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第一慢城”的失敗,看旅遊開發的三大核心方法!

從“中國第一慢城”的失敗,看旅遊開發的三大核心方法!
原創:熊大尋旅遊規劃公司


一、策劃漫無目的、開發漫不經心、運營慢條斯理、結果漫天飛雪!
江蘇南京市邊上有個高淳區,區內有個椏溪鎮。這個小鎮名字雖然很繞口少見,卻有個響徹省外的標籤“中國第一國際慢城”。
媒體說椏溪的“慢城”頭銜是“無意”得來的,有沒有運作地球人應該都知道。當年,椏溪只是有個“生態之旅”的旅遊項目,“恰好”被世界慢城聯盟副主席安傑羅瓦薩羅參觀了。他立馬被椏溪的自然環境與江南小城韻味打動了,認為這裡的一切完全符合“國際慢城”的標準。當年11月27日,在蘇格蘭召開的國際慢城會議上,椏溪“生態之旅”被正式授予“國際慢城”稱號。
椏溪被這一“國際慢城”的頭銜砸中後,沒有好好研究過什麼是“慢城”的真正含義。“慢城”背後應該是一種“歐美”文化,是一種社會經濟水平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才能匹配的居住人文文化。而現在的中國民族性格也好,經濟發達程度也好,都造成我們的休閒習慣“匹配不了”慢城生活。
國外的慢城,人們享受休閒時光,喝茶聊天曬太陽。中國人的旅遊還是以參觀旅遊體驗多樣化為主。
政府應對“慢城”這一“金牌光環”做的,不是慢慢耕耘這一背後的文化底蘊,讓人們真的能來感受下“國外才能體驗的”“高級慢城體驗”。

本來毫無市場效益的概念,當地政府如獲至寶,重點打造,斥資3億,佔地200畝,建造四年的中國第一“慢城,現在卻變成了一座“空城。遊客與市民覺得可惜,質疑是巨大的資源浪費。主管方卻回應“高品質開發就得耐得住寂寞”。

從“中國第一慢城”的失敗,看旅遊開發的三大核心方法!


所謂“慢城”,是指將“慢生活”作為這座城運營的標準,大家儘量都靠綠色交通出行,少開車,多步行騎車。大家生活在城鎮、村莊或者社區裡,支持傳統手工方法作業,沒有快餐或者大型超市,就是現代的“桃花源”。
新開發的“慢城小鎮”就位於椏溪鎮的西北角。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慢城小鎮”是是一個融合購物、旅遊、居住和工作的綜合體項目。包含精品商業、青年旅社、餐館、健身中心、藝術工作室等功能區。

從“中國第一慢城”的失敗,看旅遊開發的三大核心方法!


“慢城小鎮”鳥瞰圖+模型
2016年下半年完工後,至今仍是一座空城。大量建築閒置、裡面空無一人,非常可惜。

從“中國第一慢城”的失敗,看旅遊開發的三大核心方法!


從“中國第一慢城”的失敗,看旅遊開發的三大核心方法!


從“中國第一慢城”的失敗,看旅遊開發的三大核心方法!


“慢城小鎮”實景道路房屋空置

在場地現場,的確有些建築上標註著“文化展示區”、“酒店區”、“夜市酒吧區”、“學生創業區”等字樣,但無一例外的是,這些建築裡都空蕩蕩的,既沒人,也沒有傢俱、辦公設備,有些建築的窗戶玻璃已經破碎,部分背街面的外牆髒汙;路上的窨井蓋成排損壞。


慢城慢成了一座空城!

二、主管方稱“要守得住寂寞”
佔用土地200多畝、建設耗資3億多元的“慢城小鎮”建成之後卻成“空城”。不少市民、遊客覺得“可惜”的同時,也質疑這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但是被質疑方,“慢城小鎮“的主管方(簡稱“慢管會”)卻表示,不能站在遊客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慢管會:“我們要把這個地方賣掉,會有很多的人來買。但是賣掉以後、全部分割出去以後,怎麼去管理它、(商業)業態怎麼去控制?還能不能使這個地方成為慢城的一個焦點、一個亮點、一個制高點?我看難度就很大了! 有時候,要做高品質項目,就要守得住寂寞。”
乍一聽慢管會的說辭很有道理,不過經過調查,其實早在小鎮建設之初,他們就已經和一專做商業綜合體的上海公司商談,不過因為未知原因擱淺了。
今年二三月份,慢管會又跟南京藝術學院接洽,談判把項目整體出讓給南藝做分校或者教學基地。
項目功能由商業綜合體一下子“切換”到風馬牛不相及的教育、培訓,恰恰說明項目本身的定位是混亂的,主管單位在項目的建設之初是憑藉自己的主觀想象行事。

