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孝經》,書風為何是如此竣烈鋒利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聊聊賀知章的《孝經》。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因為這首名詩,我一直認為賀知章是一個和藹可親、老來天真、笑容可掬的形象。而根據這樣的形象再類推他的書法,似乎也應該是寬博渾成、詼諧有趣的書風,但是類推終不過是類推,以此詩之印象卻想不到此公的書風是如此竣烈鋒利,可見我想當然式的類推實在靠不住的。

賀知章《孝經》,書風為何是如此竣烈鋒利

其實連看賀知章的墨跡也得靠機遇。雖然《宣和書譜》記載他“善草隸”,並錄法書十二種,但自民初以來,恐怕無人能獲此豔福,一睹芳華,賀氏的《孝經》也是從日本的書法著述中發現,並把它介紹到國內來,也許,這是目前唯一能見到的此翁真跡了。

說是此翁真跡,一無名款,二無年月。也只是根據宋初《孝經》卷末標籤所定,但想來大致也不差。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料應有幾分狂態;他又曾出家為道土,李白還有“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之句,至於方外道士能否得道成仙,唐人也已為我們找出了現成答案:一代詩聖杜甫有《飲中八仙歌》,賀知章即被奉為一仙——當然是酒仙而不是地道的神仙。但以杜甫作為酒友身份,又是“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的有趣場面,“飲中八仙”之一的賀老有飄飄然的仙氣,大約也是順理成章的吧?

賀知章《孝經》,書風為何是如此竣烈鋒利

叫仙家去寫那一本正經的儒家經典《孝經》,這是強人所難——道不同不相與謀也。故賀知章的此卷也亳無仙氣。尖銳的筆鋒在激烈地跳蕩著,側筆刷掃是那樣的義無反顧,形態則是從整體章法到局部架構,無不是一種精巧、華美的平衡感和對比度。既無舒捲如行雲流水的暢順自然格調,也未能讓人領悟溫柔敦厚的含蓄之旨。以仙的身份去從事儒的理想,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奇怪的結合:非道非儒,卻不乏一絲人世間的世俗趣味,這是一種入世之態;道家自然不能為,但也迥非儒家的“窮則獨善其身”的標準。《孝經》的格調,是一種不安現狀、思得一抒積愫的明晰的心態表現。

賀知章《孝經》,書風為何是如此竣烈鋒利

雖然論神韻格調,《孝經》還不能與同類的《書譜》比美,但它的技巧是無懈可擊、令人歎為觀止的。

如果對書法學習和欣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維知書法”,維知每天給您帶來書法知識和名家書法欣賞。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書法知識,三人行必有我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高書法藝術水準。願與廣大書法愛好者一起弘揚中華傳統書法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