在大学兼职和创业积累的经验开了一家奶茶店——贡茶。怀揣着父母积攒下来的30万本金,信心满满的开始了她的奶茶店创业之路。她精心挑选了店铺的地址,装修了店铺,设计了菜单,然而,奶茶店铺的生意并没有按照她的预期发展下去。渐渐地,她发现30万的资金远远不够支撑店铺日常经营。为了节约成本,她只能招募一两个员工,并且亲自上阵,起早贪黑,亲力亲为制作奶茶,这也导致侯小姐没有多余的时间研究菜单等。此外,作为一个新手,她在选址时由于忽略了周边就有一家“一点点”这一重要因素,导致她这家小小的奶茶店竞争异常激烈。在坚持了一年多的运营之后,小侯选择转让奶茶店,拿着赚来的10万元净收入,安心上班。

如何打败“一点点”,在竞争激励的饮品市场站稳脚步?


候小姐对于自己两次全职创业经历判定为“不算成功”,只挣到了点辛苦钱。

内部投资回报率(IRR),是指项目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收益率。实质上,它是能使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我们的主人公投入了30万左右的资金,最终获得了40万元的收入,表面上看内部投资回报率还有20%多,但考虑到很小的投资金额,以及个人付出的努力,其实很不划算。一年零三个月时间全身心投入创业,每天操劳15个小时左右,终年几无休息,才获得10万元净收入,比上班拿几无风险的工资收人稍多,但个人付出的努力辛劳,单单是时间一项,也应是上班工作的2-3倍。更何况创业有太多的精神情绪付出。或者说情绪成本付出远高出上班。如果以相当于上班工作的两年时间付出来计算,相当于一年时间只挣到了5万元净收入,年化投资回报率也只有10%。显然,不能以“成功创业”论之。

经过这一次的创业,侯小姐认为以下两方面是她失败的主要原因

第一、选址问题。由于自己是一个新手,在选址时缺乏认真的考量:她把奶茶店开在了办公区附近。现在,谈起选址问题,她连连摇头,认为当初不应该把奶茶店选在办公区、写字楼这种休闲属性偏弱的场所。要知道,这样的环境下,消费奶茶的精准人群数量远远不够。此外,在她店铺的不远处不仅有像“一点点”这样直接的强劲品牌竞争对手,还有其他诸如全家的便利店、小卖部、世纪华联等使消费人群得以分流的竞争对手。本是有消费需求的人群,如果从“一点点”门店经过,往往先行选择其消费点单,而不是她的奶茶店。

第二、资金投人量的问题。只有拥有充足的资金才能支撑起创业,维持店铺的运转,用多余的资金不断开发研究新产品。然而,当时她的投资额并不多,导致无法招聘更多的员工,只能靠自己和两个员工维持奶茶店的正常运作,因此无力分心去研究产品菜单设计,产品图片等,生意并不尽如人意。

如何打败“一点点”,在竞争激励的饮品市场站稳脚步?

如何打败“一点点”,在竞争激励的饮品市场站稳脚步?


作为创业导师,我们的分析视角与候小姐自身总结分析有较大不同。

首先,侯小姐这之前不具备餐饮方面的工作经验积累,也没有做过这个行业的管理人员,就直接创业了,而且她的父母亲也不是这个行业的专家。所以,她在这个行业里面其实是缺少专业核心知识技能积淀的。这就导致了她缺乏对这个行业内在发展规律的洞察能力。即使当时父母亲给她投的钱不止三十万,能够支撑不止两个员工,甚至能招聘更多的员工,也未必能获得单店一年上百万元利润的较大意义上的成功。因为产品创新,经营创新等帮助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做法,都是基于对于该行业知识技能的深度理解、专家级的掌控情况之下,结合新的资源、知识、信息,以及把握客户变化的需求才能达成。

因此,我们认为,这个创业项目不算成功的首要原因,是创业者自身的知识架构与其创业项目的不匹配。

如何打败“一点点”,在竞争激励的饮品市场站稳脚步?


其次,缺少合伙人。侯小姐所招募的员工实际上仅可称之为一个经营团队,而不是创业团队。如果当时她能有一两个资质合格的合伙人(

核心而且合心-见《唯核不破》一书“合伙人的重要性”章节论述),合伙人之间就能进行共同的探讨研究,日常管理可以交付给合伙人打理,创始人自身才有更多的精力去研发新的奶茶产品或新的营销方式,甚至针对不同的客户的个性化开发新产品。但是,现实是她只有两个员工,或者说是她的执行人员,她们更多地只是执行侯小姐制定的既定的操作方式和流程,并不能给她恰当的建议,很难从经营上帮助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或通过提升客户核心价值创造能力来帮助捕获更多客户,最终帮助其创业成功的。

如何打败“一点点”,在竞争激励的饮品市场站稳脚步?


第三、我们认为该项目不具备品牌优势。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品牌效应非常重要。如果缺乏品牌,说明产品竞争门槛并不高,除非她家的奶茶有非常好的口感,独特的配方。然而新入行的她并不具备。加之又没有很好的创新能力,即使她选择了一个正确的、精准消费人群比较多的开店地址,还是没有办法阻止竞争对手的出现,这样的创业项目注定很难取得较大意义上的成功回报的。

如何打败“一点点”,在竞争激励的饮品市场站稳脚步?


创业案例分享,到这就告一段落了。我们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市场上每一个成功者,都曾是一个前途难测的创业者。但凡是你能看见的“成功”,都只是一种结果和表象,我们要做的是深挖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成功或是失败的原因,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让我们的创业之路变得更加平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