中國旅遊景區只有5%的景區在盈利,一大原因是負責決策的決策者不懂旅遊,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旅遊策劃和規劃。比如政府作為投資方時,關心的是景觀搞出來夠不夠氣派,檔次高不高。他們著眼點詮釋市政工程的套路。但這些他們關心的,恰恰是遊客最不感興趣的,所以最後一營業就門可羅雀了。
“慢城小鎮”也是政府重點發展的項目,同樣發生了一樣的錯誤。
“小鎮的客戶是誰?客戶到這裡來想得到什麼樣的價值滿足?這種價值滿足是否和小鎮能提供的人文、自然資源想匹配?“這些重要的問題,主管方與開發方都沒有著重思考。

他們一開始的自身定位就是“高大上”,可是建成這麼長時間,如果小鎮的“高端”定位準確,相關項目或者商家早就找來了,哪會閒置這麼久。
所以說,“慢城小鎮”一開始的策劃與定位就是錯誤的。慢管會現在做的不該是“耐得住寂寞”,而是需要重新調整定位,在中國這個大片旅遊小鎮死亡的現狀下,希望“慢城小鎮”能殺出一片光明之途吧。
三、重金打造的國際品牌不如鄉村農家樂
俗話都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對於椏溪的政府單位,他們現在不僅需要擔心“慢城小鎮”這一綜合體項目如何換髮“第二春”,同時也要開始擔憂椏溪鎮越來越少的遊客量了。

從“慢城小鎮”定位錯誤的背後可以看出,當地政府對於旅遊定位這一塊是不太擅長的。所以椏溪現在陷入的困境也就不難理解了。


從“中國第一慢城”的失敗,看旅遊開發的三大核心方法!


椏溪鎮也開始遊客減少,陷入困境

2014年是椏溪獲得“中國第一慢城”稱號的第四年。“慢城”這個頗有逼格的符號,讓剛剛開始向“精神消費”轉型的中國人傾心不已。全國慕名而來的遊客比肩接踵。每家農家樂都大排長龍,連小店裡的泡麵都賣的快斷貨了。


從“中國第一慢城”的失敗,看旅遊開發的三大核心方法!


那時的椏溪鎮很熱鬧
可是現在,只看得到幾個老年旅遊團。一個老南京人說:“我們南京人除了春天看花海,秋天吃螃蟹外,現在很少到椏溪來玩。”

幾個當地的農家樂老闆娘說,即便週末,秋高氣爽,蟹黃肥美的季節,她們的生意也只是勉強過得去。


從“中國第一慢城”的失敗,看旅遊開發的三大核心方法!


空蕩蕩的農家樂
“中國第一慢城”椏溪為它的旅遊定位不精準,開始漸漸付出代價了。
椏溪鎮變成了一個“四不像”的旅遊地。看似是高檔的“慢城”旅遊,卻沒有相應的文化底蘊支持。看似又是“鄉村旅遊”,卻又沒有相應多樣休閒體驗,只有單一的觀光和吃農家菜。


相比之下,南京周邊幾個較“Low”的主題莊園,建築不算奢華,景色不算優美,遊玩項目不算高端,卻每到週末人山人海。因為這幾個莊園定位就是接地氣的“鄉村旅遊”,可以“Low”但是參與體驗的遊玩項目必須多,讓人玩的盡興才行。
無文化土壤的國際範“慢城”還不如多體驗的“Low城”——這種對比,真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

