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建議課本刪除“小荷才露尖尖角”,只因其中這一句,有理嗎?


家長建議課本刪除“小荷才露尖尖角”,只因其中這一句,有理嗎?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為後世的我們創造了不少珍貴的文化寶藏,其中便包括了詩詞文化。而為了傳揚古代文學,也讓後世的我們記住主人的努力和付出,語文學科成為了人們教育階段所必須接觸的東西。

家長建議課本刪除“小荷才露尖尖角”,只因其中這一句,有理嗎?

而在語文課堂上,你可以看到不少古代亦或者是現代先人的智慧結晶,併為他們所震撼。當然,文化的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語文課本也在不斷的更改中。對於我們這代人而言,“小荷才露尖尖角”必定是小學時期的經典記憶,但是奇怪的是,如今有些家長卻要求刪除課本中的這首詩,到底是為何呢?

家長建議課本刪除“小荷才露尖尖角”,只因其中這一句,有理嗎?

這句話出自楊萬里的《小池》一詩之中,是一首七言絕句。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江右人,出生于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mào)、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也被後人稱之為“誠齋先生”。

家長建議課本刪除“小荷才露尖尖角”,只因其中這一句,有理嗎?

楊萬里一生寫了兩萬多首詩,傳世的也有四千多首,因此被譽為一代仙宗,其作品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當然,也存在不少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情感的作品。而《小池》,便是第一種類型的作品。

《小池》

宋朝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家長建議課本刪除“小荷才露尖尖角”,只因其中這一句,有理嗎?

這是一首簡單易懂的詩作: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為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因為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才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小池》是一首小巧精緻的作品,宛如一幅花草蟲鳥的墨彩畫,作者緊扣小池這個主題,又用幾個特殊的景物描繪出一幅勃勃生機的畫面,將自然界中的小事物寫出了人一般的情感,它們相互依存,互相陪伴,生活別樣的美好。《小池》是一首小巧精緻的作品,宛如一幅花草蟲鳥的墨彩畫,作者緊扣小池這個主題,又用幾個特殊的景物描繪出一幅勃勃生機的畫面,將自然界中的小事物寫出了人一般的情感,它們相互依存,互相陪伴,生活別樣的美好。

家長建議課本刪除“小荷才露尖尖角”,只因其中這一句,有理嗎?

顯然的,這樣的作品充滿了陽光向上的含義,正是小學課本所最需要的東西,也是我們教導下一代如何發現生活中的美的資料之一。然而,這樣一篇好作品,卻為很多家長所反感,這就讓人不好理解了。

對於其中的緣由,有人進行了揭示,並得出結論,家長們之所以不喜歡這個作品,是因為“小荷才露尖尖角”帶著不好的含義,倘若不加以制止的話,可能會被小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從而給未來埋下一定的隱患。

家長建議課本刪除“小荷才露尖尖角”,只因其中這一句,有理嗎?

當然,在某種意義上,家長這樣的行為無疑是一種無稽之談,畢竟當時的楊萬里,大概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作品會遭到如此的解讀,他的本意不過是向世人分享自己所見所聞,分享自己的美好心情罷了。

參考資料:《宋史》、《唐詩宋詞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