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悔憾人生

引 言

六十岁,花甲之年,人生已度过大半,离人生终点越来越近,离从前越来越远。越接近人生终点,就越容易回想从前,回想是非,回想功过,回想喜忧,回想苦乐,…… 从中获得人生领悟,寻得自我慰藉,以企卸减点点沉重,得到丝丝心安和谅函。

人生是一张单程车票,没有回程,一路坎坷颠簸走来,谁也不能预知前方是美好还是凶险,谁也不能保证事事皆是,完美无缺。把事情做好是本分,也可以引为骄傲和自豪;做错事、有过咎也司空见惯,也可能懊悔和遗憾。很正常的,人的一生就是悔撼的一生,但只要心地纯善,不文过失,知错则改,不蹈覆辙,还是可以弥补悔憾的。

凡俗之人大凡如此。

我凡夫俗子一个,纵观多半生行为举止,可谓良莠参半,优劣皆存,如今退休致事在家,聊赖之时,闪念之间,忽地有了撰写回忆录和自传之类的冲动,然而又觉平民百姓、小小人物,没有宏功伟业,没有声名地位,净是些区区小事,净是些琐情俗务,有什么好写的,况且文字水平和文化素养不够,难以准确表情达意,怕贻笑大方,怕让人说附庸风雅,所以迟迟不能也不敢动笔,而这种冲动又像脱缰的野马,不能自已,免为其难吧。

有人回忆录或自传是写给别人看的,我是写给自己的,是自寻慰藉安抚心绪的,充其量是留给儿孙的,至于儿孙愿不愿意看,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第一章

我,姓王,名字暂且隐去,号知愚,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农历丁酉年十月廿八)生于天津市红桥区西沽公社,一九六二年与大妹随母返回祖籍——河北省黄骅县城西南三十华里的偏僻闭塞的王姓村庄。从那时起,有了较清晰的记忆。

就从那时写起吧。

当时村庄有二百多户人家,一千余人,都姓王,据说这支王姓属“天官王”一脉。相传,明朝初期,现在孟村县王帽圈村出了个大官——吏部天官(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部长)王翱,从此这一脉王姓就称“天官王”了,我村王姓的一世祖是天官王翱的嫡叔,也因此借了光。

村庄有前后两条街,有东西两个坑塘,坑塘边长满了柳树,夏天可以洗澡纳凉,冬天可以蹓冰戏耍;村西、南、北是上好的白沙地和茂密的枣树林,村东是鹰飞草长,荆蒿遍野的荒碱洼……

我家就在前街南边一个窄窄的胡同里,三间土坯房,小小的院落,低矮的屋檐,破旧的木门,朽败的窗棂……,这是高祖父留下的祖产。房后是堂祖父家,堂祖父兄弟两个,与我祖父是亲叔伯兄弟,比祖父小二十多岁,比我父亲还小一岁,这个家族直到父亲十一岁,堂祖父十岁,才由两人抓阄分家,父亲抓得祖产的前院,堂祖父抓得后院。祖父兄弟一人,没有亲兄弟,两位堂祖父与我家是支派最近的了。(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