即便是在臺灣和日本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所有的莊園和鄉村項目,也都是以休閒體驗為根本核心,景觀只是承擔配套及部分引爆功能。
旅遊小鎮想走高端路線,這不是說不可以。但是“高端”≠“虛空假”。
做鄉村旅遊不是簡單的事,想靠一種“標籤”“口號”或者“金字招牌”就做到一勞永逸是不可能的事。鄉村旅遊必須有美景,也需要有互動與娛樂。
飯要一口一口吃,鄉村旅遊也只能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做。

四、旅遊開發的三大核心方法——吃不透,一定敗!
除了慢城,貴州安順五星級景區建設慢道,就是在景區門口建散步道。這是大腦出問題才會這樣決策。大家來景區都是來去匆匆,誰會、誰有時間在景區門口散步?不管是慢城還是慢道,反應了一個問題:領導用個人喜好來主導景區開發!完全沒有市場思維!

首先,平時領導工作安排比較緊密,忙得不可開交,所以希望自己能有一個慢下來思考休息的場所,所以把自己的需求當成了市場需求,把自己的愛好當成了遊客的愛好,結果一定出問題。
其次,這個項目是被老外忽悠的結果。中國的政府領導一是迷信教授,二是迷信老外。發展旅遊和城市就是發展經濟,一個景區做得好,就像群眾運動,一年吸引幾百萬上千萬遊客,這需要實幹家甚至革命家的能力,絕不是搞學問的人弄得懂的!老外對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的瞭解就差太遠了。
慢城的失敗問題有三:
第一是定位失敗。旅遊策劃和旅遊規劃的核心方法是做有市場殺傷力的創意。其中包括定位策劃、產品策劃兩個關鍵。定位有沒有市場殺傷力,定位是否讓人一看就記住,一看就想來,比如熊大尋旅遊規劃公司策劃的“桂平十八奇”,一看就好奇,接著就想去!而不是像很多規劃院和規劃公司做出來的“八股文”:上句四五個字,下句四五個字,搞得像對聯,看似工整文雅,實則屁用沒有!這是最壞事的定位。但國內99%的旅遊規劃公司和旅遊規劃院都很擅長此道。
熊大尋旅遊規劃公司有一句話:沒有規劃指導的建設是亂建,沒有策劃指導的規劃是亂劃!絕大多數旅遊規劃公司和旅遊規劃院嚴重缺乏旅遊策劃的技巧和常識,在其規劃方案中,策劃只是作為一個點綴和陪襯,這些教授專家和研究生博士,一生中幾乎從未賣過任何一樣東西!沒有任何市場營銷的經驗!幾乎對各行業市場毫無瞭解!他們的策劃技巧只是書本上和課堂上的“知識”,這用來幫助景區提升業績,紙上談兵是客氣的說法,一敗塗地是基本的結局。

我們的領導和景區投資商一定要搞清一個問題,定位就是定利益!定位絕不是搞學問,定位就是要一針見血,告訴遊客為什麼要來你這裡。慢城是什麼鬼?生活節奏慢,中國幾萬個鄉村哪個不是慢城?你花三億打造一個遍地都有的景區,誰來?中國的領導一定要認真學習市場營銷,一定要搞清必需品和替代品的差別,一定要搞清什麼是消費者的痛點?什麼是產品的核心賣點?每年上萬億投資失誤其實都是這幾個問題沒搞清!甚至決策者根本不懂這些常識!
從旅遊景區開發的角度來看,什麼是痛點和賣點?你的景區新奇特嗎?是聽說過沒見過的嗎?是沒聽過沒見過的嗎?是能給我什麼重要的好處和利益嗎?沒有這幾條,定位一定失敗,景區一定完蛋!
在家裡泡杯茶、聽個音樂就能慢、到郊外鄉村走走就能慢、到咖啡館書店坐坐就能慢……,憑什麼讓我千山萬水到你這兒來找慢?那麼多便宜十倍幾十倍的項目都可以替代你的景區,你沒道理啊。我們的決策者都是不講道理的人,什麼是講道理?不是和顏悅色的交流,而是給消費者千里而來的足夠的道理。定位就是把這個千里驅人的道理講透講清。
旅遊景區的廣告大多數時間是在賣一句話,這句話就是你的核心定位。不管在電視、廣告牌、雜誌還是報紙上,你能留給消費者的機會大多數只有一句話的時間和看一眼的時間。旅遊形象口號一定要簡單直白,利益明確。到這裡旅遊有什麼好處?要說清楚,比如熊大尋旅遊規劃公司創意的大理旅遊形象口號“風花雪月,逍遙大理”、“風花雪月,自在大理”,到大理旅遊最大的好處處一是看絕美的風花雪月,二是體驗心靈的逍遙自在。成為中國最成功的旅遊形象口號。

