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縣“村官”發揮致富“雁陣效應” “帶富型”村幹部帶民富

濮陽縣“村官”發揮致富“雁陣效應” “帶富型”村幹部帶民富

農村有句俗話“群眾富不富,要看村幹部”。在群眾中,也常會聽到這麼評價村幹部:“自己不會富,不能當幹部;只顧自己富,不是好乾部。”

去年摘掉“貧困縣”帽子的濮陽縣,把培育“帶富型”村幹部作為重要抓手,積極引導村幹部在提高自身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上下功夫,鼓勵“村官”成為帶動村民致富的“領頭羊”。

“種木耳還真是門技術活兒,溫度太低不行,太高也不行。再有一個月,俺們就能有收成了。”3月31日,濮陽縣文留鎮尚樓村新建成的木耳大棚裡,村支書尚相龍正在查看木耳菌種生長情況。

去年8月,文留鎮啟動“村‘兩委’成員產業帶富工程”,以支部帶領黨員發展集體經濟,以黨員帶領群眾發展致富項目,該鎮100多名村幹部前往臨近的山東幾個縣考察學習農業結構調整經驗。

濮陽縣“村官”發揮致富“雁陣效應” “帶富型”村幹部帶民富

“眼紅啊,人家種絲瓜、種木耳能掙錢,俺們咋不能?”回到村裡,尚相龍把考察見聞告訴村裡的其他幹部,大家很快就達成一致,成立了“木耳種植小隊”。

“一個大棚佔地1.5畝左右,我們新建了23個木耳大棚,還請來專業技術員指導種植。”尚相龍早把賬算好了,一棚木耳一年淨利潤五六萬元,“等掙了錢,就喊上村裡的老少爺們兒一起幹。”

據文留鎮黨委書記陳寶豐介紹,該鎮405名村“兩委”成員中的90%都有了自己的產業,通過“合作社+村委+農戶”“協會+合作社+農戶”和“自主發展”等多種模式,發展了絲瓜、木耳、苗木、玻璃加工與包裝等多項產業,總投資達3.5億元,建成了豫北地區最大的7000畝溫棚絲瓜種植基地、1000萬棒木耳種植基地以及佔地2萬平方米的紅薯育苗基地,帶動貧困戶260餘人實現脫貧。

在濮陽縣柳屯鎮,村“兩委”充分發揮“雁陣效應”,以榜樣示範加快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同樣屢見不鮮。

濮陽縣“村官”發揮致富“雁陣效應” “帶富型”村幹部帶民富

“在俺們這兒,你沒幹點啥項目,就不可能當幹部,老百姓不會支持的。”該鎮榆林頭村黨支部書記李明相說。

李明相當村支書多年,每年都要外出招商,編織袋廠、飼料廠、麵粉廠、塑料加工廠等相繼落地投產。不僅自己先富了起來,他還把致富的經驗、方法、路子傳授給村民,大夥兒也辦起了各自的企業。“最高峰時,全村企業的年產值達到5億元。”李明相說。

“通過開展‘頭雁領航工程’,激發了村‘兩委’幹事創業的激情和活力,以組織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柳屯鎮鎮長李鋒說,近年來,該鎮累計創辦支書工程12個,黨員帶富工程23個,帶富群眾3200餘人,帶動63戶貧困戶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