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康復再啟程,偏癱的他能否大不同?

時隔兩年,康復再啟程,偏癱的他能否大不同?

時隔兩年,他重燃對康復的期待,動身前往一家“小鎮”醫院(雅達國際康復醫院)接受康復治療。

活著不難,如何活得精彩才是每個人畢生的課題——腦梗患者李導的經歷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啟發。

意外襲來

李導是一名專業編劇,曾創作話劇、電視劇、電影、廣播劇幾十餘部,也是眾人眼中的才子,偶爾能見他在朋友圈裡激揚文字。但,一次意外,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2018年1月20日,李導在家中突然出現左側肢體活動障礙,並伴有昏迷和跌倒。立即被家人送至附近醫院急診部,經頭顱CT檢查後,被確診為“腦梗死”。

保守治療了2周,李導的症狀逐漸穩定,隨即轉院到當地的一家康復醫院,開始為期5個多月的康復治療。

此後,李導一直堅持家中自行鍛鍊。

時間來到2019年年底,李導決定動身前往烏鎮,去那裡的雅達國際康復醫院接受更專業的治療,尋求肢體功能與生活能力上更好的康復。

促成這一決定的緣由,李導的妻子陳阿姨解釋:“是雅達醫院的環境和人文氣息吸引了他。”

時隔兩年,康復再啟程,偏癱的他能否大不同?

18年的康復經歷給李導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擁擠的病房、嘈雜的氛圍,迫使他選擇回到家中自行康復,圖個清靜。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陳阿姨在考察養老居所時來到了烏鎮雅園,參觀了雅達醫院,李導很感興趣,於是有了來此康復的打算。

時隔兩年,康復再啟程,偏癱的他能否大不同?

專業康復

李導來到雅達醫院時,距離“腦梗死”發病已經過去一年零11個月,肢體功能上的障礙始終困擾著他。

在全面評估了李導的肢體功能及身體狀況後,我們也認真參考了他們夫妻的康復目標,為其制定出一份詳細的訓練計劃:

呼吸訓練改善心肺功能,提高運動耐力;運動訓練改善患側肢體功能,提高步行能力;上肢與認知整合系統訓練及作業治療,改善上肢和手功能;生物反饋治療提高脛前肌肌力,超短波治療緩解肩部不適;motomed訓練維持關節活動等綜合康復治療……

剛入院時,李導的患側上肢在前屈及外展接近90度時,會出現疼痛感;現在,上肢主動關節活動度能達到100度,且無疼痛不適。

時隔兩年,康復再啟程,偏癱的他能否大不同?

在步態改善上,我們觀察到李導面臨患側下肢分離不充分、重心轉移不充分、四肢協調性差等多個問題,還有體能問題,經常容易疲憊。為此我們採用“低強度長時間訓練”的方法,改善體能的同時,一點一點改善步態。

時隔兩年,康復再啟程,偏癱的他能否大不同?

另外,李導有20餘年高血壓病史和15年糖尿病病史,以及腦梗後癲癇發作史,預防卒中再發成為此次康復治療的重要一環。

人文環境

李導一直從事的編劇工作,對人文環境的觀察頗深。

如果之前是醫院的環境吸引了他的注意,決定來此康復;現如今有了長居此地養老的打算,是這裡的人讓他感倍感親切,在一朝一夕的相處中感受彼此的真誠。

時隔兩年,康復再啟程,偏癱的他能否大不同?

◎醫生在給李導檢查膝蓋

時隔兩年,康復再啟程,偏癱的他能否大不同?

◎護士在幫李導修指甲

時隔兩年,康復再啟程,偏癱的他能否大不同?

◎護士在幫李導剪頭髮

在雅達醫院康復的4個多月裡,李導還把和他接觸的醫生、護士、治療師一一用文字記錄下來,每人附贈詩一首,用他的方式表達謝意。

痛苦盈耳聽嚎嗓,

並有肢具鎖時光,

快意恩仇無對象,

樂在湖嘉物華鄉。

更有豚畜一起奔小康,

朝聽戲文晚上網!

時隔兩年,康復再啟程,偏癱的他能否大不同?

寫給醫生們:

疫情千里動驚蟄,健康之泉成竭澤。

欲求良藥無所得,救危濟世在咫尺。

綠意盎然尋精舍,白衣紅心有仁者。

自古最值是醫德,子夜行路錦繡色。

時隔兩年,康復再啟程,偏癱的他能否大不同?

◎李導賦詩醫生的朋友圈截圖

寫給護士們:

入夜交接正春分,細雨潤物悄無聲。

朝起白蘭正繽紛,已代桃花不爭春。

粉紅天使展笑靨,病護本是一家親。

輕風拂過送溫暖,繁花側畔老樹新。

時隔兩年,康復再啟程,偏癱的他能否大不同?

◎李導賦詩護士的朋友圈截圖

王升且把管絃弄,絲絲梳梳楊柳風。

瑤看月暈烏雲中,煙青天色心若虹。

佳茗樂飲有微醺,頓覺渾身肌理通。

歸燕飛回覓舊蹤,晚霞流水映落紅。

舒緩痙攣漸寬鬆,欲將春光把握中。

邯鄲騎射第一功,心隨逐鹿挽長弓。

閒庭首步相接踵,直上天梯攀琪峰。

時隔兩年,康復再啟程,偏癱的他能否大不同?

李導分享的這兩年多來的康復經歷,希望所有腦梗患者在康復路上不孤單,也希望更多腦梗患者家庭能夠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