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大學生支教現在沒有原來火熱了?

大學生支教,曾經風靡各大高校。

師範院校不用說了,那些非師範學校都很火熱。

廣大的大學生,都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周圍貧困地區的教育面貌。

但很奇怪的事情是,現在支教這件事的熱度漸漸下去了。

很多農村貧困山區都不太歡迎大學生來支教了,而大學生也是沒有以前熱情了。

從一開始的滿腔熱血到現在的心灰意冷,中間究竟發生了些什麼?

為何大學生支教現在沒有原來火熱了?

支教地區其實並不缺老師

打出這個標題,大家是不是很吃驚?

在大家的認知裡,大學生去支教的地區,不應該是最貧困,最缺老師的地區嗎?

這個認識是錯誤的。

那些特別貧困,特別缺老師的地區,是不敢讓大學生去支教的。

很好理解的原因,不安全。

大學生去支教,學校得保障其人生安全。

大山裡,那些特別貧困的地區,黑夜伸手不見五指,學校敢讓大學生去嗎?

一旦出現意外,學校根本脫不了干係的。

為何大學生支教現在沒有原來火熱了?

學校派出支教生,是要對這個地區進行考察的。

生活條件太艱苦,路太難走,危險太多,斷然是不會作為支教點。

能作為支教點的,大多數是生活基礎設施還可以,危險小,大學生能克服的環境。

而這些地方,是不會缺老師的。

也就是說,想去這些地方當老師,還需要進行招聘考試的,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去當老師的。

所以,這些地方怎麼可能會缺老師。

為何大學生支教現在沒有原來火熱了?

大學生和當地村民矛盾多

村民不太好相處,這是實話。

大學生作為一個外地人,自然是沒有過多的話語權的。

而當地的學生家長,是很難相處的,也容易發生矛盾。

就不說和家長髮生矛盾了,就是和一個學校的老師,也容易發生衝突。

當時,就有一個支教生和當地的老師吵了一架。

是因為換課的問題。

看似是小事,大學生認為自己被欺負了。

而當地老師認為,我就是當地的,找你換節課,你都不願意!

後來,倆人就因為這事,鬧得很不愉快。

為何大學生支教現在沒有原來火熱了?

而開家長會的時候,校長從來不讓我們支教生去參加。

為啥?怕引起矛盾。

我們都是大學生,怎麼都講不過那些村民的。

而那些村民很容易就因為一點小事,和支教老師大發雷霆,這都是發生過的事情。

所以,支教學生都怕和當地村民發生過多的接觸,引起衝突。

很多地方沒有安排支教生,也是當地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為何大學生支教現在沒有原來火熱了?

大學支教生,責任心不強

大學生支教生,不一定都是自願來的。

大學生強制支教,算到學分裡了,你不支教,就拿不到畢業證!

這是一些師範大學的規定。

很多大學生,心裡懷著一萬個不想去的心情。

無數女大學生半夜躲在被窩裡,哭著給父母打電話,說條件太艱苦了,想回家。

可是,回不去啊!

一旦不去支教了,學分就沒有了,就拿不到畢業證了,這大學四年就白上了啊!

為何大學生支教現在沒有原來火熱了?

而另外一些大學生,則懷著來獲得工作經驗的心理。

以後將來畢業找工作,可以寫在哪裡曾經支教,又是很光輝的一筆。

現在很多教育機構,包括學校招考老師,都是需要教學經驗的。

而去支教,也算是一種教學經驗。

而教的好不好,有沒有效果,那就得問自己的良心了。

所以,看似火熱的背後,很多人只是看上了支教的這一條經驗。

為何大學生支教現在沒有原來火熱了?

大學支教生支教時間短

大學生支教,很多都是短期的,基本沒有長期的。

一個學期,很多都是算長的了。

頻繁換老師,其實對學生的傷害是很大的。

這種傷害,分為心理和學習上的。

心理上的,好不容易和老師產生感情了,這老師卻又走了。

而新的老師,還得又重新培養感情。

學習上,好不容易習慣了這個老師的講課風格,又換一位老師,又得適應這個老師的講課風格。

這對於孩子來說,影響是巨大的。

而且大學支教生對學生的認知產生很多影響,很多學生都不愛學習了,就整天嚮往大城市。

為何大學生支教現在沒有原來火熱了?

這些,都是農村不歡迎大學生來支教的原因。

大學生來支教,有沒有好處?

肯定有,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給學生帶來了新的教育風格,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但是,我還是希望,支教生可以再純粹些。

不再有強制大學生去支教,也沒有大學生為了教學經驗去支教。

也希望在保障大學生安全的前提下,把大學支教老師安排到更需要他們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