因此,這一句廣告語怎麼講到消費者心裡?怎麼讓人過目不忘?怎麼讓人非來不可?這就是關鍵所在。
做出一個好的定位廣告詞有兩點技巧:
一是要給人好處,“怕上火喝王老吉”一年銷售200億!就是給人好處。
2002年以前王老吉的口號一直是一句沒好處的費話“廣東涼茶王老吉”,一直趴在廣東賣不出省,後來改成好處大大的“怕上火喝王老吉”一下打開了全國市場。熊大尋旅遊規劃公司十多年前為大理創意的“風花雪月,逍遙大理”;“風花雪月,自在大理”,讓大理遊客倍增!一直延用至今!因為販賣了旅遊的最高價值——逍遙自在!看到這個口號,你就能馬上想像自己躺在洱海的小院曬著太陽聽著濤聲……,你能拒絕嗎?雲南最有名的大理啤酒還把我們的這個經典定位應用到了啤酒營銷上,生產了“風花雪月”啤酒,廣告詞是“大理啤酒,逍遙生活”、“不消慌,才逍遙”。
二是要高度聚焦、成為第一,“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中國應用時間最長、
影響最廣的旅遊形象口號,其成功之處就在於高度聚焦,桂林有民族風情、有歷史文化、有自然山水,但是它只賣一樣東西“山水”,其他我都不是最突出,但山水我是第一,這就夠了。想面面俱到,結果是一面都不到。這是很多旅遊景區營銷失敗的重要原因。

第二是產品失敗。產品要有市場殺傷力,所謂旅遊產品主要指旅遊景點和景觀,中國99%的旅遊規劃公司和旅遊規劃院都會“把旅遊景觀做得太像旅遊景觀”!這句話怎麼講?就是統統把旅遊景觀設計得似曾相識、理所當然。山頂搞廟、半山搞亭、水邊搞榭、湖邊搞樓……,連樣式都中規中矩,美其名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套古人在兩千年前就玩剩下的東西,被這些主導中國景區建設的“規劃專家”們奉為圭臬,全國景區都被搞成一個模子倒出來的。
所以,我們假期都想出國,實在不想在國內名山大川看這些假古董。這些“規劃專家”連基本的市場常識都不懂,更何談殺傷力。一個景區產品沒有市場殺傷力,那就是等死!熊大尋旅遊規劃公司策劃的天目湖的“天眼”、“東海龍宮”等,中國人都聽說過沒見過,誰都想看看,沒有規矩,石破天驚!
熊大尋旅遊規劃公司對資源平庸的旅遊景區有一句話“不用看老天和古人的嘴臉,學會用創意和想像的拳腳”!
慢城和國內很多度假區、風景區一樣,在創意策劃上十分懶惰!妄圖投機取巧通過一個莫名其妙的概念就想取得成功!把旅遊想得太簡單了!熊大尋旅遊規劃公司反覆跟旅遊投資商講一句話:旅遊是世界上最難做的產業。普通的創意根本做不好景區,必須十分厲害、震撼性的創意才行,一個創意不行,需要幾個、幾十個才行。更不要指望靠一個虛頭八腦的概念就想盤活景區。

