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家庭伤害过的女孩,为何会选择放弃腹中女胎?

近些年来,火爆的电视剧如《欢乐颂》、《都挺好》、《完美关系》等,让人们重新审视封建社会千年以来默认正确的命题:“重男轻女”。为什么女孩不值得被原生家庭好好珍爱?

樊胜美是个在上海努力奋斗的都市女郎,揭开光鲜的外表,她拥有的是狼狈的原生家庭,把她当做赚钱工具的母亲、闯祸永远等着她收拾的哥哥。骄傲背后,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卑微。

那些被家庭伤害过的女孩,为何会选择放弃腹中女胎?

苏明玉是个成功的企业高管,成功背后,是和原生家庭惨痛的决裂。一个永远忽视她正当需求的母亲,却竭尽全力去满足她哥哥们的过分要求。她还有一个习惯装聋作哑的父亲。

那些被家庭伤害过的女孩,为何会选择放弃腹中女胎?

邦妮是个努力上进的外语系高材生,懂八种语言,把持续学习当成习惯。而她努力优秀的背后,是不愿让她上大学的母亲。对着靠自己在上海勤工俭学完成学业、暂时寄居男友家的女儿,母亲开口就是给弟弟十万实现明星梦。

那些被家庭伤害过的女孩,为何会选择放弃腹中女胎?

这些女性的母亲,本身是男尊女卑社会规则的受害者,无一例外成为了这个滑稽社会规则的施害者。

电视剧中展现的也许仅仅是现实的冰山一角,否则,重男轻女一词绝不是如此理所当然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那些被家庭伤害过的女孩,为何会选择放弃腹中女胎?


电视剧没有交代的是,这些受够了“重男轻女”迫害的女性,更希望以后生个儿子还是女儿。

笔者工作的妇产科门诊,几乎每天都能够接诊到因为检查发现是女孩而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

以前这样的妇女大多都怀孕四五个月了,通过非法渠道的超声看外生殖器鉴别。现在早孕期非法性别鉴定的广泛存在,更多女性早孕期就知道胚胎性别。

那些被家庭伤害过的女孩,为何会选择放弃腹中女胎?


这些女性,明明是重男轻女的受害者,也许小的时候就被家庭不公正对待,育龄期还得因胚胎性别经受人工流产的伤害。但是她们却表现得非常坦然,没有抱怨、没有心酸,就是斩钉截铁地抉择:这个女性胚胎我不要!口气里透露着掌握主动选择权的傲慢。

那些被家庭伤害过的女孩,为何会选择放弃腹中女胎?


明明掌握着生育的权利,肩负人类繁衍的任务,扮演更重要的社会角色,为何却成了第二性,成为封建社会的受害者?

首要原因是,男性相对于女性而言,为数不多的先天优势就是更有力量。


那些被家庭伤害过的女孩,为何会选择放弃腹中女胎?


而在原始采集社会和封建社会中,肌肉力量对于生存的作用都至关重要。封建社会虽然存在一定法律规范,但是毕竟称不上真正的法制社会。

村落之间的斗争,最后往往靠武力角逐,这种现象,在几十年前依然存在。相对应的,男丁多的家庭可以昂首挺胸、横行霸道,打群架一拥而上绝不吃亏。而家里只有女儿的家庭,则只能忍气吞声甘受欺辱。

这样的社会氛围下,生儿子自然喜上眉梢,生女儿垂头丧气。

第二个重男轻女的原因是,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直到现在,很多地方依然默认赡养老人是儿子儿媳的责任。

那些被家庭伤害过的女孩,为何会选择放弃腹中女胎?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一旦出嫁就是别人家的人。养大就是别人家的,辛苦都付诸东流,又有几个家庭能看重先天亲情,好好抚养女儿?

自然把家里的资源都投资到未来负责养老的儿子身上。很多人依然认为,女人生孩子坐月子,由婆婆照顾天经地义,而不是由母亲照顾,毕竟女儿是别人家的人了,月子里的婆媳矛盾在网络和现实中都并不少见。

随着这些年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很多独生女家庭,给了女孩非常好的教养,特别是城市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往往对重男轻女的观念嗤之以鼻。一些非独生子女家庭,也开始给女孩公平的教育机会。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高校在读生的男女比例开始出现倒置,女性在越老越多的领域绽放光芒。

因此出现了新的养老观念,自己的女儿永远不是别人家的儿媳妇,不管是儿子、女儿,对父母有同等的赡养责任。

但是,阳光下依然有阴影,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年轻夫妻会和男方父母同住,而跟女方父母同住依然是少数派。

在广大农村或者城乡结合部,亦或者某些传统观念非常重的地区,甚至是一线城市的很多家庭,“重男轻女”依然被奉若圭臬,笔者工作的城市——深圳,也不例外。

传统观念的改变,必然需要大的社会变革,最主要的还是教育水平的提升。

那些被家庭伤害过的女孩,为何会选择放弃腹中女胎?


在门诊碰到因为女胎而要求终止妊娠的,十有八九是年轻女性,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养,初中毕业甚至小学没毕业出来闯荡社会,懵懂间找一个男人嫁了,对方是人是狗都还没分清楚,孩子已然呱呱坠地。第一个是女儿,没关系,紧接着生第二胎,听信民间偏方保证生男孩。第二胎还是女儿的话,说明偏方抵不过命中注定,第三胎一定要“防范于未然”,借助“科学的力量”完成家族的延续使命。

那些被家庭伤害过的女孩,为何会选择放弃腹中女胎?


网上嘲讽一定要生男孩的家庭是“家里有皇位要继承”,可认真地问很多男性,“你太爷爷叫啥名字?”十有八九是答不出来的,那么,如此执着地要男丁传承血脉,传的又是谁的血脉呢?

那些看似坦然因为女胎终止妊娠的女性,在经受手术的创伤后,大多依然无法掩盖落寞受伤的内心。

印象深刻的是一个23岁的女性,已经有3个女儿,这一胎7周就做了胎儿性别鉴定,依然是女儿。一来就坦诚,因为是女儿,她不想要了。脸上是那种无所谓的表情,好像要丢掉一个过期的面包,而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按照流程给她完善术前检查和做手术,一切都很顺利。手术后我们建议在休息室观察半小时才好离开,她略显虚弱地点点头。可一个发型杀马特、手臂有纹身的青年,扶着她就往门口走。我们护士拦着不让走,男青年张口就来:“回家休息不也一样,她不回去,你们给我做饭看孩子吗?”’

这就是女性被迫害的真实现状,在原生家庭没有被好好对待,底层社会也并不友好,新组建的家庭继续重复类似的悲剧。

逐渐实现法治社会的今天,不再需要靠打群架争夺利益,凡事有法律作为准绳。女孩一样可以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甚至是更多的贡献。在一线

那些被家庭伤害过的女孩,为何会选择放弃腹中女胎?

城市中,越来越多女性在家庭职场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让很多男性望尘莫及。

希望国家越来越强大,每个女孩都有均等受教育的机会,有选择人生道路、伴侣的权利。

而已经被不公正对待的女性,只有足够强大,才能摆脱原生家庭的桎梏,接受腹中孩子随机的性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