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白手起家的人,都擁有哪些驚人的思維?

同樣是白手起家,為什麼有的人到頭來一無所有,有的人卻能發家致富?

有人說:“全是因為我運氣好。”這類人往往將不幸歸咎於客觀原因,事業上一事無成,生活也過得一塌糊塗。

反觀那些成功的人,他們不相信運氣,靠自己一步步改變了命運。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那些白手起家的人,都擁有哪些驚人的思維?

一:想致富,先擺脫窮人的思維

我有兩個出身貧苦的朋友小倩和小如,畢業時,她們同時進了同一家公司。

為了省點兒錢,小倩把自己的房子租在離公司特別遠的郊區,每天上下班就要耗費她四個小時。

每天下班回來急急忙忙弄點兒吃的之後也就很晚了,更別提加班的時候了,這樣天天的搞得她非常累。工作之餘,再也沒有精力去學習,週末也懶得出門。

久而久之,她漸漸地和別人失去了聯繫。這不,最近因為疫情,公司要裁員,她每天如履薄冰,生怕下一個就是自己。

而小如則不同,雖然公司周邊的房租很貴,但是她還是硬著頭皮租了下來。

那些白手起家的人,都擁有哪些驚人的思維?

然後把平時自己省下下的時間和精力全部都花在提升自己技能上。

經常去參加各種培訓班,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機會。甚至因為結實到的人,他還做起了兼職。

剛開始啊,她也是很拮据,但是好在一點一滴熬過來了,不到四年工資就翻了好幾番,現在已經是公司的管理層了。

小如總是說:“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窮人思維。”美國經濟學家穆來納森和心理學家莎菲爾經過十年的調查研究發現,窮人無法擺脫窮人的罪魁是稀缺心態,越是缺錢,就越會在意錢,卻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只看一時得失、永遠擺脫不了其貧窮;將眼光放到十年甚至二十年,每一天都為規劃好的未來奮鬥,你想要的的未來還會遠嗎?

那些白手起家的人,都擁有哪些驚人的思維?

二:將資源轉變為資本,讓錢自己生錢

有一個窮人,每個月從社會福利部門領導100元。他將這錢用來買50雙鞋,然後拿到地攤去賣,每雙賣三元,共獲150元。

另一個窮人,把每個月從福利部門領來的100元,全部去換成米麵油。我想結果可想而知,假以時日,第一個窮人很可能富甲一方,而第二個窮人依舊是一個窮人,一輩子都脫不了貧窮。

其實,這種故事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很多人都知道,萬科董事會前主席王石的第一桶金是靠做飼料中介商,通過倒賣玉米得來的。

當時,他並沒有將這筆錢用來享樂或者消費,而是用來開辦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經營從日本進口的電器、儀器產品,同時還搞服裝產、手錶產、飲料產、印刷產等。通過這樣讓自己的財富不斷增值。

同樣是窮人,有些人沒有經營資本的意識,只能一直窮下去;而另一些人拋棄了打工心態,懂得將資源轉變成為資本,讓錢自己生錢,成功逆襲成為富人。

那些白手起家的人,都擁有哪些驚人的思維?

三:再堅持一下,別讓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進入大學時,身上只有500元,還是靠著從親戚那裡借來的。大學期間,他只能靠抄寫信封、讀書及書寫程序賺點兒學費。

後來,他創業失敗,大畢業時候負債二十多萬元,但創業的激情一直沒有消退。靠著這份信念,1998他再度創業。

剛開始那十年,他住在四處漏風的工棚裡。未來給會員提供優質的服務,他睡在木地板上,還買了一個老式腦中。

他每兩個小時讓腦中叫醒自己一次,為的是起來回答客戶的問題,回答完之後在睡覺。

那些白手起家的人,都擁有哪些驚人的思維?

2013年,劉強東寫信給管培生時說:“我從人大出來的的時候,就一直告誡自己,我除了青春、汗水是資本之外,其他一無所有。今天,青春也沒了。所以我只有一條路:“拼”。”

俗話說:“堅持簡單的事情重複做,想不成功都難。”

無論多難,也要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別讓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

沒有人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的人生。只有敢於改變,勇於嘗試,不懈堅持,你才能遇見那個成功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