我們策劃大理,“風花雪月,自在大理”是定位和概念,圍繞這個定位形成強大的產品體系: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泛舟、古城泡吧、雙廊邀月、蒼山論劍——逍遙自在!你慢城有什麼?你怎麼讓人慢?你花了多少時間來研究消費者需求?花了多少時間來研究怎麼讓項目成為人人要來的必需品?你有沒有想過:讓你花幾天時間飛幾千公里來這樣一個地方,你自己願意不?
我個人愛聽古典音樂看先鋒藝術,但做策劃就得把個人愛好放下,做幾十億人願意買單的事。決策者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愛好當項目賣點,這是勞命傷財。
熊大尋旅遊規劃公司最近為江西三百山做策劃、規劃,政府要求我們要像明月山一樣打造完整的文化體系。我問他們明月山是怎麼打造文化體系的?官員告訴我,明月山主打月亮文化,所以滿山都是關於月亮的詩詞碑刻,很文化、很高雅。
我告訴他們:第一,明月山只在江西有名,你問問外省人有幾個人知道它?!天下四大名山你不學,你跑去學一個省級名山,站位太低了。
第二,誰說的搞旅遊就要搞文化體系?誰說的有文化、很高雅才能搞旅遊?!中國四大名山,比明月山牛一百倍!你看看人家是怎麼玩的:首先,大家都絕不玩高雅,一定玩俗的!嵩山賣武功,它原本可以賣達摩東渡開創禪宗,可以賣禪宗祖庭,但人家從來不提,只講“天下武功出少林”,簡直下里巴極了,但普京總統都慕名而來。華山可以賣道教、宋太祖下棋亭、韓愈投筆,但人家簡單粗暴地賣“華山天下險”。泰山可以賣天子祭天封禪,但人家很鄉土地喊著“登泰山,保平安”。俗就悟道了!玩高雅可以在家裡關起門搞,玩市場經濟、玩旅遊就要通人心、講人話、達人情。

把這個道理講清楚,大家就都明白了,於是我們提出了“天下半富三百山”的定位,為什麼?這個山是東江源頭,上世紀六十年代周總理指示東江水供給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為香港主要飲用水源。東江水供給了:創意創業之都深圳、世界製造之都東莞、亞洲金融之都香港,可以說天下一半的富人都喝東江源的水。“天下半富飲東江,源頭就在三百山”。這個水就變成了財源,這個山變成了財山,你就告訴我你想不想來!
做旅遊開發不是搞詩詞歌賦,不是搞碑刻題詞,而是發現項目最厲害、最核心的賣點,把它提煉升化變成定位口號,直指億萬人的心!熊大尋旅遊規劃公司做項目只有一個要求就是:一定要做絕妙!絕妙是最強大的證據!絕妙是最強有力的說服!
旅遊規劃的核心方法是讓每一個景觀都要絕妙、都要能賺錢。旅遊規劃說白了就是旅遊策劃佈局畫圖,把策劃的思路和創意變成點線面。“策”是策動,“規”是規範,策劃是創造性的活,規劃是技術性活,關鍵要按照高明的策劃,嚴格落地,把策劃變為效果圖和平面圖。至於策劃和營銷,那實在不是會畫圖的人乾的事。那是動腦的人乾的活!
但旅遊規劃也要動腦,動市場和銷售的腦。怎麼動?有一個訣竅,把旅遊景區當成是你爹媽的資產,是你們家開發的。你就不會再做那種千篇一律、混吃騙喝的規劃方案了。一定要有把景區大門都做成著名景點這股勁,你才能真正做好旅遊規劃,你才是一個合格的旅遊規劃人!為什麼在過熊大尋旅遊規劃公司的人看別的旅遊規劃方案都會笑?因為我們是把景區當自己的在做,別人是把景區當客戶的在做。別人的那些所謂的“大創意”,如果有人在我們公司的頭腦風暴會上提出來是會被罵慘的!

如果你的景區規劃和建設的是下面這些玩意,你就別花錢營銷了,省點錢預備破產轉讓吧,因為這些玩意都是全國已經多到爛的平庸“創意”:有湖的地方一定是遊艇、漁人碼頭、水上游樂項目、湖濱別墅、高爾夫……;有山的地方一定是寺廟大佛、塔樓亭臺、真人CS、水榭棧道……;平原地區就是古鎮商業、汽車營地、生態農業、鮮花種植……看似花樣百出,其實千篇一律!天下規劃一大抄!基本就是上述的路數。這些都是沒有動腦就抄襲來的東西,你敢把幾億幾十億投去建這些平庸的項目,那必定要失敗!
中國一流二流的旅遊資源上世紀九十年代已開發完了,剩下的別嫌我說話難聽:都是三流四流的資源。那是不是就不搞旅遊了?不是!是不能按常規來搞,而是要超常規搞!天不給就人給!天不造就人造!但是要結合當地文化來創意,要結合現代人的心裡需求來創意!
怎麼創意震撼性的旅遊景觀?舉幾個例子,近年來熊大尋旅遊規劃公司在全國掀起了震撼地標景觀的風潮:連雲港創意設計了“東海龍宮”,為天目湖創意設計了“中華天眼”,為湖北鐵山創意設計了“世界最大鐵飯碗”,為南通市創意設計了“通天塔”,為洛陽龍門石窟創意設計了“龍門”,為山西靈石縣創意設計了“漂浮的靈石”文體中心,為河北遷西創意設計了“金山大酒店”,為福建古田創意設計了“偉人之路,成功之路”,為昆明市東川區設計了“東方天街”,為玉溪市設計了“世界音樂城”等項目,皆是按照“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預算之內,市場之需”創意設計的震撼性景觀,讓每個項目都成為世界奇觀!讓每個項目都成為人們非來不可、不來後悔的旅遊必需品!

打造震撼級、世界級的景觀創意得好花錢都不大,但效果極其顯著!震撼性的產品是營銷的前提,產品不過硬怎麼營銷都白搭!小米手機和蘋果手機產品過硬,連營銷和廣告都省了!
第三,運營和營銷失敗。慢城因為定位和產品失敗,後面的運營和營銷也必然失敗。慢城試圖通過找大商家和學院進入來拉人氣,這是很普遍的地產思維。怎麼講呢?現在90%轉行來搞旅遊的都是地產思維,策劃規劃完全沒有震撼性創意,按平庸透頂的策劃規劃方案建成實體,然後把希望寄託在大商家進駐上。這是把命運寄託在別人手上!
為什麼不在策劃和規劃上就把核心引流項目設計好呢?為什麼不能靠自己就能成為吸引海量人流呢?因為地產界做不到,但旅遊界完全可以做到。只要有震撼性創意、震撼性項目,景區吸引的人流遠勝龍頭商家!慢城有這樣的創意、有這樣的項目嗎?沒有,你怎麼敢投這個錢!
慢城的主管人員說“要做高品質項目,就要守得住寂寞。”我告訴你,因為項目不是花你自己的錢,你說得很輕鬆,如果投的是你的錢,我保證你守不住寂寞!即使項目定位和產品失誤,你在運營和營銷也不能守寂寞,而是要打破寂寞。要主動做動作,要不斷折騰,要持續抓住所有人的注意力,要有不按牌理出牌的超常規營銷手法。

我們大部分景區老總都熱衷幹這些事:辦個節會來吸引人氣,拍個電影電視劇來火一把,指望上央視露露臉,琢磨怎麼拉個大旅行社老總來把遊客弄來,機場打打廣告妄想把上下飛機的人都拉過來,這些都是我十多年來每天都會聽到見到的沒有思路的做法。即使這樣,這些項目的負責人都是在挖空心思的折騰,多多少少都會有點人氣。但慢城則是完全守得住寂寞。除了開業時熱鬧了一下,基本沒有了任何動作。
當然,上述那些方法也沒多少成效。人都是有惰性的,都習慣跟風抄襲,哪裡用什麼方法成功了,我就去把人家的東西照搬來用,其實他根本不知道,現代商戰營銷是“頭生二死”,第一個用的是生,第二個用的就是死!創意創造生意,不動腦筋的人或動不出好腦筋的人真的不要來搞營銷!
大理的“風花雪月”能創意出來不容易吧,但怎麼少花錢就把它宣傳出去也難吧?你能想到把世界圍棋第一高手李昌鎬請到蒼山下棋,授予“大理榮譽州民”稱號,通過“風花雪月,蒼山論劍”事件營銷,吸引全國媒體聚焦報道,把“風花雪月,自在大理”傳遍海內外,至今這句最藝術氣質的口號吸引了全國最多的藝術家定居大理,大理已成為藝術家之城。
宿遷有個駱馬湖,名不見經傳,名字聽著就不吉利,來了就落馬。你能光看看地圖就能把這個湖炒翻天嗎?因為從地圖上看,宿遷西北部像極了一匹馬,而湖像一個蝙蝠,剛好座落在馬背上,於是一個概念“馬上湖”,“遊馬上湖,馬上有福”,立即讓駱馬湖從默默無聞到變成江蘇最有名的湖!而且幾乎沒花錢就吸引了全國及全世界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

我們策劃宿遷的招商活動,熊大尋絕妙地解讀了“宿遷”二字:“宿”是一個人帶著一百萬來到這個寶地,“遷”是這個人帶著一千萬走了,所以,宿遷是一個能讓人十倍、百倍賺大錢的寶地!“百萬帶來,千萬帶走”成為宿遷招商引資的宣傳口號。
旅遊景區營銷不是給甲方搞個一二三級市場分析,也不是造節辦會拍電影,而是深入研究旅遊景區的特點,與市場需求和媒體需求對接,創新營銷,創意營銷,才能快速引爆市場!
從古到今只有請人來泡溫泉,還沒有把溫泉送上門的。但熊大尋旅遊規劃公司在寧海創造了一個奇蹟!2009年10月我們策劃了“我給世博送溫泉”旅遊營銷事件,數十輛運水車運送寧海溫泉到世博會,用“世博建設者你們辛苦了!”的口號慰問建築工人,並現場贈送月餅。因為創意獨特、影響較大,引發二十幾家媒體全程跟蹤報道,並且活動上了《浙江日報》頭版新聞。運水車上借世博會廣告語打的擦邊球口號“若要生活更美好,常到寧海泡泡澡”,也在長三角廣泛傳播開來。
旅遊景區營銷重在創新、重在創意,創意創造生意!沒有創意哪有生意?
旅遊局長們和景區老總們,告別那些不得不做,但是做了連你們都看不上的旅遊規劃方案和旅遊營銷方案,結合景區特點和市場需求,拿出大創意來,引爆你的景區吧。

通過慢城變空城的失敗案例,我們有幾點總結,一個旅遊景區要開發經營好,首先要掌握旅遊策劃、旅遊規劃和旅遊營銷三個環節。旅遊策劃是出策略、旅遊規劃是做佈局、旅遊營銷是搞執行。旅遊項目開發前的策劃和規劃要把握三個關鍵:
一、做好旅遊形象口號,旅遊形象口號一定要簡單直白,利益明確。到這裡旅遊有什麼好處?要說清楚,比如熊大尋旅遊規劃公司創意的大理旅遊形象口號“風花雪月,自在大理”,到大理旅遊最大的好處處一是看絕美的風花雪月,二是體驗心靈的逍遙。成為中國最成功的旅遊形象口號。
做好旅遊景觀,一定要創意設計和建設震撼性的旅遊景觀。旅遊景區遍地開花,數不勝數!你的景區要取勝,必須要有招牌菜,要有震撼性、世界級的景觀,老天沒有留給你,那就去創造。熊大尋旅遊規劃公司有一句話:“我們接手的項目,一定發現世界奇觀,如果沒有就去創造!”比如,為桂平市發現了世界上最逼真的天然大佛,創意了桂平十八奇,為興文石海發現了“石來運轉”震撼奇觀,為連雲港創造了東海龍宮,為鐵山區創造了世界最大鐵飯碗。更多案例參考百度“熊大尋策劃機構”。
做好旅遊營銷,有了好的旅遊口號和旅遊景觀還不夠,要創意巧妙的旅遊營銷事件和活動,通過與旅遊定位和景觀密切相關的活動和事件,把景區巧妙快速炒熱。

慢城的失敗:一是項目策劃漫不經心,二是項目運營慢條斯理。林彪打仗講究策劃要慢,攻擊要猛!策劃的慢不是漫不經心,更不是慢條斯理,而是把問題研究透,把對策研究透,把項目思考到極致!思考到不可能更好才停止!然後就是執行要堅決,進入市場要猛烈。商場如戰場,隔行不隔理。我們的市長縣長,除了在大學研究學問,更要在市場經濟中研究商道。學高為官,由學入仕,更要由商高為官、由商入仕,官場更需要實戰派。
綠水青山不是要變文水書山,綠水青山要變成金山銀山。不是搞旅遊一定要搞多少文化,這樣會被書蟲忽悠了.文化就是變化!不是僵化和食古不化!抱殘守缺、頭腦僵化、不懂市場和消費者需求這是最大的沒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